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9阅读
  • 3回复

[攻略]这座安徽小县城,是马鞍山曾经的上司,也是诗仙李白的归葬之地[6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92
金币
27305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5-31) —
  
南京隔壁的年轻小马哥手底下有三个古县城,上次已经唠过刘禹锡写陋室铭的和县,今天再来唠唠与和县隔江相望的当涂。

与和县一样,当涂也是一把年纪的老城了,秦始皇统一中国那会儿就设了丹阳县,治所在丹阳镇。

隋开皇九年(589年)又直接定名当涂,县城就在姑孰,也就是现在的县城所在,归当时的蒋州(南京)管。

到了宋朝突然升了官,成了太平州,管着芜湖、繁昌几个县。
明清两代更不得了,直接当上了太平府首府,清朝那会儿连长江水师,安徽学政衙门都搁这儿办公。

历史上除了是地区政治中心,人文历史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南朝谢朓来转了一圈,当场给封了个“山水都”的名号。更有本地才子周兴嗣,通宵达旦肝出一本《千字文》,成了古代小孩哥的必读书目。

被贬过来的李之仪喝着长江水,在这里写下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千年情话。
最传奇的还数李白,七进七出当涂不说,最后干脆定居当涂,现在还在青山底下躺着。

当涂有高铁站,从南京南出发,快的话只需要20分钟就能到。
等2026年宁马城际S2通了,坐地铁就可以直达,连高铁票都省了。

来当涂必须得吃一碗当涂大肉面,也叫205大肉面,205并不是什么神秘代号,而是90年代开张的首家铺子就杵在205国道旁。
南京人喜欢把整块虎皮大肉往面碗里按,当涂人喜欢切成薄片码着,三肥七瘦的肉片子浸在滚着辣子香的红汤里,和南京的甜卤子划清了地界。

南京大肉面

当涂大肉面
另外,这边另一大特色就是各种各样的免费小菜,你只要不浪费或者嫌齁嗓子,尽可把这咸津津的小菜往面汤里埋。

至于哪家好吃,我感觉都大差不差,这里就简单推荐几家吧。
有金龙面馆(蔡家巷店),胡氏面馆,蔡华英老面馆(南寺西路店),江南特色六味居面馆(振兴路店),家林205老面馆。

吃饱了,再到处逛逛,既然是人文历史古城,那第一站就先来当涂博物馆逛逛,位置就在黄池路和湖东南路交叉路口。

我是中午过去的,但是吃了闭门羹,保安说下午两点才开门。
最后下午还是去了,好在清静,展厅里统共没几个游客,展线规划得挺讲究, 展品也够撑场子。


六个主题展厅串成完整叙事,凌云回眸铺陈历史脉络,姑孰物华展示本土风物。
太平风流专讲李白的故事,这位大唐诗仙曾在37年里7次造访当涂,留下几十首传世诗篇,最后还把自己埋在这儿。

靠近六朝古都南京确实沾光,展柜里塞满了墓葬出土的宝贝硬货。
三国东吴的人面兽身镇墓兽蹲在角落,青瓷提梁虎子釉色发亮,西晋的青釉魂瓶安静立在展柜里。

另外馆里还摆着从洞阳天子坟挖出来的许多宝贝,据说那坟头埋的是东吴景帝孙休,在此按下不表,等会细讲。


李白文化园(李白墓)
就在县城东南二十里,有片叫青山的地方。
这山既不险峻也没那么秀丽,但就是在这里,埋葬了大唐诗仙李白。

从当涂东站出发,当涂游1路到李白文化园或者坐当涂701路、805路也能抵达景区,门票30元,儿童/老人/学生半价。

李白二十五岁出川,六十岁客死,三十五年间把大唐疆土走了个遍。
天宝十三年(754年)他晃悠到当涂,看着江边芦苇荡写了首《夜泊牛渚怀古》,那会儿估计没想到这会成为自己的葬身地。


