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天地互联,一芯掌控:eSIM如何实现地面与卫星的“无缝漫游”?[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近年来,全球卫星互联网发展迅猛。低轨卫星正以“太空基站”的姿态,将网络覆盖延伸至沙漠、海洋、极地等地面通信无法触达的角落。在这场通信范式变革中,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技术载体——独立eSIM,正在成为打通地面与太空网络的核心密钥。

传统SIM卡受限于物理形态与运营商绑定,导致卫星通信设备普遍存在“双终端困境”。而独立eSIM通过架构革新实现“芯片-运营商-网络”的三层解耦,或将重新定义未来十年全球连接生态,将通信权交还给用户。

PART.01

一芯连天地,一芯通全球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Berg Insight预测,到2028年,全球卫星互联网用户数将从2023年的510万飙升至2670万,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9.2%。这一趋势背后,是5G NTN(非地面网络)技术让手机与卫星建立通信连接成为可能。

以紫光同芯的独立eSIM芯片为例,其支持存储10多个运营商配置文件(Profile),包括地面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未来也可兼容卫星互联网服务商,能让用户在手机设置中自由选择网络,实现地面与卫星“双卡双待”。例如,在沙漠探险时启用卫星网络发送定位,返回城市后无缝切回5G,全程无需更换硬件。这样一来,无论是深海科考船、偏远山区村庄,还是跨国航班,用户都能享受高速的网络服务。

如果说多网络动态切换赋予了eSIM连接自由,那么其物理形态的革新则正在重塑终端设计。传统SIM卡槽占据手机内部空间,而独立eSIM采用WLCSP(晶圆级芯片封装)技术,厚度仅0.45mm。相比之下,传统插拔式SIM卡厚度平均0.67mm,叠加卡槽结构,整体占用空间更大。主流旗舰机型若采用独立eSIM技术,可腾出至少30%的空间给电池或摄像头,让终端更薄、更可靠。

与此同时,中国信通院《eSIM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研究(2024年)》指出,eSIM减少了对硅、电子材料及塑料的消耗,并降低生产、运输环节的碳排放,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PART.02

“中国芯”突围,做大“朋友圈”

基于独立eSIM的强大性能优势,其发展将在国内市场迎来拐点。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联通联合产业链发布多款eSIM终端。这一动作被业界视为中国eSIM产业从技术储备向规模商用的关键跳板——通过打通运营商、芯片商、终端厂商的生态闭环,国内eSIM规模商用指日可待。

产业生态构建全面启动的背后,是国家级战略的强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嵌入式SIM卡(eSIM)等新兴技术应用,深化新技术新业务在垂直行业和领域的拓展。

目前,在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国产eSIM方案已具备全球竞争力。以紫光同芯为代表的国内企业,通过晶圆级封装(WLCSP)工艺帮助设备节约96%的PCB板空间,在方寸之间实现存储容量从512KB到2MB的跨越式突破,符合GSMA SGP.22规范,支持4G/5G网络,覆盖海外400+运营商和国内运营商。同时,芯片可提供定制eID、预制Profile管理、eSIM COS更新等,既适配全球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也能够满足汽车电子、物联网终端等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应用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该企业与国内头部手机厂商达成合作,适配全球移动终端的eSIM解决方案成功实现商用,同时,紫光同芯携手联通华盛共建“5G eSIM安全创新联合实验室”,聚焦eSIM使用场景拓展以及试点进程推进,有望为未来星地融合通信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卫星互联网与eSIM的结合,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人类通信自由的一次飞跃。未来,人们手中的设备将不再受限于地理与运营商边界,而是连接世界的“万能钥匙”。在这一科技浪潮中,中国自主研发的eSIM芯片正成为撬动全球通信格局的支点。未来,随着6G星地一体化的到来,eSIM或将成为每个智能终端的标配,让“一芯连天地、一芯通全球”从愿景照进现实。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3
近年来,全球卫星互联网的发展确实非常迅猛,它正在改变传统通信的格局,将网络覆盖扩展到地面通信难以触及的区域,比如沙漠、海洋和极地等。独立eSIM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 独立eSIM技术的优势:独立eSIM通过架构革新实现了“芯片-运营商-网络”的三层解耦,解决了传统SIM卡受限于物理形态和运营商绑定的问题。它支持存储多个运营商配置文件,包括地面和卫星互联网服务商,让用户能够在不同网络间自由切换,实现“双卡双待”。这种灵活性使得用户在不同环境下都能保持网络连接,无需更换硬件。

