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0阅读
  • 2回复

[猎奇]浙江小伙发明新型大飞机,美企前来挖人被拒,小伙一心只为中国 [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2267
金币
76192
道行
37009
原创
2323
奖券
4776
斑龄
134
道券
1061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25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7-15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10) —



在浙江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个年轻人靠着自己的双手和一颗追梦的心,愣是把小时候抬头看鸟儿的幻想变成了现实。他叫徐斌,来自江山市小口镇下洞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出身。父亲是木匠,母亲种田,家里没有背景,周围全是丘陵和田野。



可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地方,出了个不平凡的故事——他自制了一架旋翼机,还成功飞上了天。后来,美国公司看上了他的才华,抛出高薪想挖人,结果被他一口回绝,说自己只想为中国干活。这事儿传开后,成了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让大家看到了民间创新的硬核实力。

从田野到天空:一个农村娃的飞行梦

徐斌小时候跟别的农村孩子没啥两样,喜欢在田间跑来跑去,唯一的不同是他老爱盯着天上的鸟儿看,心里琢磨着啥时候自己也能飞起来。他收集玩具飞机,拆了装、装了拆,就想搞明白这些东西咋运作。



家里没啥钱买书,他就到处找航空杂志看,哪怕看不懂也硬啃设计图。可惜,学习对他来说不是强项,初中没念完就辍学了。后来进了拖拉机厂当工人,学了点机械加工的手艺,这也成了他后来搞发明的基础。

20岁那年,他开始琢磨造飞机。1994年,他攒了点钱,用废旧三轮摩托车的发动机,花了近千块,折腾了一个多月,造了第一架超轻型直升机。结果试飞时,飞机死活飞不起来,重量和升力没算好,直接失败。



2001年,他又试了一次,花6000块买了个运动摩托车发动机,两个月造出第二架。这次稍微有点进步,前轮离地了几厘米,但还是飞不起来。两次失败没把他打倒,反而让他更想搞明白咋回事。他跑去江西直升机研究所参观,买了特技飞机模型研究,最后发现了旋翼机这种更简单、成本更低的飞行器。



屡败屡战:旋翼机的诞生

2004年9月,徐斌正式开始造旋翼机。他用木头做旋翼,铝材搭机身,材料都是自己东拼西凑来的。到了2005年1月,飞机雏形出来了。他花1.6万块买了台50马力的二手航空发动机,这在当时对他来说是笔大钱。



2006年7月8日,他终于迎来了转折点——试飞成功。那天,飞机升到30米高空,飞了25分钟。他能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着之前十几年摸爬滚打攒下的经验。比如,他用农用车拖着飞机做无动力测试,反复研究旋翼原理;还用绳子把飞机拴起来,自己坐进去练,慢慢克服飞行的恐惧感。

试飞成功之前,他也不是没摔过。早期测试中,飞机因为重量分布不均掉下来过,他没气馁,换了个轻型发动机,调整了结构。后来他还整了个绳索训练法,把飞机绑在车上,低空悬浮着飞,逐步找感觉。这些土办法听起来简单,但真管用,最后让他实现了稳定的动力飞行。

美企挖人被拒:一心只为中国



徐斌的成功很快就传开了,媒体报道、航空爱好者围观,连美国公司都找上门来,开出高薪想把他挖走。具体的薪资数额没公开,但肯定比他在村里捣鼓飞机赚的多得多。可他没动心,直接拒绝了,说自己只想为中国效力。这话听着挺硬气,也挺实在。他从小在农村长大,没啥大格局的野心,就是觉得自己的东西得留在自己国家用。

拒绝美企后,他没停下脚步,继续改进设计。后来他造了40多架飞行器,有的是给农业用的,能装120公斤农药,每分钟覆盖40亩农田,效率比人工高多了。还有双引擎旋翼机,安全性更好。他的小作坊成了航空爱好者的聚集地,超过千人跑来找他请教。他还带着自制飞机参加过天津的航空展,展示自己的成果,顺便激励更多人搞民间航空。



2016年,徐斌租了个500平米的仓库,建了个自制飞机展览馆,把自己的作品摆出来给大家看。可惜,两年后因为租约问题关了门。他没闲着,去湖南一家公司当过工程师,参与商用飞机开发,结果公司倒闭,他又回了浙江接着干自己的事儿。现在,他还在那个小作坊里钻研,想让旋翼机变成普通人也能用的工具。

徐斌这人,没啥高学历,也没啥背景,就是靠着一股子韧劲和对飞行的热爱,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的故事听着挺接地气,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渲染,就是一个农村小伙一步步试错、改进,最后飞起来的过程。



民间创新的力量:不止于徐斌

徐斌的事儿,不光是他一个人的成就,还反映了中国民间创新的潜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能从零开始造出能飞的飞机,靠的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办法和不服输的精神。这种力量其实不罕见,中国农村、城镇里还有不少这样的“草根发明家”,他们可能没上过啥名校,没拿过啥大奖,但就是能用手艺和想法干出让人刮目相看的东西。