安史之乱后他跟个倒霉蛋似的, 投永王李磷站错队,差点被砍头。
最后混到投靠当涂县令李阳冰,这哥们不仅是他族叔,还是篆书大家,李白诗集能传世全仗他整理。


唐宝应元年(762年)冬月,李白裏着破裘衣躺在龙山脚下的草屋里咽气。
传说他死前还伸手要酒,跟探望的村民说:“把我葬在谢眺常游的那座山”,谢眺是南朝诗人,当过宣城太守,李白偶像。

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范传正在安徽当官(宣歙观察使),他是李白老友范伦的儿子,算起来和诗仙有点世交情分。

那年头他带着当涂县令诸葛纵,把李白从城南龙山挪到了青山脚下,只因为李白临终念叨过“宅近青山同谢朓”,新墓修得敞亮。

还亲自给他写一套题为《唐左拾遗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的碑文。
真实地记述了李白墓由龙山迁葬青山的经过及原委,记载了李白的出生、 家世、晚年及其身后的境况。

对了,在离青山李白墓20公里的采石矶景区里,还有一座李白衣冠冢。
据说,老李头晚年就爱蹲在江边石头上喝酒,有一天晚上,他喝完酒非要去捞月亮,扑通一声再没上来。

马鞍山 采石矶
尸体漂到青山埋了,衣裳被渔夫捞起来,在采石镇埋了几百年。
72年迁坟时,镇上人给砌了座新坟,碑上刻着“唐诗人李白衣冠冢”,林散之写的字,横竖撇捺都带着酒气。

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就在李白文化园边上,园子贴着山脚往半山腰爬,树荫全挤在山脚那一片。
转完整个园子大概四五个钟头,可以租辆代步车,一小时八十,封顶三百五。

动物种类很全,狮子老虎、大象河马、狼、长颈鹿等等,该有的都有。
可以自带一下胡萝卜菜叶子去喂动物,散养在山林里的动物不怕人,凑近了能看清睫毛,胃口也都好,基本是来者不拒的。


当涂古城墙(花云墓)
当涂曾经作为历史古城,城墙自然是标配。
史料上说三国孙吴那帮人最先开始在这堆起夯土墙,到了东晋,大司马桓温来姑孰驻防,顺手把城墙翻修成正经城池的格局。

南唐保大三年,刺史林仁肇带着民夫把城墙加高三丈,围了十五里地,硬生生把姑孰城撑成了军事要塞。

直到太平军破了城,拆了城墙砖去金柱关修天堡城。
后来湘军打下南京,又把这些城砖倒腾回去补金陵城墙,这一来二去的,原本三丈高的城墙生生被薅秃了。


1937年鬼子进城前,最后两座城门楼子也给扒了,就剩下几公里长的护城河,倒映着九百年的波光。


我在城墙下还看到了花云提刀跨马的雕像,花云是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1360年陈友谅率大军攻打太平府,花云带着几千人守了三天三夜。
直到暴雨把城墙泡软,江水漫过城门铁闸,城破被俘时面对劝降,花云宁死不屈,最终被乱箭射死,有个京剧《战太平》讲的就是这段故事。

花云墓现在在当涂八六医院院内,据说八六医院原址是明清两朝时的太平府府衙所在地。
如今两米高的封土堆长满萋萋芳草,当年府衙官员上值前常来祭扫,如今连“三忠祠”的砖瓦都找不齐整了。

天子坟(洞阳东吴墓)
当涂这地方埋过不少名人,除了前面说过的,醉酒捞月沉了采石矶的李白,守城战死的明朝开国猛将花云,在姑孰镇洞阳村还有一座神秘的“天子坟”。

这土堆子就在314省道边上,2015年深秋,考古队带着洛阳铲进场。
尽管地宫已经被土夫子翻得底朝天了,可还是找出来一百多件宝贝,掐丝桃形金吊坠、十字形金饰、龙形金饰、银质人面兽身像、铜质坐佛等等。


这墓的结构也很讲究,十字形构造横平竖直,前后室的穹窿顶跟蒙古包似的。
砖室总长15.4米,含耳室最大宽11米,在东吴墓葬圈里,也就南京上坊那墓能压它一头,考古所的老专家数了好几条证据,说这可能是吴景帝孙休跟朱皇后合葬的定陵。


