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7阅读
  • 1回复

[猎奇]在清朝同为四品官,为何有人权倾一方,有人却苦熬到老?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680
金币
3116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42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6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01) —

清朝官场有个怪现象:同为从四品的知府,有人能跟总督巡抚称兄道弟,有人却连县令都敢不给他面子。
这官帽子看着一样,里头的门道可深了去了。

一顶官帽四个价,全凭四个字
清朝把全国一百八十多个府分成四等,全看"冲、繁、疲、难"四个字。这四个字就像四道筛子,把知府们筛成了三六九等。
"冲"是交通要道。像广东的广州府,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洋商船队挤得珠江都快断流了。这样的地方,知府天天得跟洋人打交道,不会说两句洋语都不好意思出门。
"繁"是政务繁忙。潮州府的衙门每天处理的钱粮赋税,能把算盘珠子磨出火星子。知府大人批公文的手速,比茶馆说书先生的嘴皮子还利索。

"疲"是税赋难收。琼州府(今海南)的百姓能把收税官气得跳脚,台风刮了庄稼,海盗抢了渔船,知府还得自掏腰包垫税银。
"难"是民风彪悍。韶州府的百姓个个会耍关刀,三省交界地界连衙役都镇不住场子。
知府上任前,总督都得拍着他肩膀说:"老弟,多带几个师爷,活着回来就是政绩。"
四等官缺四重天,皇帝亲点大不同
最金贵的是"四字全占"的要缺。广州府、肇庆府这种香饽饽,知府人选得皇上亲自挑选。当年两广总督想安插个亲戚,结果被皇帝直接打回票:"这样的肥缺,轮得到你做主?"
其次是"三字要缺"。潮州知府上任那天,全城商号都放鞭炮迎接,这位可是带着"盐税专管"的尚方宝剑来的。琼州知府更威风,手里攥着调动水师的兵符,海盗听见他的名字都得绕道走。

"两字中缺"就寒碜多了。韶州知府的轿子经过县城,县令都懒得出门迎接。最惨的是"一字简缺",南雄府的知府想见巡抚,得在衙门口蹲三天,运气好能混上杯凉茶。
官场晋升有玄机,调动就是升官
别看都是知府,前途可差着十万八千里。广州知府干满三年,不是进京当道台,就是调任肥缺布政使。琼州知府更厉害,直接能升任按察使,掌管一省刑名。
可要是摊上简缺,那就得做好"知府专业户"的准备。高州府有个知府,在任上熬白了头,调令倒是接了七八回,结果全是平级调动。最后他自嘲:"我这叫官场平移大师。"
知府升迁记:从苦熬到起飞
想升官?得按套路来。先在简缺熬资历,政绩漂亮了调中缺,攒够经验冲要缺。像肇庆知府张大人,从南雄府简缺起步,在韶州府跟刁民斗了五年法,这才熬到肇庆府要缺,最后官至巡抚。

最惨的是直接放要缺的。广州知府李大人,上任头天就收了三船生丝的"孝敬",结果被御史参了本,直接从四品官贬成七品县令。这落差,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官场现形记:知府的苦与乐
要缺知府表面风光,实则如履薄冰。广州知府半夜得起来看洋文公文,肇庆知府雨季得带着衙役抗洪。最苦的是琼州知府,刚送走台风,又得防海盗,还得应付朝廷催税,整个人瘦得跟竹竿似的。

简缺知府倒是清闲。雷州知府天天在衙门后院养鸟,高州知府迷上了酿酒,廉州知府更绝,带着衙役种荔枝,硬是把衙门后院搞成果园。
历史烟云:官缺背后的权力游戏
这官缺制度看似公平,实则全是算计。朝廷用要缺拴住能臣,用简缺养着闲人,既保证地方治理,又防着官员坐大。
就像放风筝,线轴在皇帝手里攥着,飞得再高的知府,也不过是只纸鸢。
如今再看这些百年前的官场旧事,不禁让人感慨:官帽子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戴在哪颗脑袋上。
有人把从四品官戴出二品的气势,有人把四品官熬成九品的憋屈,这其中的门道,可比四书五经难懂多了。
1条评分金币+13
wowoni 金币 +13 - 06-0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9103
金币
283774
道行
2004
原创
2405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44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30
清朝官场的门道:从四品知府的四重天

清朝官场的复杂性在知府这一职位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同为从四品,但知府之间的地位和权力却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冲、繁、疲、难”四个字上,这四个字将知府们分成了不同的等级。

一顶官帽四个价,全凭四个字

1. “冲”:指的是交通要道。例如,广东的广州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洋商船队络绎不绝。这里的知府需要具备与洋人打交道的能力,甚至需要懂一些外语。

2. “繁”:指的是政务繁忙。潮州府的知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钱粮赋税,工作量巨大,需要极高的工作效率。

3. “疲”:指的是税赋难收。琼州府(今海南)的百姓经常因为自然灾害或海盗侵扰而无法按时缴纳税赋,知府需要自掏腰包垫税银。

4. “难”:指的是民风彪悍。韶州府的百姓个个会耍关刀,三省交界地界连衙役都镇不住场子。这里的知府需要有极强的治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等官缺四重天,皇帝亲点大不同

1. 四字全占的要缺:如广州府、肇庆府等,这些地方的知府人选由皇帝亲自挑选。两广总督想安插亲戚都被皇帝拒绝,可见这些职位的重要性。

2. 三字要缺:如潮州府,这里的知府上任时全城商号放鞭炮迎接,因为知府手中握有盐税专管的权力。

3. 两字中缺:如韶州府,这里的知府地位相对较低,县令都不一定出门迎接。

4. 一字简缺:如南雄府,这里的知府想见巡抚都得在衙门口蹲三天,运气好能混上杯凉茶。

官场晋升有玄机,调动就是升官

1. 要缺知府:如广州知府,干满三年后不是进京当道台,就是调任肥缺布政使。琼州知府甚至可以直接升任按察使。

2. 简缺知府:如高州府的知府,在任上熬白了头,调令倒是接了七八回,结果全是平级调动。这种情况下,知府很难有升迁的机会。

知府升迁记:从苦熬到起飞

1. 从简缺到要缺:如肇庆知府张大人,从南雄府简缺起步,在韶州府跟刁民斗了五年法,这才熬到肇庆府要缺,最后官至巡抚。

2. 直接放要缺的风险:如广州知府李大人,上任头天就收了三船生丝的“孝敬”,结果被御史参了本,直接从四品官贬成七品县令。

官场现形记:知府的苦与乐

1. 要缺知府的苦:如广州知府半夜得起来看洋文公文,肇庆知府雨季得带着衙役抗洪。琼州知府更是苦不堪言,既要防台风又要防海盗。

2. 简缺知府的乐:如雷州知府天天在衙门后院养鸟,高州知府迷上了酿酒,廉州知府带着衙役种荔枝,把衙门后院搞成果园。

历史烟云:官缺背后的权力游戏

1. 朝廷的算计:朝廷用要缺拴住能臣,用简缺养着闲人,既保证地方治理,又防着官员坐大。就像放风筝,线轴在皇帝手里攥着,飞得再高的知府也不过是只纸鸢。

2. 官帽子的门道:官帽子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戴在哪颗脑袋上。有人把从四品官戴出二品的气势,有人把四品官熬成九品的憋屈。这其中的门道,比四书五经难懂多了。

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清朝官场的复杂性和权力游戏的深奥。每个知府的命运都与他们的官缺紧密相关,而这些官缺的背后则是朝廷精心设计的一套权力分配和控制机制。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6-0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