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阅读
  • 1回复

[数码讨论]从电报到数字时代的技术革新[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577
金币
476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749
斑龄
196
道券
1054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59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5-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9小时前



赵厚麟 卢重光绘

国际电联办公楼张贴的庆祝成立160周年系列宣传海报。

位于日内瓦的国际电联总部俯瞰图   1865年5月17日,来自20个欧洲国家的代表相聚法国巴黎,参加首届国际电报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各国代表签订了《国际电报公约》,创立了国际电信联盟(以下简称“国际电联”)的前身——国际电报联盟。今年5月17日,国际电联将迎来成立160周年的重要时刻。近日,本报记者对国际电联前秘书长赵厚麟进行了专访,请他讲述国际电联的历史以及该组织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请他展望国际电联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前景。
  来自中国的赵厚麟于1986年进入国际电联工作,1998年当选为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局长,成为国际电联成立133年以来的第一位非欧洲籍局长,2002年成功连任。2006年通过竞争,他成功当选国际电联副秘书长,2010年顺利连任。2014年,他首次当选国际电联秘书长,2022年结束秘书长任期。可以说,赵厚麟是国际电联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亲历者、领导者。在国际电联工作的36年中,他亲自参与并领导了推动国际电信标准化、促进电信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加强通信领域的国际合作等多项工作。尤其是在担任秘书长期间,他提出了基础设施、投资、创新、包容的“四大支柱”,以确保全球人民都能从尖端数字技术中受益。他在产业界也享有极高的声誉,曾被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授予全球移动奖,“以表彰他在推动移动通信作为可持续发展关键驱动力以及改善全球民众日常生活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电联在改革中迈向未来
  回顾160年的历史长河,有许多重要的时刻促进国际电联不断发展,从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
  “1934年国际电报联盟更名为国际电信联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赵厚麟表示。1932年,国际电报联盟成员国鉴于该组织的工作范围已经覆盖了电话和无线电通信领域,“电信”一词已可以涵盖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多个技术领域,因此在年底签署了《国际电信公约》,并决定从1934年1月1日起,正式将联盟更名为国际电信联盟,体现了该组织紧跟新兴技术的步伐。
  1947年,国际电联加入联合国体系是该组织的另一重要时刻。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国际电联,历史长于联合国整整80年。赵厚麟称,“1947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一致同意将国际电联纳入联合国体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全球各国在电信领域的联系”。这个提议得到了联合国其他成员国的一致同意。两年后,国际电联将总部从瑞士伯尔尼迁往日内瓦,旨在与联合国欧洲总部以及其他联合国专门机构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
  “1992年,国际电联在原有技术部门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发展部门,即如今的国际电联电信发展部门,此项决定体现出国际电联对发展中国家电信市场建设的关注”,赵厚麟认为,这一变革对于国际电联今天的发展至关重要。
  迈入21世纪,国际电联紧跟新兴技术的发展,针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与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了解相关技术的最新科研进展。“国际电联已经进入了以新兴技术百花齐放为特点的新阶段,预计这一阶段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赵厚麟称。
  赵厚麟表示,也有欧美学者从外交的角度对国际电联的历史进行阶段划分。从1865年到1890年,俄国力图在国际电联中占据主导地位。1890年到1945年,美国和欧洲在国际电联内部进行了领导权的争夺。1945年到2000年这一阶段,美国推出大量的领先技术,因此在国际电联获得了技术发展主导权。2000年以后,中国在国际电联中成为极为重要的力量。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倾听中国声音,中国在国际电联中的作用愈发举足轻重。赵厚麟回忆称,20年前,有位长期在国际电联研究组担任组长的资深日本专家请他推荐一些中国专家到日本高级会议上发言,“他对我说,如果没有中国专家的参与,我们的会议就不能称作是国际会议了”。
2.长期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
  近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高科技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事实上,早在2017年,时任国际电联秘书长的赵厚麟就发起成立了“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体现了其本人及国际电联对前沿技术的前瞻认识。
  “人工智能在最近几年才成为老百姓的热门话题,但实际上相关专业名词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被科研人员提出,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也一直在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赵厚麟表示,20世纪90年代,国际电联就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推动确立了“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概念,该系统当时已具备一定的人工智能的能力和特征。
  任何一项技术,从走出实验室,到进入媒体视野,再到实现突破进展,最终到实现市场化都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赵厚麟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离不开通信和计算机两个领域,该技术的蓬勃发展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赵厚麟认为,如果没有广阔的通信市场、丰富的大数据、广泛的网络覆盖、强大的算力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支撑,人工智能无法实现今天的异军突起。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传播也得益于先进和强大的通信基础以及人们的广泛认知。
  “国际电联长期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但当年决定成立‘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有两个重要契机。”赵厚麟表示。一方面,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上任伊始就曾致电赵厚麟,希望国际电联作为负责科技领域的专门机构做好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两个重点领域的工作。另一方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微软等方面的人工智能专家意识到这一技术发展至今,不能再继续“关起门来”搞研究,而是亟须公共权威部门的介入,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过程中,遂专程组团拜访了国际电联。因此,赵厚麟当即决定建立“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让科研界、产业界优先参与进来,促进这一技术的发展,“鼓励相关研究人员和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和大胆创新,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届“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为小范围会议,仅有约350名业内人士参加,但峰会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行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因此,赵厚麟决定将峰会制度化,发展成为年会。今年的“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将于7月举行,预计有8000人参会。
  在展望国际电联发展方向时,赵厚麟表示,“国际电联未来应继续加深与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让产业界感受到国际电联是其大本营,进而乐于在国际电联平台内部继续发挥作用”。正因如此,他在担任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局长时,采取了多种措施以加强和改进工作。例如,2000年组建了与各大科技公司首席技术官的联席会议,该会议后来成为年会并持续举办至今。
3.弥合数字鸿沟仍需各方努力
  国际电联自1969年将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以来,持续呼吁各国支持电信事业,推动通信设备普及。赵厚麟回忆道,“中国在1979年时,全国约9亿人口仅拥有大约450万部电话,也就是说100人才能共享半部电话”。他认为,到2000年,中国提出了名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的3G标准,标志着中国已经逐步进入了国际电联、国际标准制定的第一方阵。时至今日,中国的智能手机保有量和5G技术能力均已跻身全球领先行列,是通信技术不断普及的最好例证。
  “2003年和2005年分两次举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对推动各个国家的现代化通信系统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赵厚麟表示,无论是5G的标准,还是视频会议的标准实际上都是由国际电联制定的,该组织深入参与到了通信领域的方方面面并做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工作,“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国际电联的格局和胸怀,那便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赵厚麟说,中国在促进全球科技领域发展方面作出巨大贡献。1972年,新中国才恢复了在国际电联的所有合法权利,中国籍专家从次年开始积极参与到国际电联的事务中,最初仅仅是跟踪学习,到2000年左右开始独立提出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到4G、5G标准制定时中国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体现出中国在电信领域的飞速发展。赵厚麟表示,中国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普及离不开华为、中兴等企业,“如果没有华为和中兴等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就无法使相关设备的价格不断降低,也就无法将物美价廉的基础设施推广到千家万户,推广到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赵厚麟回忆称,早在1999年,就有坦桑尼亚的朋友向他表示,该国使用了华为的通信设备,相关产品价格公道、服务周到、售后周全,“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在人工智能领域,科大讯飞在大模型训练方面先行了许多年,可以说在促推国产人工智能方面功不可没”,赵厚麟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籍专家担任国际电联人工智能领域的课题协调人,他们来自三大运营商、大小设备公司、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反映出了人才储备的丰富性。
  尽管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在通信领域实现了长足发展,但仍有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数字鸿沟。国际电联2024年发布的报告称,当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无法使用互联网。因此,尽管传统的数字鸿沟在不断缩小,但是促进全球数字连通的工作依旧道阻且长。赵厚麟表示,在传统数字鸿沟尚未消除的前提下,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造成了新的数字鸿沟,“在新兴科技狂奔时,包括国际电联在内的各方也应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帮助弱势群体,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4013
金币
170384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0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7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8小时前
从电报到数字时代的技术革新
电报:数字通信的起点
1845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报,这标志着数字通信的开端。他所使用的电报码,以点和线的组合来表示信息,实际上是电流的二进制编码,0表示断开,1表示连接,体现了早期数字通信通过0和1的交替来表示信息的基本原理。无线通信同样始于数字技术,借助莫尔斯代码生成连续波火花隙脉冲的0/1传输2。

