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6阅读
  • 2回复

[奇观]50年代的中国,居然是画中这个样子[3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01) —
  
现在很多人对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印象,还是源于看过的一些影视剧中的信息。
即使解放前出生的老人,对那个年代也只是模糊印象。
郑慕康《挑野菜》国画1958年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五十年代的绘画,多多少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
让我们通过画家们的画作,了解一下那个火红的年代。
丁鱼《女拖拉机手》1950年

费新我(1903-1992)《苏州刺绣厂新貌》1952年

费新我《开山辟地》设色纸本画1956年

费新我《农家乐》国画1959年

费新我《喂猪》设色纸本画1959年

冯一鸣(1929~)《不要糟蹋社里粮食》1956年

冯一鸣、陈林祥《人民公社光芒万丈》水彩水粉画1958年

傅抱石、郑秉珊、魏紫熙、宋文治、李仞千、叶矩吾、包之风等《光荣参加农业生产》1957年

高潮《走合作化道路》油画1959年

古元《北京的早晨》版画1956年

古元《交公粮》彩墨画1959年

古元《京郊大道》纸本画1954年

郭蔓锄(1909-已故)《山地之春》1959年

李慕白《学文化》油画1950年代

刘德文(1911~2007)《五月的田间》1950年代

陆俨少《上山下乡》国画1958年

潘思同《送公粮》水彩画1959年

蓬静如、陶治安《开展速成识字学习》纸本画1952年

钱松嵒、丁士青、宋文治、魏紫熙、金志远、康平、朱克可、李畹、陈达《人民公社》设色纸本画1950年代末

邵靓云《集体生产多有劲》水彩纸本画1956年

沈迈士《人民公社好》设色纸本画1958年

韦启美(1923-2009)《农业供销合作社》1956年

魏传义《歇晌》油画1957年

吴冠中《扫雪图》水彩画1956年

谢之光(1899-1976)《丰收图》1959年

杨振洲《向新庄稼人传经》水粉画1950年代

岳祥书《彻底消灭森林虫害》设色纸本画1954年

张眉孙《粒粒皆辛苦》水彩画1953年

张眉孙《农村》油画1950年

张文新《入社去》油画1956年

张漾兮《冬修水利》水彩画1955年

赵望云《萝卜丰收》国画1957年

宗其香《五一缝纫合作社》设色纸本画1955年

陈秋草《卢茨村的晴秋》水彩画1956年

戴泽(1922-)《除四害围剿麻雀》1958年


1条评分金币+20
huozm32831 金币 +20 - 06-0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724
金币
273165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6-01
通过这些50年代的画作,我们确实可以窥见那个时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主题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下是一些主要特点:

1. 社会主义建设:许多作品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如《女拖拉机手》、《苏州刺绣厂新貌》、《开山辟地》等,体现了当时中国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

2. 农业合作化:《走合作化道路》、《交公粮》等作品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农民加入合作社,共同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3. 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光芒万丈》、《人民公社好》等作品描绘了人民公社的建立和运作,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4. 文化教育:《学文化》、《开展速成识字学习》等作品展现了当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扫除文盲。

5. 劳动光荣:《挑野菜》、《喂猪》、《送公粮》等作品表现了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体现了劳动最光荣的社会风尚。

6. 丰收喜悦:《丰收图》、《萝卜丰收》等作品描绘了农业丰收的场景,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7. 集体主义精神:许多作品如《集体生产多有劲》、《光荣参加农业生产》等表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8. 社会新风:《除四害围剿麻雀》等作品反映了当时开展的社会运动,如除四害运动,体现了社会新风尚的倡导。

这些50年代的绘画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它们以艺术的形式记录了历史,展现了那个火红年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特点。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0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80
金币
26358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6-01
以下是郑慕康《挑野菜》(1958年)和丁鱼《女拖拉机手》(1950年)两幅50年代中国画作的详细解析,综合了历史背景、画面内容与时代意义:

1. 郑慕康《挑野菜》国画(1958年)
画面内容:
描绘北郊红旗农业社的三名儿童在野外挖野菜的场景,两个孩子蹲地仔细搜寻,另一孩子挎着装满野菜的篮子。画面朴素,突出集体劳动中儿童的参与。
时代背景:
创作于“大跃进”时期(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挖野菜既是传统生存技能的延续,也隐含集体生产中“节约粮食”“自力更生”的意识形态23。
艺术特色:
采用传统工笔技法,人物神态生动,背景留白凸显主题,延续了国画对市井生活的关注。
2. 丁鱼《女拖拉机手》油画(1950年)
画面主题:
新中国首批女性拖拉机手的缩影,展现妇女突破传统角色、参与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形象。
历史意义:
工业化的象征:1950年拖拉机极为罕见,画作呼应了“农业机械化”的国家战略,代表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工业的转型。
女性解放标志:女拖拉机手成为劳动妇女的典范,1962年第三套人民币1元纸币即采用此题材。
社会影响:
与李琦《农民参观拖拉机》(1950年)共同推动“新年画运动”,获文化部奖项,强化了“技术革新=国家进步”的集体认知。
3. 两幅画作的对比与时代关联
维度    《挑野菜》 (1958)    《女拖拉机手》 (1950)
核心主题    集体劳动与传统生存方式    工业技术革新与妇女解放
社会背景    大跃进、公社化运动    建国初期工业化起步
艺术功能    记录民生细节,隐含资源紧缺的现实    塑造国家意识形态符号
历史延续    野菜采集反映自然经济遗留    拖拉机成为人民币图案(1962年)
4. 50年代美术创作的整体特征
题材共性:聚焦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如炼钢、拖拉机)与集体生活(如交公粮、扫盲)。
政治导向:艺术服务于国家建设,如费新我《开山辟地》、石鲁《移山》直接呼应“人定胜天”口号。
风格融合:西方油画技法(如丁鱼、吴冠中)与传统国画(如郑慕康、魏紫熙)并存,形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流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6-0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