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1回复

[保健养生]冠心病患者警惕!睡前要禁止的4个坏习惯,改掉了受益终生[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544
金币
376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749
斑龄
196
道券
1054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59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51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5-14) —

老刘是个有20年病龄的冠心病患者,吃药很自觉,按时体检,饭也不乱吃,可偏偏就是在某天晚上睡前突发心绞痛,急送ICU,医生忙了一晚才把人从鬼门关拉回来。
后来医生追问生活习惯,他老婆一拍大腿说:“他晚上非得看手机,一刷就是一小时,还爱吃夜宵,偶尔还抽根烟。”
医生摇头,说病不是靠吃药治,是靠日常一点点稳住的。

这话不是吓唬人,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冠心病不是白天闹的,它最容易出事的时段,反倒是夜里。
心脏在夜晚不是休息,而是“排雷”。
这个时间段血流速度变慢、交感神经活动下降,一旦被打扰,心肌缺血就可能趁虚而入。
尤其冠心病本身就是血管供血不足,一旦夜里有刺激因素,让心率、血压、血液黏稠度波动,心脏受不了,很容易出事。
医生说的最多的一句是:“有时候不是药没吃,是生活里的习惯在‘挖坑’。”

很多人到现在都没搞懂,心梗为啥常在凌晨两三点发作?不在白天发作?
这是有生理机制支撑的。
凌晨是副交感神经最活跃的时间段,人体代谢水平低,心跳慢、血压也低,心肌耗氧量下降,可冠心病患者这时候血管弹性差,容易痉挛;血液流动变慢,黏稠度升高,血栓更容易形成。
美国心脏病学会有一项调查,69%的心肌梗死发生在夜间2点到早上6点之间。
这个时段,人的警觉性差,反应慢,错过黄金抢救时间的比例更高。

而很多冠心病人夜里出事,背后都有共同的“四个坏习惯”,不是病本身凶,是这些习惯在夜里默默把命送出去。
第一个最常见的是睡前吸烟或饮酒。有些人白天控制得挺好,但一到晚上觉得“放松一下”,来一根烟或者小酌一杯。
可偏偏这两个动作,是心脏最恨的。
烟草中的尼古丁在夜晚摄入,会让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此时本该是副交感神经主导,身体准备休息的时段,这种“反向刺激”会让心脏猝不及防。

更不必说酒精,其本身便会致使血管扩张,而后产生反弹性收缩,从而加重心肌缺氧状况。
一项针对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在睡前1小时内吸烟的人群,其夜间心绞痛发生率比非吸烟人高出2.6倍,如果还伴随饮酒,这个数据更可怕。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说喝点红酒有益心脏,这话不能完全信。
那是针对健康人、适量饮用、非空腹、非夜间的前提下。
冠心病人心肌本身供血不足,酒精一来,肝脏还没来得及代谢掉,血液里的乙醇就已经开始影响心脏电生理功能,有时候一喝完就心悸、胸闷,后果根本不是“养生”。

第二个让心脏吃不消的,是睡前吃夜宵或者吃得太撑。
特别是高脂高糖的东西,比如泡面、炸鸡、甜点、牛奶煮饼干这些,看着暖胃,其实就是给心脏下绊子。
吃进去的食物需要大量血液供应去消化,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本就调配不均,胃肠道“抢血”了,心脏就更缺氧。
一旦心肌供血下降,心绞痛、心律失常就更容易来找门。
法国一项营养研究提到,晚上吃热量超过500大卡的人群,冠心病死亡风险上升了34%,而这个热量,在一碗泡面加一个鸡蛋就轻松超过了。

再说个更吓人的细节,饭后血脂浓度升高会持续到3~4小时,而夜晚本就是血流速度下降的时段,这种高脂血对冠状动脉刺激非常大。
医生总结过,很多夜里心梗患者,发作前都有“吃夜宵、胃撑”这一背景。
有的人还边吃边看电视、看手机,一坐就一个小时,血液堆在下肢回流不上来,心脏就像一个“空打泵”的机器,早晚熬不住。
第三个坏习惯,是睡前情绪激动或者过度思虑。
不少人白天上班累,晚上越想越多,尤其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容易想孩子、想病情、想钱,越想心越烦,有时候还偷偷掉眼泪。
情绪激动会让肾上腺素飙升,交感神经兴奋,直接引发心率升高、血压波动,对冠心病患者来说,这就像是在心肌缺氧时再踩一脚油门。

