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8阅读
  • 2回复

[猎奇]《山海经》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有人说它不属于任何时代?[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267
金币
76192
道行
37009
原创
2323
奖券
4776
斑龄
134
道券
106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25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7-15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10) —



在近些年,国产影视剧逐渐崭露头角,《山海经》作为国内的顶级文化IP,重新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随着《山海经》商业化的逐步推进,围绕这本古老经典的背景也逐步被揭示出来。这本书在中国及全球地理和人文的描绘中堪称无与伦比,因此被誉为中国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它就像一座神秘的宝藏,吸引了无数学者前来探索。无论是地理学、历史学,还是民族学等领域,《山海经》所体现的科学价值都无可置疑。其作者和成书年代至今仍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古今学者对此有着各自的不同看法。

那么,《山海经》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是谁创造了这本令人惊叹的奇书?它又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诞生的?这些问题的答案看似简单,却充满了深意。《山海经》或许是中国最早的连环画形式,它以一种并不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方式,却非常合理地描述了中国及泛亚地区的地理状况,同时详细描绘了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人类、珍稀动植物,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异兽,充分满足了人们对奇异世界的浪漫幻想。



古人给事物命名时简洁直接,山海经的“经”字正是其简明构造的体现,它由“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组成。而“山经”又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部分,因此也有了“五藏山经”这一别名。相比之下,“海经”则由海内经、海外经和大荒经三大部分组成,结构上比山经更为复杂。

根据古代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分法,山经部分更侧重于描述自然界的地理环境,包括天、地等因素。这一点在五藏山经的每一部分都有明确体现,内容涉及我国各地的祭祀仪式、器物、山川景观、以及祭神的典礼和相关物品,甚至还讲述了各大山脉山神的外形和神力。

相比之下,海经部分更侧重于对“人”的描绘,尤其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奇异人种、神奇动植物以及各类灵异事件和神秘事物的描述。这些内容常常令人联想到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夸父逐日和刑天舞干戚,甚至是现代文学中的青铜神树等,都是海经中的记载。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内容涵盖了自然与超自然现象的奇妙结合,且由于其丰富的学术价值,成为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也是一部适合各个年龄段读者的经典之作。



虽然《山海经》仅有三万多字,但其中却蕴含了古人对地理学、历史学、神话学、天文学、动植物学、医学、海洋学及科技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认知。同时,它也涉及到宗教、民族、社会等方面的思想,是一本跨学科的百科全书级奇书。



《山海经》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它描绘了北方炎黄与南方帝俊的事迹,承载了中华民族古代历史的脉络;它清晰地描写了全国水系,为大禹治水提供了历史依据,并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谱写了篇章;它对日月运行规律的记载,体现了先民的智慧,是天文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早期范例。



《山海经》充满了复杂的知识结构,并且具有相当高的科学价值,根本不像是单一作者能完成的作品。奇怪的是,整本书中没有一处提到作者,这究竟是出于低调的自谦,还是说这部作品是历代先民智慧的结晶?这一点至今仍是学者们争论的话题。

关于《山海经》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中。自此以后,关于它的作者便成为了古今学者长久争论的话题,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古代学者提出的观点包括“禹益说”,出现在西汉刘歆的《上山海经表》中,支持者认为大禹能够遍访各地,伯益也有机会收集各地的奇闻异事。然而,考古研究显示,最早的文字出现在殷商时期,这一观点逐渐被淘汰。



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学者们开始从考证学的角度重新探讨《山海经》的作者问题。学者们的观点大致分为“确指说”和“泛指说”两类。“确指说”认为作者有明确的指向,提出了如邹衍说和随巢子说等观点。邹衍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而随巢子则是墨子的弟子。尽管这些观点有一定依据,但缺乏考古证据,逐渐被学术界所抛弃。



与此同时,学者们也提出了“泛指说”的观点,认为《山海经》并非出自单一人物。这个观点中的“北人说”又分为秦人说和中原洛阳人说,依据是山经中对秦地与中原地区的详细记载;而“南人说”则有楚人说和巴蜀人说,依据是《山海经》与楚辞等文献相似,以及海经中对巴蜀地区的详细描述。

最后,一些学者提出了折中说,认为《山海经》是南北不同地区的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将各自的地理和人文作品汇集而成的。

除了作者问题,山海经的成书年代也是众说纷纭。关于这一点,学者们的讨论多与作者的多样性观点相关。支持“确指说”的学者通常将成书年代定位在战国时期,而“泛指说”的支持者则倾向于将其成书时期推向更广泛的历史阶段。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学者们对《山海经》各篇进行了细致的考证,逐步认定这部作品是在横跨数百年的时间里,逐渐成形的。



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山海经》最初由夏朝的伯益口述,殷商时期有人开始记录。随着北方统一,山经完成,征服楚地后,海经部分才得以形成,后人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最终完成了这本旷世奇书。



综上所述,《山海经》显然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它可能不属于任何特定的时代,而是先民们共同智慧的结晶,成为后代子孙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本“以山为经,以海为纬”的古代奇书,是古人对远古岁月的回忆,也传承至今,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1条评分金币+12
huozm32831 金币 +12 - 06-0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8819
金币
281674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38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09
  《山海经》深度解析:内容、作者与成书年代之谜

  《山海经》作为国内的顶级文化IP,近年来随着其商业化的推进,再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部古老经典以其无与伦比的地理和人文描绘,被誉为中国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吸引着无数学者前来探索。那么,《山海经》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它的作者是谁?又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诞生的呢?

