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穷人喜欢薛宝钗,富人喜欢林黛玉。这样说会让许多人不舒服,也颇有哗众取宠之嫌。碍于题目字数限制,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这样的:
有真本事的人,或者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富的人,会喜欢林黛玉。而没有能力的人,不具备让自己变成富人和成功的人,会更容易喜欢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的本质是林黛玉太高了,他看不懂。成功者的思维和穷人的思维本质上是两个思维
成功者的思维是什么?归结到底,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是一种务实主义思维,是一种力求本质的思维。因为这些东西,是需要用思考、用智慧的,是看透本质之后的又保证了行事做人在正确道路上。
之所以成功、之所以有钱,一定是做对了许多的事,一定是做错了很少的事,重要的事绝对不能错。
与之相反,穷人基本上就是经常错误的人,很多人又不服气了,说我就是没有机遇,我就是没有一个好爹,其实不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年化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七八,延续了很多年,是总体上一个增量经济时代,造福机会太多了,自己不懂,身边总有几个比较富有的人,也就是领路人也太多了,但是,为啥那些穷人既看不到、也抓不住呢?
所以,问题一定是自己的问题,是主观问题,而非别的因素。

富人喜欢林黛玉就是看林黛玉的本质,林黛玉家世极好,修养极高,看问题极透彻,而且她善于处理各方关系,御下也是最有水平的,金陵十二钗里,也就秦可卿的能力可以和黛玉一较高下,其他人都远不能及。
黛玉的这些优势,有些作者明着写了出来,有些没有,但是读者要读书读细,所有的主子、所有的小团队中,全部发生过矛盾、争执甚至斗争,只有潇湘馆内,下人们各自尽职、井井有条,就算是有人找茬找到头上,也能化于无形,读者看一看最不起眼的小丫头雪雁如何处理赵姨娘借衣裳就明白了。
还有些人认为黛玉为人不如薛宝钗,那是没有把书读明白,看看薛宝钗离开大观园前后,众人和她的互动,就明白她根本是在贾府住不下去了,说是被探春撵出去的就不过分,而黛玉,就算是湘云一而再、再而三的误会她,她不仅没有任何芥蒂,连解释都没有,最后是湘云幡然醒悟自动又和她亲近了。
有一个词叫做“内核稳定”,读者可以细细参阅红楼每一个人物,能达到林黛玉内核稳定的,无出一人。按常理说,现实中,一个小姑娘是做不到这样老道的,但文学作品可以升华一个人的人格,所以,林黛玉这个人物,基本上已经超脱了人的范围,而是仙的范畴。

一个洞察力极深的人,碰见了林黛玉,要么想办法娶回家,要么想办法成为好友,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而薛宝钗,她是黛玉的对照组,她的成熟、会来事、为人大方端庄,都是表面功夫,经不起时间的验证。
无论是她显摆红麝串子,还是以螃蟹宴来笼络湘云、笼络荣府中人,都是开局热闹,结果尴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作者实际上有意无意地告诉读者,薛宝钗的那一套,也就哄哄那些丫鬟婆子赵姨娘之流,但凡有点脑子,最后都会看轻她,她的亲表姐王熙凤就和她的关系越来越差,对她的批评溢于言表。成功者早已参透生活和生命的本质,情绪、感动这种东西是廉价的
黛玉这个人,无论和谁交往,她都是加持对方的,读者细细看她接触过的每一个人,无论是上流人群,还是底层奴仆,只要是能挨上的,都得到了或大或小的好处,荣国府、贾雨村就不用说了,就连临时在贾府住一阵子的邢岫烟、薛宝琴,她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潇湘馆,她们最喜欢交的朋友,就是林黛玉。
所有成功的人,他们早已参透生活和生命的本质,他们自己是个明白人,也会选择正能量、有价值的人交往,而不会和消耗自己、打压自己的人往来。他们会自动去寻找一种正向的东西,或者是寻找有生命张力和高贵灵魂来往,来启发、加持、净化自己。

薛家人是一个什么定位?
首先是一个麻烦制造者,薛蟠一使性子就弄出人命案,要一大群人为他擦屁股;进了京也不消停,弄出个金玉良缘之论,将荣国府闹得不得安宁。
读者想一想,众钗里,林黛玉是站在最高位上的那一个。而那些刻意的东西,以情绪煽动的,为着一个自己的目的的试图感动对方的,本质是廉价的东西。成功者对一切选择的衡量标准是价值
成功的人,本质上是一种可以给予的人,比如和他合作,他是可以出得起资金、资源、智慧的。同样的,他也不可能去找一个空手套白狼者,他也会对等去寻找一个和他类似的人,就是大家都有底牌。这样才是有效的、不空泛的交往。
至少,他也是可以给到对方中肯务实建议的人。所以,成功者选择交往对象是有门槛的。红楼是描述上流社会规则的,在这个层面,薛家,很不入流,很是个麻烦,也就王夫人这样的文盲糊涂虫才将他们当成个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