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5G-A与6G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自2019年5G商用牌照发放以来,我国5G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建成443.9万个5G基站,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4.9%,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81亿户,普及率超过75%。5G技术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突破,更在应用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赋能能力。
5G应用的广泛覆盖
5G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例如,伊顿变压器(江苏)有限公司通过中国电信的5G专网和MEC边缘计算技术,实现了数据本地化处理和设备实时互联,提升了生产效率。新疆亚克斯矿山利用5G+电机车无人驾驶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障了矿区安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通过5G网络和AI机器人,成功完成了远程手术,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共享。重庆巴南区二圣镇则通过5G、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建成了“空天地一体”的智慧农业系统,实现了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数据监测和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控。
5G-A的商用进展
5G-A(5G-Advanced)作为5G技术的演进版本,正在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生活。2024年6月,3GPP Rel-18标准版本在上海正式冻结,标志着5G-A商用进程的开启。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已在300多个城市部署了5G-A网络,并推出了多档5G-A套餐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中国电信在深圳宝安机场、湖北高考通信保障以及西安地铁8号线等多个场景中实现了5G-A的规模部署,展示了其在容量、速率、时延和定位等方面的显著提升。
6G研发的稳步推进
随着5G-A的商用推进,下一代通信技术6G的研发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全球移动通信标准组织3GPP已经启动了6G标准化进程,计划于2029年3月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6G技术将实现“万物智联”,提供更广泛的感知服务,支持低空经济、智慧交通和海域防控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预计,6G将在2030年投入商用,届时手机将成为人工智能终端,带动新的信息消费潮流。
AI提升网络价值
在“AI+”发展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正为通信网络发展带来新机遇。AI技术能够优化5G效能和服务能力,同时5G网络也支撑了AI的泛在应用。中国电信联合华为完成了无线AI新型调度技术现网试验,在中高负载场景下提升了用户平均吞吐量,并降低了性能增益波动。此外,中国电信还利用AI技术赋能网络价值提升,推动AI RAN商用落地,实现了AI与无线接入网络的深度融合。
结语
站在5G发牌六周年的节点上回望,通信技术的每一次迭代都是一场关于“连接”的革命。从5G的商用扩展到5G-A的规模商用,再到6G的前瞻布局,通信技术正在不断演进,并将不断释放数字红利,加速推动“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联”。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拓展,通信网络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