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8阅读
  • 2回复

[水浒]他是水浒中结局最好的人,识破宋江,谎称回乡探母,结果一去不返 [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190
金币
74404
道行
37009
原创
2316
奖券
4676
斑龄
133
道券
101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243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30) —



水浒传中的人物,让我们耳熟能详,尤其是108将中的人物性格鲜明,都是为了共同的目的,而齐聚梁山这个旗帜。没有被招安前的梁山势力,是一个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自由自在发展的集团。快意恩仇,能够实现自己的才能与反抗暴政的民间正义力量。



但是招安后的情况,却是与自己的宗旨相反。不但失去自由身,还被捆绑为维护宋王朝统治的工具。最终在一次次征战中,不断自身力量受损,将领结局都不怎么好,惨淡收场。招安成为梁山好汉的催命符,朝廷的打手。在这场变故中,唯有一人的结局是最好的,他提前看出问题,也认清宋江的为人,最终以借口,提前退场,避免了这种灾难。这人就是公孙胜!



公孙胜是最早加入梁山的人,为了解救民间疾苦,心怀天下,在朝廷腐败不作为的治理下,盛世大宋其实暗藏危机。他师承道门,有着天下是非观的大义感。而当时的梁山势力是所有反抗宋庭势力中,最有潜力的一支力量。不为个人名利,只为伸张正义。意气相投,兄弟之间肝胆相照,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算计。

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正义力量联盟,大家的地位与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义气而交,终能汇聚一批志同道合的英雄。这108将出身各不相同,有被官府迫害,也有自身本身就是江湖之人,有的自身有命案,还有的则是因为各种利益牵绊而自身成为受害者。这些人都是本性良好而受到不公待遇的结合体。



而宋江这位梁山第二任扛把子,在加入梁山前与梁山后的表现,虽然通过种种的伪装而能够赢得所有人的认可,成为最有权威性的人物。在梁山站稳脚跟,成为仅次于晁盖的第二核心人物。这一过程的转变,虽然欺骗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但还是没有瞒过一人的眼光,那就是公孙胜。

在宋江掩饰包装自己时,对于人情世故精通的公孙胜,通过宋江刻意营造的伟光正的形象,有着自己的判断力。虽然掩饰很好,那也是因为梁山这个群体,没有朝廷与社会那么多的人心算计与掌控。都是一群爱憎分明的好汉子,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与弯弯绕。这才是他能够成功的基础,只是对于公孙胜这种睿智的人,却不是很管用。



正因为看清宋江并不是一个十分纯粹的人,才对他敬而远之。毕竟自己下山的目的,只是为了救济天下,匡扶正义,而不是争 权夺利。而宋江这个人既有官场的老油条经验,又有自己良善与义气的一面,也有自己自私与恶的一面。为了融入这个新团体,站稳自己的脚跟,经营自己的人脉,拓宽自己的势力根基。



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与投机所好的区别对待,成功赢得一群直性子没有心机的人认可。在梁山还是晁盖掌权时,就能够有自己的人脉圈,迅速站稳脚跟。当梁山发生权力交接时,为了围绕一把手的位置,宋江种种变现与可以推脱,最终让大家心甘情愿的奉他为主,成功坐上第一把交椅。

这一切公孙胜都看在眼里,而他本人也并不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对于争夺 权力与算计的行为,并不在意。但是也看清梁山的性质在宋江掌权时,已经不一样。义气已经不是当初那么纯粹,反而成为一种利用的工具。因此对宋江提出回乡探母的谎言,躲避这场权力交接的明争暗斗,也是为了远离是非。而宋江也因为心虚,并没有拒绝,也没有挽留。



本来是不打算再回归梁山的,但是多年的兄弟感情,不允许自己的生死兄弟陷入困境。尤其是宋江执政后的作派,接受朝廷招安,成为朝廷平定内部叛乱与边患的急先锋。过度的损耗梁山的实力,很多好兄弟都因此而相继丧生。