还有些人睡前吵架,夫妻斗嘴、孩子不回电话、朋友翻旧账,一激动就彻夜难眠。
美国哈佛大学做过个追踪调查,有心血管病史的中老年人中,睡前情绪激动者,在未来5年内发生心梗的概率是常态情绪者的3.1倍。
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心脏“记仇”,你白天克制住,晚上爆了,它就得报复。
更麻烦的是,很多人夜里情绪一激动,还会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反酸、胃胀等问题,这些不适本身也会刺激迷走神经,引发心律异常。

心脏是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它能感受到你的每一次情绪变化,哪怕你强忍着不说,它也能“读懂”。
第四个最常被忽略,但最危险的,是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特别是刷手机、看短视频、追剧。
很多老人躺在床上就拿起手机,一刷就是一小时,蓝光刺激下松果体不分泌褪黑素,入睡时间被拉长,深度睡眠减少。
表面上看是“打发时间”,其实是在偷心脏的休息时间。
有研究指出,每晚使用手机超过1小时的冠心病患者,其心率变异性下降了19%,心律失常风险提升27%。

这个变化说大不大,但对于心功能差、有斑块、有心律基础病的人来说,已经足够触发一次严重的夜间发作。
特别是看情绪波动大的内容,像打架视频、惊悚剧情、评论区吵架,这些都会刺激中枢神经,睡觉前的神经兴奋会一直残留,影响睡眠结构,导致整夜浅睡,心脏得不到充分修复。
而且刷手机还常常伴随一个连锁动作——躺着玩、趴着看。
这些姿势会让颈部血管受压,脑供血不足,诱发迷走神经反射,有的人甚至因为“躺着玩手机”诱发了心动过缓、晕厥,最后一查,冠脉已经堵得差不多了。

所以说,真正的“护心”,不是靠早上多吃个鸡蛋,也不是靠吃点保健品,而是看你夜里有没有把心脏当回事。
越到晚上,心越怕你“放纵”。白天你再爱护它,一到晚上熬夜、吃夜宵、刷手机,它也扛不住。心脏不是机器,它是最怕你“睡前乱来”的朋友。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昨天 18:0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2218
金币
146552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90
斑龄
34
道券
9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506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1:59
冠心病患者夜间管理的重要性

老刘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了冠心病患者在夜间管理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尽管他白天非常注意药物和饮食,但晚上的不良习惯却差点要了他的命。医生的提醒非常关键:冠心病的管理不仅仅是靠药物,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的点滴控制。

夜间心脏的“排雷”工作

心脏在夜晚并不是简单地休息,而是在进行“排雷”工作。这个时间段,血流速度变慢、交感神经活动下降,一旦被打扰,心肌缺血就可能趁虚而入。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夜间尤其需要小心,因为任何刺激因素都可能导致心率、血压、血液黏稠度波动,从而增加心脏负担。

夜间心梗的生理机制

心梗常在凌晨两三点发作,这与人体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凌晨是副交感神经最活跃的时间段,人体代谢水平低,心跳慢、血压也低,心肌耗氧量下降。然而,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弹性差,容易痉挛;血液流动变慢,黏稠度升高,血栓更容易形成。美国心脏病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69%的心肌梗死发生在夜间2点到早上6点之间。

夜间“四个坏习惯”

1. 睡前吸烟或饮酒:
   -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让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 酒精会导致血管扩张,而后产生反弹性收缩,加重心肌缺氧状况。
   - 研究发现,在睡前1小时内吸烟的人群,其夜间心绞痛发生率比非吸烟人高出2.6倍。

2. 睡前吃夜宵或者吃得太撑:
   - 高脂高糖的食物需要大量血液供应去消化,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本就调配不均,胃肠道“抢血”了,心脏就更缺氧。
   - 法国一项营养研究提到,晚上吃热量超过500大卡的人群,冠心病死亡风险上升了34%。

3. 睡前情绪激动或者过度思虑:
   - 情绪激动会让肾上腺素飙升,交感神经兴奋,直接引发心率升高、血压波动。
   -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睡前情绪激动者在未来5年内发生心梗的概率是常态情绪者的3.1倍。

4. 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 蓝光刺激下松果体不分泌褪黑素,入睡时间被拉长,深度睡眠减少。
   - 研究指出,每晚使用手机超过1小时的冠心病患者,其心率变异性下降了19%,心律失常风险提升27%。

结论

真正的“护心”不是靠早上多吃个鸡蛋或吃点保健品,而是看你夜里有没有把心脏当回事。越到晚上,心脏越怕你“放纵”。白天再爱护它,一到晚上熬夜、吃夜宵、刷手机,它也扛不住。心脏不是机器,它是最怕你“睡前乱来”的朋友。

希望老刘的故事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特别是冠心病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夜间管理好生活习惯,才能真正保护好心脏。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