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功臣墓的现状与历史
每当看到明孝陵前人流如织,确实会让人想起那些最早陪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们。他们的长眠之地是否有人驻足关心,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朱元璋论功行赏,封赏了一批开国功臣。这些功臣的墓葬在南京地区留下了重要的历史遗迹。
1. 中山王徐达墓
徐达是朱元璋的安徽凤阳老乡,22岁时加入朱元璋的起义军,15年后创业成功,因其功勋卓著被封为“魏国公”,死后追为“中山王”,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列第一。他的墓位于玄武区太平门外板仓街192号,是明代开国功臣之首的墓葬。
- 神道碑:徐达墓前的神道碑是明代功臣墓中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块,碑文由朱元璋亲自撰写,长达2000多字,并带有标点符号,这在古碑中十分罕见。
- 神道:碑前有300多米的神道,两侧的石兽和翁仲静静伫立,墓冢上草木茵茵。
2. 歧阳王李文忠墓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19岁加入起义军,20岁时就领兵数万,破张士诚平浙江定江南、七次出塞讨伐北元。他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列第三。
- 墓园规制:李文忠墓园保存完好,规模甚至比徐达墓还要大。虽然地面建筑不存,但还是留有享殿遗址。
- 特殊之处:这里有一个尚未完工的石马及控马官,留有多种说法。
3. 开平王常遇春墓
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得力干将,有“常十万”的外号,意指给他十万兵就能横推天下。他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列第二。
- 墓址:常遇春墓位于四号线岗子村一号口出站,靠着富贵山隧道北侧,经过一条林间小道,闯入一大片竹林。
- 神道石刻:神道两侧尚存一石柱、二石马、二石虎、二石羊、二武将石像,雕刻极其精美。
4. 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祯墓
吴良和吴祯两兄弟是安徽滁州定远人,至正十二年(1352年)一同投奔朱元璋,并为帐前先锋。他们死后分别被封为江国公和海国公。
- 墓址:他们的墓位于4号线岗子村站附近的板仓街上的新世界花园小区内。
- 神道石刻:吴良墓现存一个赑屃座、一对拉马侍、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武士。吴祯墓现存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武士。
5. 卫国公邓俞墓
邓俞是安徽宿州泗县人,是明朝开国六公之一的卫国公。他40岁那年西征吐蕃,大胜而归,但在安徽寿县因病去世。
- 墓址:邓俞墓位于南京雨花台西安德门里的西山,即如今的邓府山。
- 神道石刻:山上遍植松柏,墓前次序摆放着石马、马倌、石虎、石羊、文臣、武将六对石像生。
其他功臣墓
除了上述几座著名的功臣墓外,南京地区还有一些其他功臣的墓葬,如李杰墓、方孝孺墓等。这些墓葬虽然不如徐达、李文忠等人的墓葬规模宏大,但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李杰墓:位于雨花台景区二忠祠旁,多次迁移后没有墓冢,只存有一些石像生和一通神道碑。
- 方孝孺墓:位于李杰墓附近,方孝孺因怒斥燕王朱棣篡位而被诛十族,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
结语
这些功臣墓不仅是明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南京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虽然有些墓葬已经遭到破坏或遗失了一些文物,但它们仍然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保护。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历史遗迹,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