为了自己的兄弟情谊,只能违心再次拉兄弟一把,尽量停止这场无休止的内耗。但是宋江就是铁了心“愚忠”,根本不考虑自己兄弟的损耗与士气问题。不停地奔波在平叛与征战的路上,导致梁山势力最终被瓦解,自己也没有赢得朝廷的认可。



这其中公孙胜也出了不少力,利用自己的才能与八卦阵的军事发挥,先后帮助卢俊义与宋江打赢一个个对手。直到自己的师傅强令自己回归,不要再涉及险境,才再次出走,而后没有回归,赢得善终。

公孙胜虽然看得明白,也能够把握火候提前退场,但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宋江执政是梁山灾难的开始,也是108将悲剧的开始。本可避免的灾难,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立,而导致兄弟死伤惨重,四分五裂,惨淡收场。而公孙胜看在眼里,却无力拯救。既不被重视,又能力有限,难以阻止宋江的疯狂行为与野心。用梁山好汉的命,满足朝廷的意图,成就自己的上位。既然无力改变,那就只能自保全身而退。
1条评分金币+15
zhdf 金币 +1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没脸见人

UID: 40104

发帖
3587
金币
61
道行
1638
原创
0
奖券
101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670(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2-1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4
看破不说破,这是聪明人
1条评分金币+1
zhdf 金币 +1 - 06-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50
金币
263471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14
《水浒传》中结局最好的人物是公孙胜。他识破宋江招安的真实意图,以“回乡探母”为由离开梁山,最终全身而退,成为少数得以善终的好汉之一。以下是具体分析:
🔮 一、身份特殊:修道者的清醒与超然
公孙胜在梁山好汉中身份独特,他本是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的弟子,精通奇门遁甲、呼风唤雨之术3。不同于其他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他主动参与“智取生辰纲”是出于侠义之心,劫富济贫后甚至将财物分给百姓。这种修道背景和济世初衷,使他始终以局外人的视角观察梁山局势,对权力斗争和人性本质更为敏锐。
⚔️ 二、识破宋江:招安野心与梁山分裂
晁盖之死的警示:
晁盖作为梁山初代首领,主张反抗朝廷,但宋江上山后逐渐架空其权力。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身亡,宋江却未全力救援,反而借机上位。公孙胜作为晁盖旧部,对此心知肚明。
招安路线的矛盾:
宋江将“忠君报国”视为终极目标,而公孙胜、鲁智深、武松等人坚决反对招安。当宋江联合朝廷降将派系(如关胜、呼延灼)推动招安时,公孙胜意识到梁山已背离初心,沦为宋江实现个人野心的工具。
🛤️ 三、巧妙脱身:以“探母”为名的永久退隐
两次离开梁山:
首次离开:晁盖死后,公孙胜便以“回乡探母”为由暂别,实为观察局势。
最终退隐:梁山受招安前夕,他再次提出探母,并一去不返。罗真人点化他“遇汴而还”(暗示北宋朝廷腐败不可依附),他遂彻底归隐修道。
全身而退的关键:
公孙胜的修道身份使其价值在于“术法”而非武力,宋江虽想挽留,却无法强求;同时他未直接反对招安,避免了被清算的风险。
🌟 四、结局对比:乱世中的幸存智慧
梁山好汉多数结局凄惨:宋江被毒杀、李逵殉葬、吴用自缢……而公孙胜因早察危机、顺势抽身,成为极少数得以善终者。他的结局印证了罗真人的预言:“逢幽而止,遇汴而还”,最终在乱世中保全了性命与道心。
💎 总结:公孙胜的生存哲学
公孙胜的智慧在于 “清醒识局”与“超然脱身”:

作为修道者,他看透宋江招安的本质是妥协与毁灭;
作为谋士,他以“孝道”为掩护,避免正面冲突;
作为隐士,他回归山林,远离政治漩涡。
这种对时局的精准预判和果断行动,使其成为《水浒传》中结局最圆满的人物。
1条评分金币+1
zhdf 金币 +1 - 06-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