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现在众多的古装影视剧当中,我们总是能发现这样的妆造。不论是男是女,都穿着一件长袍,似乎彰显自己的霸气,就连普通人的衣服,也会很长,难道古代人的衣服都长到在地上拖着走吗,他们不怕弄脏?
其实这样长的长袍,可不是谁都能穿上的,这是有规矩很讲究的。
(古装剧衣摆)

一、古代衣服的长度,到底是怎样的?
我们现在常说的衣裳,多数时候是指上衣,下身一般是裤子或者裙子。而在古代,衣裳其实是分开的,“衣”则是上衣,而“裳”则是下身的衣裙,直到在后来的演变中,衣裳才成为了普通衣服的代称。
我国古代的衣服经过了许多变化,而在现代,我们仅仅可以通过服饰,来辨别出这是哪个朝代,可见中国古代的服饰,是拥有绝对的辨识度的。当这些古装出现在电视上以后,如果展现出来正确,可以起到科普服饰的效果,可如果展现错误,那就得不偿失了。
(古代隋唐衣物)

现在越来越多的古装剧中,人物的衣服总是特别长,似乎通过这种长,来展现自己的身份,那么我国古代的衣服长度,到底是怎样的呢?其实我们不用去看古装剧,我们只需要去看出土的文物上,就可以发现,他们的衣服长度。
咱们先来看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这幅画笔触细腻,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唐朝时期,宫廷妇女的闲情生活。从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女子多半是权贵出身,她穿着襦裙,头梳冠,还簪着华美的饰品,而她的衣摆我们能看到,是轻微的拖地的。
(《簪花仕女图》)

整个人都是雍容华贵的神色和状态,画家周昉的另一幅《杨妃出浴图》也是如此,贵妃华丽至极,衣物轻轻拖地。反观她身边的侍女,穿着短上衣,下面的衣裙也并未接触到地面,而这样的衣裙长度,几乎出现在非权贵画像的身上。
(杨妃出浴图)

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拥有拖地的衣裙。而在《礼记》中曾有记载,衣物需要“短毋见肤,长毋被土。”也就是说衣服短不能露出皮肤,长不能挨着尘土,也就是别落地,可见从正常角度来说,寻常的衣物根本不会拖地。
但是为什么依然出现了衣裙过长的衣服呢?其实和社会制度有关,从前文提到的贵族与普通侍女的衣服长短,我们就可以窥探到其中缘由。
(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衣物)

首先第一个,那就是罩衫的原因,罩衫作为我国古代的传统服饰,通常穿着在最外面,而且罩衫一般不会系起来,只是披在袖子上。
在我国唐朝初期,整体穿衣风格还是继承了上衣下裳的穿法,但是随着时间发展,上衣变得越来越长,而他们还会在外面套上罩衫。罩衫一般都十分华丽,披在袖子上或者身上,基本都是要拖地的,有的甚至到了几米远。
(唐代衣物)

于是人们开始比拼罩衫的袖阔,有的宽4尺,拖地长达5尺。总之发展到后来,那就是谁的衣摆更长,谁就是身份地位更高的人,这就造成了许多达官显贵的比拼。加上唐朝后来的服饰风格,逐渐走向了宽松肥大的方向,造成了更多的衣物堆砌。
于是许多衣服一旦穿上,就会拖地,这也形成了唐朝的特殊风格。但能够穿上足够阔气的罩衫,又能够去比拼身份地位的人,他们是不会在意衣服拖在地上,到底会不会弄脏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衣物拖地的,基本都是达官显贵。而奴仆,还是穿着规规矩矩的衣服。
(唐代中晚期衣物)

这就是阶级的体现,一个不需要为衣服脏乱发愁,一个则是需要清理这件衣服。但到了宋代,包括后来的明清时期,宽松肥大的衣物不再是主流审美,那些过长的衣摆,也就很少见到了。二、古代各阶级的穿衣讲究
不过人们还是有方法,来比拼身份地位,那就是衣服的料子。一个衣服的好坏,可以通过布料来判断,你的衣服是苏绣的,他的衣服是蜀绣的,这个纹样是不是当下最流行的,还是说已经过时了?这颜色是不是你能穿的?这些都是比拼。
(布料)

尤其是颜色,从隋朝开始,明黄色成为了皇帝的专属颜色。从百官大臣来看,紫色的官袍是最为尊贵的,于是唐朝的官服就按照品阶来划分,三品以上是紫色,四品和五品是绯色,六、七品是绿色,八、九品是青色。
宋代的官服颜色会更加清新一些,而明代又禁用紫色做官服。明代的普通百姓,平时只能使用绿色、桃红这样的颜色,而劳动人民,则是只能使用褐色。而在贵族中间,不仅有蟒袍、飞鱼服、斗牛服等等,还会有袖子和长短的区分。
(明代不同的官服颜色)

袖子越大的人越尊贵,衣服越长的越尊贵,不同的诰命夫人之间,也存在严格的服饰区别。在明代时期,上层妇女已经出现了高跟鞋,清代的花盆鞋也类似,我们可以发现寻常人家,是穿不了这些服饰和鞋子的,只有贵族阶层的人才可以穿。
所以从古代人的服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不同的阶级。这正是因为古代社会的划分,社会将人划分阶级,方便统治者管理,于是在衣服上也做出了区分。什么样的人能穿什么样的衣服,其实这些都是封建王朝的体现。
(影视剧 衣服差别明显)

这样看来,古代衣裙的长度拖地,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毕竟真正能够穿上一身长袍的权贵,他们不需要担心浣衣的问题,甚至他们都不需要穿着第二次。这就和劳动人民的“短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短打”是啥?其实是指用粗麻或者兽毛编制而成的粗布上衣,后来衍生为普通百姓的便装。为什么穿着这样的衣服呢?因为它没有宽大的袖袍,也没有长长的衣摆,反而是非常便捷,方便干活。是的,只有需要干活的人,才需要穿着短衣物。
(短打衣物)

三、衣服成为了默认的潜规则
在古代社会中,衣服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份,从百官再到百姓,衣服样式、颜色,被规定和束缚。于是衣服成为了观看身份的默认潜规则,你穿的绫罗绸缎,那肯定是大家出身,你要是一身粗布,那就是种田种地的。
当衣服不再是蔽体的需要,他反而变成了阶级的体现。其实就和现代的奢侈品衣服一样,如果一个人穿的是奢侈品牌的衣服,那么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家境不错。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短打”才是大多数人的标配。
(古代衣服)

所以我们不用去管衣服带给我们的阶级性,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好。而古人衣服的阶级划分,现在最有利于我们的,便是对古代衣物的研究,以及辨别文物的身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