孙休这人,在三国演义的戏份并不多,孙权第六个儿子,十八岁封琅琊王。
后来被权臣孙綝扶上皇位,装了三次才接玉玺,转头就和张布,丁奉把孙綝给剁了。

在位6年搞过教育改革,在南京开过太学,三十岁暴毙谥号景皇帝,史书说他埋在定陵。
在位六年搞过点实在事,搞过教育改革,在南京开过太学,三十岁暴毙,谥号景皇帝,史书说他埋在定陵。


但有意思的是,除了这里的天子坟定陵,二十公里地的雨山区宋山窑厂,在1978年也挖出一座“定陵”,即所谓的“宋山东吴墓”。

这墓讲究,前后两道石门都嵌着螭龙浮雕把手,出土的越窑青瓷也都是精品。
考古队当年没敢定论,只说规格比市区的朱然墓还显贵,可能是吴景帝孙休的可能。

马鞍山市区的朱然墓
当涂三塔
之前在写江对岸和县的时候,结尾处提过一嘴当地的文昌塔和万寿塔。
其实当涂也有古塔,且有三座,分别是城北黄山塔,城东凌云塔,城西金柱塔,围城而建。

和县万寿塔
若从高处俯瞰,就像楔进古城的三根钉子,清初荷兰使团经过太平府,航海日志里写的“三座巨塔拱卫城池”,说的就是这里了。

金柱塔
在当涂城西五里地的姑孰镇宝塔村,姑溪河与长江交汇处,它就搁这儿戳着,之前我写长江古塔系列,评论区就有朋友提过它。

万历十七年(1589年)就在了,康熙六年(1667年)那会儿重修。
八角七层,仿木斗拱结构,既当风水镇物又当航标用,可能是2007年整修的缘故,现在只是安徽省保单位。

黄山塔
黄山塔蹲在当涂城北两公里半的土坡顶上,较于明朝建的金柱塔。
它的历史可就长咯,史料上说它是初为南朝刘裕代晋后所建,山顶还有他避暑的凌歊台。

李白当年送亲戚去华阴,在诗里提过“天梯”,说的就是这塔。
陆游也过写“可怜黄山塔,突兀暮烟里”的句子,只可惜现在这身砖瓦早不是原装,不然妥妥的国保了。


据说山脚下原本有个黄山村,现在改成了公园,停车场边上的油菜花开得灿烂,沿着石阶往上爬,不一会儿就能摸到塔基。

凌云塔
凌云塔在当涂博物馆以南2公里的凌云山顶,小山立在姑溪河畔。
不算高,树倒是长得密实,石头缝里都渗着绿意,现在规划建成了公园,适合遛弯。

凌云塔的年纪和金柱塔相仿,建于四百多年前嘉靖年间。
当时是座石塔,叫文峰塔,后来塌了,万历年间改建成五层砖塔,改名叫凌云塔,小山因此得名。

直到宣统三年(1911)八月的暴风雨,整座塔碎成满地砖渣,现在的塔是2011年新砌的。
也是当涂三塔之中唯一的新塔,七层八角,总高三十多米,之前可以能顺着楼梯爬到顶,能望见姑溪河河拐进长江的豁口。

其实当涂除了三塔,还有两浮桥,一是南津桥,二是彩虹桥。
三国那会儿就有了,陆游在《入蜀记》里还提过,“两浮桥悉在城外,其一通宣城,一可至浙中”。

唐朝县令李明化在彩虹桥上盖了姑孰亭,李白还给写过序。
后来明清时期修过几次,可惜没扛过1969年夏天的洪水,如今三塔仍在,它们哥俩却已没了踪影。


1条评分金币+36
527801728 金币 +36 - 05-3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7692
金币
273052
道行
2004
原创
2404
奖券
2775
斑龄
35
道券
100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14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28
  当涂古城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

  上次我们聊到了与和县隔江相望的当涂,这座古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文荟萃。今天,我们就继续深入聊聊当涂的那些事儿。