  《山海经》的内容与结构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内容涵盖了自然与超自然现象的奇妙结合。它以一种并不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方式,却非常合理地描述了中国及泛亚地区的地理状况,同时详细描绘了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人类、珍稀动植物,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异兽。这本书由“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山经”又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部分,因此也有了“五藏山经”的别名;而“海经”则由海内经、海外经和大荒经三大部分组成,结构上更为复杂。

  - 山经部分:更侧重于描述自然界的地理环境,包括天、地等因素。内容涉及我国各地的祭祀仪式、器物、山川景观、以及祭神的典礼和相关物品,甚至还讲述了各大山脉山神的外形和神力。

  - 海经部分:更侧重于对“人”的描绘,尤其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奇异人种、神奇动植物以及各类灵异事件和神秘事物的描述。这些内容常常与古代神话故事相联系,充满了浪漫与奇幻。

  《山海经》的科学价值

  尽管《山海经》仅有三万多字,但它却蕴含了古人对地理学、历史学、神话学、天文学、动植物学、医学、海洋学及科技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认知。同时,它也涉及到宗教、民族、社会等方面的思想,是一本跨学科的百科全书级奇书。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如北方炎黄与南方帝俊的事迹、全国水系的清晰描写、日月运行规律的记载等,都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和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

  作者之谜

  关于《山海经》的作者,至今仍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整本书中没有一处提到作者,这引发了学者们的长久争论。古代学者曾提出“禹益说”,认为大禹和伯益可能是作者,但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这一观点逐渐被淘汰。进入二十世纪后,学者们开始从考证学的角度重新探讨这一问题,提出了“确指说”和“泛指说”两类观点。然而,由于缺乏确凿的考古证据,这些观点都未能得到广泛认可。

  - 确指说:认为作者有明确的指向,如邹衍、随巢子等,但缺乏考古证据支持。

  - 泛指说:认为《山海经》是历代先民智慧的结晶,而非单一作者所作。这一观点逐渐得到更多学者的支持。

  成书年代之谜

  与作者问题相伴而来的,是《山海经》的成书年代之谜。学者们对此也持有不同观点。支持“确指说”的学者通常将成书年代定位在战国时期;而“泛指说”的支持者则倾向于将其成书时期推向更广泛的历史阶段。经过细致的考证,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山海经》最初由夏朝的伯益口述,殷商时期有人开始记录。随着北方统一,山经完成;征服楚地后,海经部分才得以形成;后人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最终完成了这本旷世奇书。

  总结

  综上所述,《山海经》显然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先民们共同智慧的结晶。它可能不属于任何特定的时代,而是跨越了数百年的历史阶段逐渐形成的。这部“以山为经,以海为纬”的古代奇书,不仅是古人对远古岁月的回忆和传承,更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山海经》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以及他们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0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934
金币
270535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7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09
关于《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及“不属于任何时代”的说法,综合历史研究与学术观点,可归纳如下:

一、成书年代争议
非一时一人之作
《山海经》非单一作者在特定时代完成。学术主流认为其内容跨越数百年,由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集体创作汇编而成:

时间跨度:从战国初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汉代初中期(公元前2世纪)。
文本来源:部分内容源自口头传说,经多代人整理修订,西汉刘歆校书时合编为定本。
早期观点的矛盾

大禹说:古人曾认为成书于尧舜禹时代(因书中提及大禹、伯益),但考古证实商代才出现成熟文字,此说已被否定。
周朝说:部分学者推测成书于周朝,尤其东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因社会环境利于此类文献诞生。
二、为何说“不属于任何时代”?
内容的时间错位性

书中同时包含上古神话(如女娲补天)、夏商周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及战国地理描述,时间线混乱。
例如,《山海经》提及周文王事迹,但又被归于“尧舜禹时代著作”,显然矛盾。
多元地域文化的拼合

文本结构差异:
《山经》(五藏山经)详述中原、秦地山川,疑为北方学者所作;
《海经》《荒经》侧重楚地、巴蜀神话异兽,风格近南方文学。
地域特征冲突:南北描述差异显著,难以统一为同一时期的单一视角。
成书过程的特殊性

历经数百年口传与增补,内容不断整合叠加,导致其无法锚定于某一具体朝代
西汉刘歆整理时,可能将《大荒经》《海内经》等后期文献并入原书,形成今本18卷。
三、历史定位与文化价值
尽管成书年代模糊,但《山海经》的价值无可争议:

“上古三大奇书”之一:涵盖地理、神话、民族学、动植物学等,堪称先秦百科全书。
神话源头:保存了“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核心神话,深刻影响后世文学。
文化象征:其超时代性恰恰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特质,是先民集体智慧的宝藏。
综上,《山海经》的“无时代性”源于其层累成书的特点与内容时空的混杂,这也使其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奇迹。如需进一步考证细节,可查阅13中的学术分析。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0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