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5阅读
  • 2回复

[猎奇]大臣杀掉隋炀帝,对唐朝有功,为何李世民隐忍9年,最终灭他三族 [1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645
金币
282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9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5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10) —


《——【·前言·】——》
历史上总有那么些人,一步走错,步步皆错。裴虔通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裴虔通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他本来是隋炀帝身边最受信任的贴身护卫,却在乱世中选择了背叛,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主子。
投靠唐朝后,结果却被李世民隐忍9年后灭了三族。那他到底是怎么从天之骄子变成千古罪人的呢?

乱世枭雄的末路
公元618年,江都城内,隋炀帝杨广躺在冰冷的地上,站在尸体旁边的裴虔通手里还握着带血的刀,眼神里看不出任何悔恨。
这个曾经发誓要用生命保护皇帝的男人,最终成了杀死皇帝的凶手。
当年的江都之变,说起来也是时势造就的悲剧。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都在造反,老百姓苦不堪言。杨广带着一帮文武百官躲在江都,整天花天酒地,完全不管外面的战火纷飞。

跟着皇帝南下的那些将士们,心里早就憋着一肚子火。他们想回家,想回到北方去,可皇帝就是不走。
宇文士及这个老狐狸看准了时机,开始在军中煽风点火。他知道人心浮动,就暗中联络那些有不满情绪的将领。
裴虔通原本是最不可能背叛的人,毕竟他跟了杨广这么多年,吃的是皇家饭,享的是皇恩。可架不住形势逼人,眼看着隋朝大厦将倾,他也开始动摇了。

那天晚上,叛乱正式爆发。裴虔通带着人冲进皇宫,杨广还在睡梦中就被惊醒了。
看到自己最信任的护卫举着刀站在面前,皇帝的脸色瞬间煞白。
裴虔通没有犹豫,他先是杀死了杨广年仅12岁的儿子,鲜血溅了一地。接着几个人一起动手,用绳子勒死了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帝。

雁门关下的忠诚
要说裴虔通和杨广的关系,那得从很早就开始讲起。公元581年,杨坚刚刚建立隋朝,13岁的杨广被封为晋王。
那时候的裴虔通还是个年轻的武士,因为身手敏捷,武艺高强,被选中做了杨广的贴身护卫。
这一护卫就是几十年。裴虔通对杨广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不管走到哪里都紧紧跟着。
杨广也很信任他,有什么秘密的事情都愿意跟裴虔通商量。两个人的关系,与其说是主仆,不如说更像是兄弟。

最能体现裴虔通忠诚的,就是雁门关那一战。当时突厥人大举入侵,杨广被围在雁门关里,情况非常危险。
外面是数万突厥骑兵,里面的守军也就几千人,随时都有可能被攻破。在那种生死存亡的关头,很多人都劝杨广投降算了,保住性命要紧。
可裴虔通坚决不同意。他主动请缨,要带着精锐士兵杀出一条血路。
那天夜里,裴虔通身先士卒,带着五百勇士冲出城门,在突厥大营里杀了个七进七出。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乱敌人的阵脚,给朝廷的援军争取时间。
这一仗打得惊天动地,裴虔通身上中了七八处刀伤,血流不止,可他硬是没有退缩一步。
突厥人被这种疯狂的攻势搞懵了,以为隋军有什么秘密武器,居然开始撤退。等到援军赶到的时候,雁门关之围已经解了。
杨广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场就把裴虔通提拔为亲卫队长,赏赐了无数金银珠宝。

13岁开始的君臣情缘
说起来,裴虔通能够成为杨广的心腹,还真是有些机缘巧合。
当年杨广刚被封为晋王的时候,年纪还小,需要有人贴身保护。杨坚就在全国选拔最优秀的武士,要给儿子挑选护卫。
裴虔通那时候也就二十出头,长得高大威猛,一身武艺更是了得。
他在选拔的时候表现突出,不光武功高强,人也机灵,很会察言观色。杨广一眼就看中了他,觉得这个人靠得住。

从581年开始,裴虔通就成了杨广的影子。不管杨广去哪里,他都要跟着。
读书的时候,裴虔通就站在旁边守着;睡觉的时候,裴虔通就睡在门外;就连上厕所,裴虔通也要在外面候着。这种形影不离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十多年。
604年杨广登基做了皇帝,裴虔通也跟着水涨船高。他不再是普通的护卫,而是皇帝的贴身侍卫长,手下管着上千号人。

宫里的太监宫女见了他都要客客气气地叫一声"裴将军",就连朝中的大臣也不敢小瞧他。
那些年,裴虔通过得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他住的是皇宫里的高级宅院,吃的是御膳房的山珍海味,穿的是最好的绸缎。
更重要的是,他掌握着皇帝的安全大权,谁想见皇帝都得通过他这一关。这种权力带来的满足感,让裴虔通觉得自己就是“人上人”。

