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6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宝玉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一语谶宝钗齐眉举案【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db460728710

UID: 1615569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39528
金币
15706
道行
6543
原创
84
奖券
3366
斑龄
0
道券
13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初级认证
在线时间: 1144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8-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18) —
  那《闹简》上有一句说的最好: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听。——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能让读者一旦认真地走近,也就从此成为“红楼梦中人”!无论是跌宕起伏的情节,还是离合悲欢的人物,哪怕是警词丽句,读来都锦心绣口,余韵五穷!

  你看,单单宝玉一句“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就已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归结起来,无外乎钗黛和解。

  曹雪芹之意倘若仅止于此,那么乾隆娣不禁要问各位小伙伴儿,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的矛盾分歧,根源在哪儿?仅仅是因为林黛玉“小性儿”吗?

  钗黛矛盾分歧的根源: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

  你皆因多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宝玉的肺腑之言,切中了黛玉的病根儿——不放心!

  黛玉不放心的不是别人,唯有宝玉,也就是她和宝玉二人之间——木石前盟!

  当金锁到来(即宝钗的金玉良姻),当麒麟出现(湘云的白首双星),对黛玉来说,无疑都是对木石前盟的巨大威胁!

  所以她处处提防,时时在意,以至于包括宝玉在内,都误以为黛玉小性儿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里的大事件,是宝玉生命的重要节点,更是人物关系变化的节点!


  宝玉挨打后,伤痛中,着晴雯带两块家常旧帕给黛玉;黛玉亦不负其苦心劳惠赠,抛珠洒泪,题帕三绝:宝黛终于彼此推心置腹——“放心了!

  所以,当宝玉问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禁不住笑起来,其实是她对宝钗放心了,释然了!

  “通灵宝玉”的红尘受享:美中不足,好事多磨

  钗黛和解,宝玉虽然先是不解,但经过黛玉细说缘故,宝玉惊喜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儿家口没遮拦’上就接了案了。”


  钗黛和解,宝玉也释然了!但是,宝玉一句《西厢记》的委婉艺术借语,正是曹雪芹构思的精彩之处——移花接木!


  也就是钗黛之间的孟光梁鸿案,在宝玉曾经的幻梦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在警幻仙子的新编《红楼梦》十二支里,演绎的是宝钗齐眉举案,是宝玉宝钗的金玉良姻,不是宝玉黛玉的木石前盟

  原来,在曹雪芹的弘大艺术大格局里,钗黛和解之时,恰恰是“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转换的关节点!

  在宝玉戏说“孟光梁鸿案”时,又悄然地移花接木到“齐眉举案”!宝玉的欢欣之语,殊不知已经正谶了钗黛结局——黛死钗嫁!

  不禁要问曹雪芹大师,为什么要如此苦心营造?

  不久前,乾隆娣曾有一篇文章《通灵宝玉幻形入世,坠入贾府,符合其红尘受享的预期吗》

  从“诗礼簪缨之族”的角度,解析“通灵宝玉”幻形入世受享红尘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感兴趣的小伙伴儿可以点击链接跳转阅读。

  其实,贾宝玉的爱情婚姻,从“木石前盟”转向“金玉良姻”,正是《红楼梦》开篇“通灵宝玉”执意要去红尘受享时,僧道二仙所提示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的又一个层次——“温柔富贵之乡”!

[ 此帖被zhdf在2025-06-08 16:16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5
zhdf 金币 +1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0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喜欢到处游觅寻觅乳香玉香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10
宝玉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与宝钗‘齐眉举案’的解读
“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的出处及原意
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宝玉独自一人来到潇湘馆,见到林黛玉后问了“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个问题,此句引用自《西厢记》“【三煞】他人行别样的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鸿案” 。而“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个典故源于汉朝,梁鸿和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妻子孟光每次做好饭菜,都会举案到梁鸿面前,这是古代夫妻间的礼仪,所以“孟光接了梁鸿案”是反语,在《西厢记》中本意是讽刺崔莺莺主动引诱张君瑞的行为。

宝玉发问的背景及含义
当时,薛宝钗的妹妹薛宝琴来到贾府后受到贾母不同寻常的疼爱,贾母逼着王夫人认她做干女儿,还让她跟自己睡。这一天众姐妹在宝钗屋里玩耍,薛宝琴穿着贾母给的孔雀毛外套出现,众人羡慕嫉妒。贾母丫鬟琥珀来传达贾母意思,还打趣说宝玉和黛玉会吃醋,史湘云说宝玉不会,宝钗则说黛玉更不会,还表示自己妹妹就是黛玉妹妹,黛玉喜欢得比她还甚。宝玉素知黛玉因“金玉良缘”之事对宝钗有看法,听到宝钗这样说很担心黛玉生气,但发现黛玉没生气,与宝钗所说一样,心中纳闷,便用《西厢记》里这句话来问黛玉,意指原本关系不算亲近的黛玉和宝钗如今亲如姐妹,而他自己却没察觉。

与宝钗“齐眉举案”的关联
字面谶语关联
“齐眉举案”正是源于梁鸿和孟光的典故,在《红楼梦》中,后来宝玉娶了宝钗,从字面谶语角度来看,“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似乎暗示了之后宝钗与宝玉有夫妻之实,如同孟光和梁鸿这对夫妻一样。宝钗在婚后会遵循封建礼仪,像孟光对待梁鸿那样,与宝玉维持着一种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

情感与命运暗示
这一问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宝钗的命运。宝钗一直恪守封建礼教,努力成为符合封建标准的贤妻良母。即便宝玉心中真正爱的是黛玉,宝钗还是尽到了妻子的本分,与宝玉“齐眉举案”,但这种夫妻关系可能缺乏真正的爱情,只是一种表面的和谐。就像梁鸿孟光的故事更多体现的是礼仪规范下的夫妻相处,而不是热烈的爱情。这也反映出宝钗在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无奈与悲哀,她虽获得了婚姻的名分,却难以得到宝玉的真心,只能在形式上维持着婚姻的体面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