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1回复

[智能应用]跑好“人机共跑”的马拉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544
金币
376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749
斑龄
196
道券
1054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59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2小时前
           不久前,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在京完赛。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和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

  这是我国人形机器人的一次极限测试。约21公里的路程上,人形机器人精密关节会运动约25万次,能充分展现出能耗效率、散热能力、运动算法等方面的优缺点。尽管不少人形机器人产品的运动表现并不完美,但这些“跑出来”的问题,都会成为技术进一步完善的起点。

  从更大层面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人形机器人如何适应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助力人类文明进步,是一场更为壮观也更具挑战性的“人机共跑”马拉松。

  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领航者2号”人形机器人,能够自如地和人对话、帮人搬东西;不少企业的人形机器人竞相走出实验室,进工厂“实习”,参与生产流程……从苗头看势头,人形机器人有望催生又一次颠覆性创新,并引发生产力的全面跃升。在人形机器人这个新赛道上,我国是后来者,但具有后来居上的优势和潜力。

  优势源于完整的产业体系。人形机器人从头到脚有上百个零部件,我国完整的产业体系可以确保研发试验环环相扣。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专利储备突破19万项,约占全球2/3。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榜单中,我国企业占比超1/3。科研院所、科创企业、制造业龙头,既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团结协作,又在技术路线上百花齐放,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创新生态。

  优势源于庞大的人才队伍。我国有世界级规模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队伍,每年工科毕业生数量超过全世界工科毕业生总数的1/3。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过程中,各领域工程师各展所能,既能攻克“卡脖子”技术,也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汇聚的必是推动人形机器人新技术新应用产业化发展的合力。

  优势还源于超大规模市场,创造了复杂的应用场景和多样的落地需求。《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53亿元,同比实现翻倍增长。无论是在流水线上承担搬运、分拣装配等工作,还是在博物馆、展览馆化身智能讲解员;无论是在家庭室内承担家务,还是在深山老林里排查电网故障……可以预见,随着技术进步与成本降低,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也要看到,人体构造精密而复杂,打造一款成熟的人形机器人绝非易事。特别是,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和软件系统开发方面。提升人形机器人的综合性能和系统稳定性,还需要从软件开发、工艺设计、材料零件等方面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新领域,政策支持很重要。”推动具身智能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关键在于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出台了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产学研、上下游、各环节协同发展,深入实施“机器人+”推广应用,将不断提高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和产品供给能力。

  早在80多年前,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服从人类的命令、保护自己的“机器人三原则”,探讨机器人带来的伦理困境。随着技术的创新发展,科幻情节不断照入现实,我们对人形机器人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打造更为智能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扩展人机共生的伦理空间,在这场“人机共跑”的马拉松里,我们一定能跑出更好成绩,跑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2162
金币
146385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90
斑龄
34
道券
9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50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5小时前
  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在北京成功举办,确实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实际运动中的性能,如能耗效率、散热能力和运动算法等,而且也揭示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挑战。中国的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领航者2号”等产品,显示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前景。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能够确保人形机器人研发和试验的连续性。中国工业机器人专利储备突破19万项,约占全球的2/3,在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比超过1/3。

  2. 庞大的人才队伍:中国拥有世界级规模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队伍,每年工科毕业生数量超过全世界工科毕业生总数的1/3。这些人才在攻克关键技术和改进工艺、降低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超大规模市场:中国庞大的市场创造了复杂的应用场景和多样的落地需求,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3亿元,同比实现翻倍增长。

  尽管如此,中国的产业链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和软件系统开发方面。提升人形机器人的综合性能和系统稳定性需要从软件开发、工艺设计、材料零件等方面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

  政策支持也是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新领域政策支持的重要性。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出台了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产学研、上下游、各环节协同发展。

  最后,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带来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艾萨克·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原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伦理框架,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人形机器人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打造更为智能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并扩展人机共生的伦理空间,是我们在这场“人机共跑”马拉松中需要面对的挑战。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