江都城的生死抉择
公元618年,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李渊在太原起兵,各地响应者无数。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整个天下都乱成了一锅粥。杨广却还在江都城里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对外面的战事视而不见。
跟着皇帝南下的那些将士们,心情可想而知。
他们的家都在北方,妻儿老小还在战火中煎熬,可皇帝就是不肯回去。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整个军队都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气息。

宇文士及和宇文化及兄弟俩看准了这个机会,开始秘密策划叛乱。他们知道光靠自己几个人是成不了事的,必须要拉拢一些有分量的人。
裴虔通就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因为他掌握着皇帝的安全,如果他不参与,叛乱根本无法成功。
起初,裴虔通是坚决拒绝的。
他对宇文士及说:"我吃的是皇上的饭,享的是皇上的恩,怎么能做出这种背叛的事情?"可宇文士及是个老狐狸,他不急着劝说,而是让裴虔通自己去观察形势。
时间一天天过去,外面的消息越来越糟糕。李渊的军队已经打到了长安,隋朝的其他军队要么投降,要么被歼灭。

更要命的是,江都城里的粮食也开始短缺,士兵们连饭都吃不饱。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忠诚可言?
裴虔通的内心开始动摇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想起了那些跟着自己的兄弟们。
如果继续效忠杨广,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大家一起陪葬。而如果参与叛乱,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经过了几天几夜的思想斗争,裴虔通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找到宇文士及,说:"我干了!但是有一个条件,事成之后,你们得保证我手下这些兄弟的安全。"宇文士及当然是满口答应,他要的就是裴虔通这句话。

大唐朝堂上的“狂言妄语”
江都之变后,天下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宇文化及带着杨广的尸体和一帮残兵败将四处流窜,最终还是被唐军给收拾了。
裴虔通看形势不对,赶紧脱离了宇文化及的队伍,带着自己的人马投靠了唐朝。
李渊当时正在用人之际,对于这些隋朝的降将还是比较宽容的。

特别是裴虔通,他毕竟是杀死杨广的功臣之一,从唐朝的角度看,这也算是为大唐的建立立了功。
李渊很痛快地接受了裴虔通的投降,还封他为徐州总管、辰州刺史,给了他不小的权力。
按理说,裴虔通应该“夹着尾巴做人”,毕竟他的身份有些敏感。
可这个人的性格有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太自负,太爱吹嘘自己的功劳。
他觉得自己杀死杨广,为大唐的建立扫清了障碍,应该得到更高的赏赐和地位。

在朝堂上,裴虔通经常大放厥词,说什么"要不是我杀了杨广,哪有大唐的今天"、"我可是为大唐立下了开国之功"这样的话。
这些话传到李渊的耳朵里,老皇帝心里虽然不高兴,但碍于刚刚建国,需要稳定人心,也就忍了下来。
可到了李世民这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夺取了皇位。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皇帝,怎么可能容忍一个弑君者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
627年,李世民把裴虔通的官职给免了,理由是"品行不端,不适合担任要职"。
裴虔通被流放到了偏远的欢州,远离了政治中心。
可即使是在流放期间,他还是不知收敛,到处跟人说自己的"功劳",说大唐江山有他一份功劳。

这些话最终还是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皇帝忍了九年,到了635年,终于决定要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他下了一道圣旨,以"弑杀旧主,不仁不义"为罪名,下令诛杀裴虔通,并且要灭他的三族。
消息传到欢州的时候,裴虔通正在家里喝酒。听到圣旨的内容,他整个人都懵了。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当年认为的"功劳",会成为今天的催命符。可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几天后,刽子手的刀子就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结语·】——》
裴虔通的一生,说起来也真是够讽刺的。他本来有机会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毕竟唐朝初年对降将还是比较宽容的。
可他偏偏要把自己的背叛行为包装成功劳,还到处炫耀。这种做法不仅显示了他的无知,更暴露了他内心的虚弱。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会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裴虔通显然不具备这一点,所以他的结局也早已注定了。

1条评分金币+13
wowoni 金币 +13 - 06-1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934
金币
270535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7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09
大臣杀掉隋炀帝,对唐朝有功,为何李世民隐忍9年,最终灭他三族
背景概述
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标志着改朝换代的开始。杀害杨广的大臣裴虔通,因其行为间接促进了唐朝的建立,被认为是对唐朝有功之人。然而,尽管裴虔通在唐朝初期得到了一定的庇护和任用,但最终在李世民即位后,裴虔通及其家族遭到了严厉的惩罚,被诛灭三族。

杀害隋炀帝的过程
裴虔通原本是隋炀帝杨广的贴身护卫,深受杨广的信任。然而,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心动荡之际,裴虔通选择了背叛。在一次叛乱中,裴虔通带领士兵冲入皇宫,杀死了正在睡梦中的杨广,同时也杀害了杨广年仅12岁的儿子。

