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9阅读
  • 3回复

[红楼梦]为何说宝钗的教养差黛玉太多?这两个偷听事件就是答案[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505
金币
37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28
斑龄
197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1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6-30) —

《红楼梦》成书两百多年来,除了得到读者的一致赞扬外,更在书中的许多问题中存在意见偏差和纷争,而在这些纷争中,最蔚为奇观的是钗黛之争,竟还有人为了钗黛的优劣问题挥动老拳,斯文扫地。可以说,在我国的小说批评史上,能让读者为书中人物如此激烈争论的,前所未有。

作者是个恶作剧高手,兼有着旁人没有的才华技巧,其将宝钗和黛玉置于同一首判词起,注定要让读者们成为他恶作剧的倒霉蛋,成为他才气的俘虏,并甘之如饴、乐此不疲。
在《红楼梦》里,黛玉秉绝世姿容,宝钗亦“艳冠群芳”;黛玉才情不凡,宝钗亦博闻多记;黛玉自小接受书香熏陶,宝钗小时候也跟父亲读书识字……二者即便外貌、性情上非同类,却也各有千秋,难分轩轾。而表面上宝钗的口碑似乎要好过黛玉,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也看出,宝钗越来越不受他人待见,甚至在搬离大观园时,李纨和尤氏都相视一笑,并未挽留,探春更直言“别总死住着才好”,而早年对其推崇备至的湘云,更跟黛玉道“可恨宝姐姐,姐妹天天说亲道热……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可以说是日久见人心了。

事实上,但凡我们留心,便发现作者在塑造宝钗这个人物时,多使用明褒暗贬的笔法,譬如宝钗自称”珍重芳姿昼掩门“,但素日无论大清早或是大中午,更有夜间,宝钗都常往宝玉屋里跑,惹得晴雯大骂”有事没事都跑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不得睡觉“;又譬如称宝钗罕言寡语,但最爱卖弄学识的多是宝钗,无论给宝玉论戏曲或是教惜春备作画之琐事,都是滔滔不绝如江水;更有趣的是,宝钗称不喜花儿粉儿,最爱素净,但在第八回,宝钗揭开衣服扣子取出金锁时,竟然露出了大红袄子!大红的!
作者曾称宝钗”安分随时“,看起来该是个知礼守礼、贤淑贞静的大家闺秀了,可事实却又再次打脸,单单一个偷听事件,便能将作者加于宝钗身上的溢美之辞推翻。
滴翠亭的秘密

在第二十七回,芒种节当日,因不见黛玉,宝钗便来潇湘馆寻之,不料见宝玉正好进去,担心自己进去会让黛玉多心,便返回。路上正见一对团扇大的玉蝶,宝钗玩心大起,忙用扇扑之(此处很有意味了,那一对玉蝶焉知不是二玉?而宝钗却要用扇扇开)。一路追到滴翠亭外,宝钗忽听亭内有人窃窃私语,论理,但凡是有些教养的闺秀,该知道非礼勿听,转身离去了,可宝钗却“煞住脚,往里细听”,听到了两个丫头嘴里说出的“私相授受”的丑事,更叫人诧异的是,宝钗竟然仅凭声音,就知道亭内说话的人是宝玉屋里的小丫头林红玉,并对其性情了如指掌。紧接着,在听到红玉疑心悄悄话被人偷听时,马上想出“金蝉脱壳”之计,成功让红玉认为,是黛玉偷听了自己的秘密。
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首先,由宝钗“煞住脚,往里细听”动作之娴熟、心理之镇定来看,宝钗应该不是第一次偷听。宝钗的“稳重安分”,可以一笔勾倒。
其次,宝钗仅凭声音就知道是哪位丫头,并知道其性情为人。而这个怡红院的丫头,作为主人的宝玉竟然未曾见过,可知宝钗素日对贾府的“留心窥察”程度,盖因此,宝钗才会知道“这府里的人,自老太太起到园子里的下人,大多都喜吃螃蟹的”。宝钗的蝇营狗苟,于斯可见一斑。

再次,宝钗在面对危机时,潜意识里第一选择就是祸水东引,而被引之人就是林黛玉。很多拥钗者认为黛玉并未因此受损,算不得嫁祸,可是这并不能抹杀宝钗要嫁祸黛玉的心理,不然,如今的杀人未遂怎就算犯罪了?此处可见宝钗心思之决狠和歹毒。
所以,宝钗不仅没有“稳重安分”,而且还猥琐刁钻,与“教养”一词相去甚远。而黛玉呢?很巧,她也曾经历一个偷听事件,但从这事件中,我们正看到其可贵品质。
怡红院里的八卦
在第三十二回,清虚观打醮时宝玉得到一个金麒麟,史湘云来贾府后,黛玉因想着野史外传中的才子佳人多因小巧玩物撮合,担心宝玉和湘云做出风流佳事来,便悄悄跟上宝玉,以察二人之意。不料在窗外听见了袭人和湘云对自己的编派,袭人一个奴才不仅抱怨贾母偏心黛玉,不满黛玉针线活量,还在吹捧宝钗时拉出黛玉踩上一脚,湘云更是对黛玉表示不屑,而这一切,都是当着宝玉的面进行的,最后谈到经济学问一事,宝玉方直言引黛玉为知己,黛玉在窗外听见,又惊又喜,又悲又叹,抽身而回。