比如,他用农用车测试旋翼机,这种办法听着土,但特别实用。农村出来的孩子,干活儿就讲究个实在,能省则省,能用就行。他的旋翼机也不是高大上的玩意儿,成本低、结构简单,但能飞、能用,这就是硬道理。到了后来,他还把技术用到了农业上,造出喷农药的飞行器,直接帮农民解决问题。这不光是圆了自己的梦,还实打实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好处。

当然,徐斌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早期失败就不说了,成功后也有不少麻烦。比如,展览馆开了两年就关了,湖南那家公司的倒闭也让他白忙活了一场。现在他还在村里捣鼓,条件有限,资金、设备都不充裕。可他没抱怨,也没放弃,就是闷头干自己的活儿。这份坚持,可能比他造出飞机本身更让人佩服。



他拒绝美国公司的高薪,也不是没代价。留在国内,尤其是在农村搞研发,收入肯定没法跟国外比,生活条件也好不到哪儿去。但他还是选择了留下,这背后可能是种朴素的感情——觉得自己的东西得给自己国家用。这种想法在现在这个时代,可能有人觉得老土,但也有人觉得挺值得敬佩。

技术细节:旋翼机的“土法炼成”

说起徐斌的旋翼机,其实没啥高科技,就是靠着简单材料和实用设计堆出来的。旋翼用木头,机身用铝材,发动机是二手的,50马力听起来也不算强。但这玩意儿能飞起来,关键在于他搞明白了旋翼机的原理。



旋翼机跟直升机不一样,它靠前飞时的气流带动旋翼转动产生升力,不需要太复杂的动力系统。徐斌通过无动力测试和绳索训练,硬是把这套原理吃透了。他还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重量分布不均导致的坠落。

他没什么专业仪器,就是靠试飞、摔飞机、再调整,一点一点找到平衡点。后来他换了轻型发动机,又优化了结构,才有了稳定的飞行效果。这种“土法炼钢”的路子,虽然费时间,但特别适合他这种没背景、没资源的草根发明家。



对中国航空的意义:小人物的大贡献

徐斌的旋翼机,可能跟大厂的飞机比不了,但对中国航空事业来说,他这种民间创新是个挺有意思的补充。国内航空这块,过去更多是靠国家项目和大企业推动,像徐斌这样的个体发明家,能靠自己摸索出一条路,说明创新不一定非得靠高精尖的条件。普通人只要有想法、有干劲,也能干出名堂。



他的农业旋翼机是个例子。120公斤农药、每分钟40亩的效率,这数据听着不花哨,但对农民来说真挺实用。国内农村现在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低成本、能干活儿的飞行器,说不定以后能推广开。他还造了双引擎版本,安全性提高不少,这也说明他不是只满足于飞起来,还想着怎么让东西更好用。

徐斌这事儿,最打动人的可能不是他造了啥,而是他怎么造的。从初中辍学到拖拉机厂工人,再到自己琢磨飞机,他没啥捷径可走,就是靠着一步步试、一遍遍改,才有了结果。这种坚持,搁谁身上都不容易,尤其是在农村那种环境里。



他拒绝美企的选择,也让人有点感慨。现在这年头,出国拿高薪对不少人来说是条挺诱惑的路,可他没选,宁愿留在村里接着干。这不是说谁对谁错,而是让人看到,梦想这东西,有时候不光是给自己挣钱挣名,还能有更大的念想。

当然,他的故事也有遗憾。展览馆关了,公司倒闭了,现在还在小作坊里折腾,说明资源和支持对他这种人来说还是个大问题。民间创新虽然有活力,但要真发展起来,光靠个人热情不够,还得有更多人、更多政策帮一把。



徐斌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一个普通人靠着不服输的劲头,把小时候的幻想变成了现实。他没啥显赫背景,没拿过啥大奖,甚至连高中都没上过,可他硬是造出了能飞的旋翼机,还想着怎么让它帮到更多人。这事儿听着挺励志,也挺实在。

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一件事:梦想这玩意儿,不分贵贱,也不看你出身咋样。只要肯干、肯学,哪怕摔几次跟头,也能干出点名堂。他的故事不光是自己的成功,也是中国民间创新的一个缩影。以后要是能有更多“徐斌”冒出来,说不定中国航空这块,还能多些不一样的惊喜。
1条评分金币+16
huozm32831 金币 +16 - 06-0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934
金币
270535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7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08
浙江小伙发明新型大飞机相关事迹探讨
类似事件回顾
在相关报道中虽未直接找到“浙江小伙发明新型大飞机,美企前来挖人被拒,小伙一心只为中国”这一事件,但有许多类似的中国人发明创造后拒绝外企挖角,一心报国的案例。比如浙江大叔发明防爆报警舱,外企纷纷求专利,大叔只想为祖国做贡献;浙江牛人发明新能源飞机,外企争相来挖人遭拒,大叔一心想报国。