  历史沿革

  当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那时就设立了丹阳县。到了隋朝,直接定名为当涂,并归蒋州(南京)管辖。宋朝时,当涂更是升级为太平州,管辖芜湖、繁昌等县。明清两代,当涂更是成为了太平府首府,清朝时期,连长江水师和安徽学政衙门都设在这里办公。这样的历史地位,可见当涂在古代的重要性。

  人文历史

  当涂的人文历史同样丰富。南朝的谢朓曾赞誉当涂为“山水都”,而本地才子周兴嗣则创作了《千字文》,成为古代儿童的必读书目。被贬至当涂的李之仪,在这里写下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千古情话。最传奇的当属李白,他七进七出当涂,最后更是选择定居于此,现在他的墓还在青山底下。

  交通与美食

  当涂的交通也非常便利。从南京南出发,乘坐高铁快的话只需要20分钟就能到达。等到2026年宁马城际S2通车后,坐地铁就可以直达,连高铁票都省了。来到当涂,一定不能错过的是当涂大肉面,也叫205大肉面。与南京的甜卤子不同,当涂的大肉面三肥七瘦的肉片子浸在滚着辣子香的红汤里,别有一番风味。

  旅游景点

  当涂的旅游景点也非常丰富。首先推荐的是当涂博物馆,六个主题展厅串成完整叙事,展线规划得挺讲究,展品也够撑场子。其中,“太平风流”专讲李白的故事,这位大唐诗仙与当涂有着不解之缘。

  接下来是李白文化园(李白墓)。李白二十五岁出川,六十岁客死当涂,他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世诗篇。现在,他的墓就位于当涂县城东南二十里的青山脚下。游客可以乘坐当涂游1路或701路、805路公交车到达景区,门票30元,儿童、老人、学生半价。

  除了李白墓,当涂还有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当涂古城墙(花云墓)、天子坟(洞阳东吴墓)等景点值得一游。特别是当涂的三塔——黄山塔、凌云塔、金柱塔,它们围城而建,从高处俯瞰就像楔进古城的三根钉子,是当涂独有的风景。

  结尾

  当涂这座古城,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化的交通和美食。无论是喜欢历史的游客,还是喜欢美食的吃货,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下次有机会来当涂,不妨亲自去体验一下这座古城的魅力吧!

1条评分金币+6
527801728 金币 +6 - 05-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poli923

UID: 1382715

发帖
1568
金币
141
道行
327
原创
30
奖券
70
斑龄
0
道券
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8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9-14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28
历史很久远。文化很厚重。宣传的少了
1条评分金币+4
527801728 金币 +4 - 05-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48
金币
263466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5-30
当涂金柱塔的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位置
金柱塔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姑孰镇宝塔村,地处姑溪河与长江交汇处的南岸,距当涂县城约2.5公里。

历史沿革

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最初因治水镇妖的风水需求而建。
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修,并增建一堂一亭,后损毁1。
2006年启动“修旧如旧”的修复工程,2008年竣工,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
结构设计

塔体为砖石结构,通高37米,底径9米,八角七层,各层檐口以砖仿斗拱装饰,塔基由青石叠砌。
双筒结构设计:外筒为梯道,内筒为塔心室,穹隆顶镶佛像砖,设佛龛与灯龛,兼具宗教与航标功能。
文化象征

与黄山塔、凌云塔并称“当涂三塔”,是当地标志性古建筑之一,民间有“当涂虽小,三塔两浮桥”的谚语。
传说为明代县令章嘉桢用宋代窖金所建,以镇水患,故得名“金柱塔”。
三、功能与价值
多元功能

风水镇水:因姑溪河水逆流,古人建塔以镇水脉。
航运标志:作为长江与姑溪河交汇处的航标,引导船只通行。
宗教与景观:塔内佛像砖与灯龛体现宗教意义,登塔可远眺长江、天门山及采石矶
保护与现状
2004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近年通过修复重现明代古塔风貌,现为当涂重要文化旅游景点。

四、游览建议
登塔观景:塔内保留石阶,可登顶俯瞰长江壮阔及周边山水。
周边联动:可结合黄山塔(现存)、凌云塔(重建中)及姑溪河浮桥等古迹,感受当涂历史脉络
1条评分金币+6
527801728 金币 +6 - 05-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