在这件偷听事件中,给出了几个信息:
其一,黛玉是有目的性的跟随宝玉,只为见机行事,她的动机,是为了保卫爱情,不像宝钗是听到个声音就要“往里细听”。
其二,偷听过程中,黛玉听到袭人和湘云对自己满满的恶意,却竟然置若罔闻,不仅没有当场动怒,在日后还能当做没发生一般,袭人被提拔了黛玉还去道喜,而对湘云,黛玉仍能与其嬉笑打闹,一口一个妹妹。胸襟之广、素养之优,叫人叹服。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宝钗听到他人对自己如此诋毁,将是如何情形,毕竟一个小丫头不过问其找把扇子,宝钗便怒不可遏,又怎么会让这件事云淡风轻过去了呢?
1条评分金币+15
zhdf 金币 +1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6-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没脸见人

UID: 40104

发帖
3587
金币
61
道行
1638
原创
0
奖券
101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670(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2-1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20
读者惊竟🈶如此之举,恒显示作者的高明!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06-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UID: 1830699

精华: 89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226560
金币
17683
道行
6889
原创
1934
奖券
12879
斑龄
107
道券
3708
获奖
4
座驾
设备
SONY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5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8-24
最后登录: 2025-06-2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26
俩人给人的感觉,还是自然大方一点的好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06-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4120
金币
263391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76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6-14
从偷听事件看宝钗与黛玉的教养差异
在《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的形象鲜明且复杂,通过两个不同的偷听事件,能清晰看出两人在教养方面的巨大差异。

宝钗的偷听事件:滴翠亭的秘密
事件经过
在第二十七回芒种节当日,宝钗去潇湘馆寻黛玉,见宝玉进去便返回。路上追扑玉蝶到滴翠亭外,听到亭内两个丫头(林红玉和坠儿)窃窃私语,她“煞住脚,往里细听”,还听出说话的是宝玉屋里的小丫头林红玉,并对其性情了如指掌。听到红玉疑心被偷听时,想出“金蝉脱壳”之计,让红玉认为是黛玉偷听了她们的秘密。

体现出的教养问题
缺乏基本礼节:作为大家闺秀,本应知道非礼勿听,自觉回避他人的私密谈话,但宝钗不仅没有离开,还驻足细听,其“煞住脚,往里细听”的动作娴熟、心理镇定,让人觉得她可能不是第一次偷听,这与她“稳重安分”的形象不符。
过度窥察他人:宝钗仅凭声音就能判断出是哪位丫头以及其性情为人,可见她平日对贾府上下的“留心窥察”程度之深。而这种行为带有一定的蝇营狗苟之嫌,说明她对他人的隐私和生活过度关注。
心思歹毒:面对可能被发现偷听的危机,宝钗潜意识里第一选择就是祸水东引,将责任推给黛玉。即便有人认为黛玉并未因此受损,但这无法抹杀她嫁祸黛玉的心理,体现出她心思的决狠和歹毒。
黛玉的偷听事件:怡红院里的八卦
事件经过
第三十二回,湘云来贾府玩耍,黛玉担心宝玉和湘云因金麒麟发生不好的事情,便跑到怡红院找宝玉,在窗外听到了袭人和湘云对自己的编派。袭人抱怨贾母偏心黛玉,不满黛玉针线活量,还将宝钗和黛玉对比,吹捧宝钗;湘云更是对黛玉表示不屑。而宝玉直言引黛玉为知己,黛玉听后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然后抽身而回。

体现出的良好教养
动机单纯:黛玉去怡红院是为了见机行事,保卫自己的爱情,并非像宝钗那样因听到声音就去偷听他人隐私,她的行为是有明确目的的。
胸怀宽广:听到袭人和湘云对自己满满的恶意,黛玉不仅没有当场动怒,事后也没有记仇。袭人被提拔时,黛玉不计前嫌去道喜;面对湘云,她依旧亲近如前,一口一个妹妹地叫着,展现出了宽广的胸襟和高尚的修养。
综上所述,通过这两个不同的偷听事件,可以看出宝钗在教养方面与黛玉存在较大差距。宝钗的行为体现出她缺乏基本的礼节、心思歹毒,而黛玉则展现出了单纯的动机和宽广的胸怀,这也正是有人认为宝钗的教养比黛玉差很多的原因。
1条评分金币+1
zhdf 金币 +1 - 06-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