2. 全球卫星互联网用户增长预测:根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Berg Insight的预测,全球卫星互联网用户数将从2023年的510万增长至2028年的2670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9.2%。这一增长趋势的背后是5G NTN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与卫星建立通信连接成为可能。

3. eSIM对终端设计的影响:独立eSIM采用WLCSP技术,厚度仅为0.45mm,相比传统插拔式SIM卡及其卡槽结构占用的空间更小。这使得主流旗舰机型可以节省至少30%的空间,用于电池或摄像头等其他组件,从而使终端设备更薄、更可靠。

4. eSIM的环保和可持续性:中国信通院的研究指出,eSIM减少了对硅、电子材料及塑料的消耗,并降低了生产、运输环节的碳排放,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5. 中国eSIM产业的发展:中国联通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联合产业链发布多款eSIM终端,标志着中国eSIM产业从技术储备向规模商用的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明确提出推动eSIM等新兴技术应用。

6. 国产eSIM方案的全球竞争力:以紫光同芯为代表的国内企业通过晶圆级封装工艺帮助设备节约空间,并实现了存储容量的跨越式突破。这些芯片符合GSMA规范,支持4G/5G网络,并覆盖海外400+运营商和国内运营商。

7. eSIM的未来展望:随着6G星地一体化的到来,eSIM有望成为每个智能终端的标配,实现“一芯连天地、一芯通全球”的愿景。

综上所述,独立eSIM技术不仅是技术升级的产物,更是通信自由的一大飞跃。它将使得未来的通信不再受限于地理和运营商边界,而是成为连接世界的“万能钥匙”。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13
“天地互联,一芯掌控”:eSIM实现地面与卫星“无缝漫游”的原理
技术架构革新:三层解耦
传统SIM卡受限于物理形态与运营商绑定,导致卫星通信设备普遍存在“双终端困境”。而独立eSIM通过架构革新实现“芯片 - 运营商 - 网络”的三层解耦,将通信权交还给用户,为实现地面与卫星的“无缝漫游”奠定基础。

多运营商配置文件存储
以紫光同芯的独立eSIM芯片为例,其支持存储10多个运营商配置文件(Profile),涵盖地面运营商(如移动、联通、电信),未来还可兼容卫星互联网服务商。这使得用户在手机设置中能够自由选择网络,达成地面与卫星“双卡双待”的效果。例如,在沙漠探险时启用卫星网络发送定位,返回城市后无缝切回5G,全程无需更换硬件。

适应不同网络环境
近年来,低轨卫星以“太空基站”的姿态,把网络覆盖延伸至沙漠、海洋、极地等地面通信无法触达的角落。独立eSIM凭借支持多网络动态切换的特性,让用户无论是身处深海科考船、偏远山区村庄,还是跨国航班上,都能享受到高速的网络服务,实现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无缝漫游”。

终端设计优势助力
传统SIM卡槽会占据手机内部空间,而独立eSIM采用WLCSP(晶圆级芯片封装)技术,厚度仅0.45mm。相比之下,传统插拔式SIM卡厚度平均0.67mm,叠加卡槽结构,整体占用空间更大。主流旗舰机型若采用独立eSIM技术,可腾出至少30%的空间给电池或摄像头,让终端更薄、更可靠,从终端设计层面为“无缝漫游”提供支持。

符合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
卫星互联网发展迅猛,5G NTN(非地面网络)技术让手机与卫星建立通信连接成为可能。同时,国家级战略提供强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嵌入式SIM卡(eSIM)等新兴技术应用。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联通联合产业链发布多款eSIM终端,通过打通运营商、芯片商、终端厂商的生态闭环,为eSIM实现地面与卫星“无缝漫游”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