还有山东大叔研发硬核飞机,外企千万年薪挖人,大叔一心只为强国梦7;四川牛人发明无人直升机,中外企业争相挖人,小伙只为国家做贡献。

此类事件反映的精神
这些事件都反映出中国人在科技发明创造方面的智慧和才能,以及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他们不被外企的高薪和优厚条件所诱惑,坚持将自己的发明创造用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这种精神对于推动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种爱国创新精神有助于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意义
从长远来看,越来越多这样具有创新能力和爱国精神的人才涌现,将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的发明创造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还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提高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话语权。例如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中国新型武器装备和科技成果,就展现了中国在航空航天、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强大实力。

相信在众多爱国科技人才的努力下,中国的科技发展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8819
金币
281674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38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08
从田野到天空:一个农村娃的飞行梦

徐斌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草根创新案例,展示了中国农村青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经历不仅激励了无数普通人,也为中国民间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小小的梦想到现实

徐斌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市小口镇下洞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是木匠,母亲种田,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环境中,徐斌从小就对天空充满了向往。他喜欢盯着天上的鸟儿看,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飞上天空。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徐斌初中没念完就辍学了。后来,他在拖拉机厂当工人,学到了一些机械加工的手艺。这些基础技能为他后来的发明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屡败屡战:旋翼机的诞生

20岁那年,徐斌开始尝试制造飞机。1994年,他用废旧三轮摩托车的发动机,花了近千块,折腾了一个多月,造了第一架超轻型直升机。然而,试飞时飞机却飞不起来,重量和升力没有算好,直接失败了。

2001年,他又尝试了一次,花6000块买了个运动摩托车发动机,两个月造出第二架。这次稍微有点进步,前轮离地了几厘米,但还是飞不起来。两次失败没有打倒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搞明白飞行原理的决心。

2004年9月,徐斌正式开始制造旋翼机。他用木头做旋翼,铝材搭机身,材料都是自己东拼西凑来的。到了2005年1月,飞机雏形出来了。他花1.6万块买了台50马力的二手航空发动机,这在当时对他来说是一笔大钱。

2006年7月8日,徐斌终于迎来了转折点——试飞成功。那天,飞机升到30米高空,飞了25分钟。他能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着之前十几年摸爬滚打攒下的经验。例如,他用农用车拖着飞机做无动力测试,反复研究旋翼原理;还用绳子把飞机拴起来,自己坐进去练,慢慢克服飞行的恐惧感。

美企挖人被拒:一心只为中国

徐斌的成功很快就传开了,媒体报道、航空爱好者围观,连美国公司都找上门来,开出高薪想把他挖走。然而,他却直接拒绝了,表示自己只想为中国效力。他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没啥大格局的野心,就是觉得自己的东西得留在自己国家用。”

拒绝美企后,徐斌没有停下脚步,继续改进设计。后来他造了40多架飞行器,有的是给农业用的,能装120公斤农药,每分钟覆盖40亩农田,效率比人工高多了。还有双引擎旋翼机,安全性更好。他的小作坊成了航空爱好者的聚集地,超过千人跑来找他请教。

民间创新的力量:不止于徐斌

徐斌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就,更反映了中国民间创新的潜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能从零开始造出能飞的飞机,靠的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办法和不服输的精神。这种力量在中国农村、城镇里并不罕见。

例如,在浙江,“农创客”们通过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带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他们运用大数据系统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给周边农户送种苗、搞培训、教技术,帮助乡亲们直播卖货。

技术细节:旋翼机的“土法炼成”

徐斌的旋翼机并没有使用高科技材料和设备,而是靠着简单材料和实用设计堆出来的。旋翼用木头,机身用铝材,发动机是二手的50马力发动机。关键在于他搞明白了旋翼机的原理。

旋翼机与直升机不同,它靠前飞时的气流带动旋翼转动产生升力,不需要太复杂的动力系统。徐斌通过无动力测试和绳索训练,硬是把这套原理吃透了。他还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重量分布不均导致的坠落。

对中国航空的意义:小人物的大贡献

徐斌的旋翼机虽然与大厂的飞机相比不算高大上,但对中国航空事业来说是一个有趣的补充。他的农业旋翼机实用性强,120公斤农药、每分钟40亩的效率对农民来说非常实用。

他的故事证明了创新不一定非得靠高精尖的条件。普通人只要有想法、有干劲,也能干出名堂。他的经历激励了无数普通人,展示了民间创新的力量。

结语

徐斌的故事是一个普通人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梦想的真实写照。他的经历不仅激励了无数普通人,也为中国民间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不分贵贱,只要肯干、肯学,哪怕摔几次跟头,也能干出点名堂。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