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及相关企业合作开展的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果。这项技术不仅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而且对于受试者——一位因高压电事故导致四肢截肢的男性——来说,已经能够通过脑机接口实现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其控制水平接近普通人使用电脑触摸板的水平。
该脑机接口系统使用的神经电极是目前全球最小尺寸、柔性最强的,尺寸仅约头发丝的1/100,极大地降低了对脑组织的损伤。这些电极具备高密度、大范围、高通量、长时间的稳定在体神经信号采集能力,已经在多种动物模型和人脑中完成了长期植入和稳定记录验证。
植入体本身也是全球最小尺寸的脑控植入体,直径26mm、厚度不到6mm,仅硬币大小,这使得手术更为友好,不需要整体贯穿颅骨,只需在颅骨上打薄出一块硬币大小的凹槽用以镶嵌设备,并在凹槽中打一个5毫米的穿刺孔。这种神经外科微创术式有效降低了手术期风险,并显著缩短了术后康复周期。
手术的成功关键在于精准定位和植入,华山医院采用了多种脑功能定位方案,包括功能性核磁成像定位、人脑图谱绘制定位、受试者专属三维模型构建等,以确保电极植入位置的精确性。
未来,项目团队计划让受试者使用机械臂进行物理操作,如抓握、拿杯子等,并进一步控制更复杂的物理外设,例如机器狗、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代理设备,以拓展受试者的生活边界。这一进展不仅为脊髓损伤、截肢等患者群体提供了改善生存质量的希望,也为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数据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