对唐朝的“功绩”
裴虔通的行为虽然被视为背叛,但在唐朝初期,由于其行动客观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使得李渊得以顺利建立唐朝,因此被认为是对唐朝有功之人。李渊在建立唐朝后,为了稳定局势和利用人才,任命裴虔通为徐州总管,并后来成为辰州刺史。

李世民的隐忍
李世民在父亲李渊去世后继位,成为唐太宗。在李世民即位后的最初几年,他选择隐忍,暂时保留了裴虔通的地位和权力。这可能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稳定局势:李世民继位之初,需要稳定内部局势,避免因立即清算前朝旧臣而引发新的动荡。
利用人才:裴虔通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和影响力,李世民可能暂时利用他的能力来巩固唐朝的统治。
策略考量:李世民可能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以便彻底解决潜在的威胁。
最终的惩罚
经过九年的隐忍,李世民最终决定对裴虔通进行清算。这可能是因为裴虔通的行为逐渐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或者李世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以通过此举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巩固统治。在李世民的命令下,裴虔通及其家族被诛灭三族。

结论
裴虔通杀害隋炀帝的行为虽然在唐朝初期被视为有功,但由于其背叛和不忠的本质,最终无法逃脱被清算的命运。李世民的隐忍和最终的严厉惩罚,体现了他在治理国家和巩固权力方面的策略和决心。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6-1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8819
金币
281674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38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09
  裴虔通:从忠诚护卫到千古罪人

  裴虔通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从隋炀帝最信任的贴身护卫,到最终背叛并亲手杀死自己的主子,再到投靠唐朝后因狂言妄语被李世民诛杀三族,他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乱世枭雄的末路

  公元618年,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李渊在太原起兵,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隋炀帝杨广带着一帮文武百官躲在江都,整天花天酒地,完全不管外面的战火纷飞。裴虔通原本是杨广最信任的护卫,但面对隋朝大厦将倾的局面,他也开始动摇了。

  雁门关下的忠诚

  裴虔通和杨广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13岁的杨广被封为晋王。裴虔通因为身手敏捷、武艺高强,被选中做了杨广的贴身护卫。这一护卫就是几十年。裴虔通对杨广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不管走到哪里都紧紧跟着。最能体现裴虔通忠诚的,就是雁门关那一战。当时突厥人大举入侵,杨广被围在雁门关里,情况非常危险。裴虔通身先士卒,带着五百勇士冲出城门,在突厥大营里杀了个七进七出,最终成功解围。

  江都城的生死抉择

  公元618年,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李渊在太原起兵,各地响应者无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整个天下都乱成了一锅粥。杨广却还在江都城里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对外面的战事视而不见。宇文士及和宇文化及兄弟俩看准了这个机会,开始秘密策划叛乱。裴虔通原本是最不可能背叛的人,但在形势逼人的情况下,他也开始动摇了。经过了几天几夜的思想斗争,裴虔通终于下定了决心,参与了叛乱。

  大唐朝堂上的“狂言妄语”

  江都之变后,天下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宇文化及带着杨广的尸体和一帮残兵败将四处流窜,最终还是被唐军给收拾了。裴虔通看形势不对,赶紧脱离了宇文化及的队伍,带着自己的人马投靠了唐朝。李渊当时正在用人之际,对于这些隋朝的降将还是比较宽容的。特别是裴虔通,他毕竟是杀死杨广的功臣之一,从唐朝的角度看,这也算是为大唐的建立立了功。李渊很痛快地接受了裴虔通的投降,还封他为徐州总管、辰州刺史,给了他不小的权力。

  然而,裴虔通的性格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太自负,太爱吹嘘自己的功劳。在朝堂上,他经常大放厥词,说什么“要不是我杀了杨广,哪有大唐的今天”、“我可是为大唐立下了开国之功”这样的话。这些话传到李渊的耳朵里,老皇帝心里虽然不高兴,但碍于刚刚建国,需要稳定人心,也就忍了下来。

  可到了李世民这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夺取了皇位。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皇帝,怎么可能容忍一个弑君者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627年,李世民把裴虔通的官职给免了,理由是“品行不端,不适合担任要职”。裴虔通被流放到了偏远的欢州,远离了政治中心。

  结语

  裴虔通的一生,说起来也真是够讽刺的。他本来有机会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毕竟唐朝初年对降将还是比较宽容的。可他偏偏要把自己的背叛行为包装成功劳,还到处炫耀。这种做法不仅显示了他的无知,更暴露了他内心的虚弱。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会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裴虔通显然不具备这一点,所以他的结局也早已注定了。

  裴虔通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乱世中做出的选择可能会改变一生的命运。忠诚与背叛、智慧与愚蠢之间的界限往往非常微妙。只有真正懂得审时度势、保持谦逊的人,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站稳脚跟。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6-1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