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尽管前八十回并未明确交代贾府的抄家情节,但这一结局几乎成了所有人心中的共识,并且是整部小说中最为悲惨的一幕。最终,贾府的命运如同那句“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描述,家族的辉煌彻底消失。关于这次抄家,小说中已经留下了诸多暗示,譬如秦可卿通过梦境提醒王熙凤“树猢狲散”。第七十四回中,大观园被查抄时,贾探春也提到过“自然而然,连你们抄的日子也有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贾府最终面临抄家?是否是因为贾府得罪了皇帝呢?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极致读书》。今天我们将一同探讨这一课题,揭开贾府衰落的谜团!
贾府能够在一度飞黄腾达,背后离不开贾元春被皇帝宠爱并封为贵妃的这一关键因素。贾府举行平安祭祀时,来自各地的官员纷纷前来清虚观送礼,而王熙凤曾经提到过,贾府并不担心有人告发他们谋反,足以看出贾元春的宠爱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堪称锦上添花。但在贾府被抄家后,人们不禁会疑问:是否贾元春失宠,才引发了这一切的变故?
王熙凤梦见宫中有一位娘娘与她争抢锦缎,还带着两名太监到贾府索要银两,这一梦似乎暗示着贾元春的失宠。然而在贾元春尚未被封为贵妃之前,贾府的日子其实过得还算不错。即便元春失宠,按理说,也不应该对贾府造成致命打击,更不至于导致抄家的结局。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贾府的兴起与其祖先贾源、贾演的军事功勋息息相关。两人随着皇帝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战斗,最终获得了荣国公和宁国公的封号。根据《红楼梦》第五回中的描写,警幻仙子引领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时曾提到:“故近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这句话暗示贾府的子孙虽多,但却没有一个能够继承贾源、贾演所建立的辉煌家业。
贾府的第一代人物贾源与贾演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第二代贾代化和贾代善则虽然为朝廷效力,未曾获得显赫的功绩,但也未犯下严重过错。可惜到了第三代,贾敬、贾赦和贾政的能力相较前两代则显得大不如前。贾政虽然严苛要求自己的子女,但他精心栽培的儿子贾珠却因病早逝。此后,贾宝玉与贾环年龄尚小,且贾宝玉对学业不感兴趣,心思全在玩乐和享受上,庶长子贾环的成绩也毫无亮点,家业的未来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为保家族荣光,贾政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将女儿贾元春送入宫中,这一举动为贾府带来了两个显著的问题。
首先,外戚身份对家族既是机遇也是危险。将贾元春送入宫廷等同于将贾府的命运寄托在她一个人身上。随着贾元春地位的提高,皇帝也有了更多通过她来监视贾府的机会。如今的贾府已经没有一位能领兵打仗或是才智过人的人物,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外强中干。
其次,元春被封为贵妃的举动同样也充满了风险。贾政认为这是天降鸿运,后续元春的省亲活动也让家族财力吃紧,修建大观园成为了巨额开销的源头。为了迎接元春的省亲,贾府不惜花费重金购买物资、修建园林,甚至连一些古董和稀有动物也成为了贾府的奢华装饰品。这些巨额支出迅速消耗了贾府的家底,而贾府一贯讲究的奢华生活方式也让这个大家族的财政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除了大观园的巨额开销外,贾府的日常生活奢侈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最初女儿们的出场服饰到每餐的排场,贾府的一切都显得格外讲究。用餐时,丫鬟们端着小茶盘为主人送茶,先漱口再更换茶水,饮食无不精致考究。而刘姥姥第二次到访时,从凤姐细致描述的“茄鲞”做法中,也可窥见贾府日常开销之庞大。正是这些不计成本的奢华,才逐步导致了贾府银两的枯竭。
在贾府中,奢靡的生活作风让贾珍和贾琏成为了沉迷酒色的典型代表,贾府上下对享乐的追求丝毫不加掩饰。贾琏尤其通过不法手段聚敛财富,王熙凤则凭借放贷赚取暴利,严重侵蚀了家族的根基。尽管表面风光,但贾府的内部腐化堕落,已然不能支撑家族的未来。
当贾府开始依赖地租收入时,家族的衰败也变得愈加显著。从林黛玉进入贾府的时刻起,贾府就经历了许多的重大事件:秦可卿的葬礼、贾母的寿宴、元宵节等,所有这些开支都在迅速消耗着本就不充裕的家族财富。再加上大观园的修建费用,贾府的经济几乎已经捉襟见肘,岌岌可危。
若贾府能够保持低调,或许还不至于如此危险,但偏偏他们豪赌修建大观园,花费了大量的银两,不仅耗尽了家族积蓄,还引起了皇帝的注意。曾经权倾一时的四王八公及其他老臣家族,曾经的政治联盟也让皇帝不得不将贾府视为一个隐患。
贾府之所以沦为衰败,除了过度奢华与腐化,还源于其中人的罪行,尤其是贾政和贾琏的所作所为。贾政官场上的结党营私,贾琏的贪婪无度,王熙凤的非法放贷,都为贾府的衰败埋下了伏笔。更为致命的是,北静王频繁参与秦可卿的葬礼,甚至多次与贾府来往,这让皇帝产生了极大的疑虑,最终加剧了对贾府的打压。
随着老太妃的去世,贾府失去了在朝中的庇护,家族成员的相继去世也让贾府的支柱渐渐倒塌。尤其是元春的去世,意味着贾府失去了最后一块屏障。皇帝对贾府的不信任,也因元春的死而愈加深重。
贾府的覆灭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积累已久的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这个家族的彻底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