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湾:现代生活中的世外桃源
如今的人们,都被疫情的压力所包围,总是梦想着寻一处“世外桃源”,能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留下来、住下来、乐起来。不单是身体的乐,更是身与心一起乐起来。在无锡灵山的太湖之滨,有一个叫拈花湾的灵山小镇,它取名于佛教中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从高空俯瞰,就如同佛祖手指拈花。
一、禅意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1. 禅意无处不在
- 拈花湾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叶、一门一窗、一杯一盏,乃至一只鸟叫、一片蛙鸣、一点烛光、一丝暗香、一串晨钟、一遍暮鼓,无处不是禅意,无处不是生活。
- 小镇建筑以唐风宋韵为主,一幢幢米白色的建筑覆盖着青色的大坡顶,门窗和柱子多用木头制成,镇中点缀着小桥流水和园林小景,街区两边分布着茶道、花道以及禅修会馆,清雅禅意扑面而来。
2. 精心设计的建筑
-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经过匠人近乎疯狂的精心设计,就连随处可见的篱笆、苔藓也是经过了多番挑选。
- 茅草屋顶的设计更是匠心独运,整合了十几家专业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与力量,前前后后“折腾”了十三个月的时间。
二、细节中的禅意
1. 竹篱笆
- 村野院落中的篱笆在拈花湾成了非常复杂的一道工序。经过数月的尝试,综合大家的力量也不能做到全部兼顾。
- 几番苦苦寻觅,终于在国外找到了两位七十多岁的竹篱笆“非遗”传人,手把手教自己编竹篱笆。
2. 苔藓
- 分布于庭院、池边、溪畔、树下的苔藓是营造禅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 为了能让苔藓们在拈花湾快活地生长,每片巴掌大的苔藓都要整三次地形、浇三遍水,光是打理一块桌面大的苔藓就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
三、客栈与生活
1. 禅意客栈
- 走在拈花湾,无意绕过一个街角,偶尔拐进一条小巷,就能遇见一间客栈。这些客栈在禅意风格的设计思路下,使用原木和棉麻材质,处处隐喻东方美学的质朴。
- 体验的不仅仅是禅意住宿,更是一段与禅意生活的邂逅。
2. 日常生活
- 初见拈花湾,山水石竹,清幽小巷,捎带着初春凉意的微风透过茂密的树梢,伴随着婉转的山涧鸟鸣和远处潺潺的细水涓流声。
- 拈花塔上的铃铎妙音、拈花湖畔的芦花丛丛、唐宋风韵的香月花街,随处可见生活的禅机。
四、夜晚的魅力
- 夜晚的拈花湾是绚烂的。华灯初上后的小镇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亦有一种别样的风味。
- 白天可以看看禅乐馆、百花堂、妙音台、拈花堂、拈花塔,逛逛工艺品小店。累了就坐下来吃吃喝喝。晚上可以拍摄拈花湾寂静的夜景,看看拈花湖上奇特的3D水幕电影。
五、禅意生活
- 拈花湾的禅意是现实生活中的禅。无论你是在品茗、行走、抄经、打坐,还是依着雕栏发呆,懒散地晒着午后的太阳,嗅着阳光下花草中的甘香味,无不境由心生。
- “懒度庸人意,且拂明镜台。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恰好是最真实的写照。
在拈花湾,任何一处喝茶、吃饭、品酒、听琴、闻香、沐浴、观水、经行的地方都有与之相应的禅艺。载着你的记忆,让你将它们带回红尘。沁润在禅中,生活在禅中,忘我在禅中,感悟在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