模拟通信的兴起与发展
在电报之后,模拟通信技术曾一度主导了电话、调幅广播等领域,如AM和FM广播,以及某些特定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模拟通信是基于连续信号的通信方式,在当时满足了人们对于语音和广播等通信的需求,并且在电话系统、无线电广播等方面应用了数十年2。

数字技术的崛起与发展
理论基础的奠定
19世纪乔治提出的布尔代数,其二元系统(二进制,使用0和1表示信息)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数学基础。这一时期虽然计算机体积庞大、耗电量大且可靠性差,但标志着数字技术进入了新的阶段4。

晶体管与集成电路的发明
20世纪50年代末,晶体管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晶体管比电子管更小、更轻、更可靠,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紧凑和高效,开始应用于更多领域,如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等。1958年,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极大地提高了电路的集成度和可靠性,标志着电子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处理器应运而生,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程序指令和处理数据4。

数字通信主导通信领域
到了现代,数字技术已经占据了通信领域的主导地位,几乎所有的电视信号和网络通信都基于数字编码,如数字电话、移动通信网络等。数字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数据传输准确且易于加密等优点,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2。

通信相关组织的发展与推动
国际电联的成立与变革
1865年5月17日,来自20个欧洲国家的代表相聚法国巴黎,参加首届国际电报会议,签订了《国际电报公约》,创立了国际电信联盟的前身——国际电报联盟。1932年,鉴于工作范围已覆盖电话和无线电通信领域,年底签署《国际电信公约》,并于1934年1月1日正式将联盟更名为国际电信联盟。1947年,国际电联加入联合国体系,1949年将总部从瑞士伯尔尼迁往日内瓦。1992年,国际电联在原有技术部门的基础上增设了发展部门,即如今的国际电联电信发展部门。迈入21世纪,国际电联紧跟新兴技术的发展,针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与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了解相关技术的最新科研进展1。

国际电联中的中国力量
在国际电联的发展历程中,不同阶段主导力量有所不同。2000年以后,中国在国际电联中成为极为重要的力量,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倾听中国声音,中国在国际电联中的作用愈发举足轻重1。

技术发展引领产业变革
从技术发展史看产业变化,经历了从通信技术(CT)到信息技术(IT),再到数据技术(DT)和操作技术(OT)的变革。从电报开始可称为CT时代,过去电报局按信息传输距离远近×字数收费,电话局按信息传输距离远近×通话分钟数收费。IT时代以联网为核心,DT时代强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而OT时代则注重万物智能与联网。随着技术迭代,各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