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卡卡 文丨卡卡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老母亲躺在病床上等钱做手术,急需 5万块钱,但守在病床前的 熊丽却掏不出来。
55岁的她掏遍全身,也只有叮当作响的 一把钢镚儿。

绝望中熊丽拨通哥哥姐姐的电话,迎来的却是冰冷而现实的一句: “凭什么还指望我们?”
这时熊丽后悔了,她引以为傲的漂亮脸蛋不在了,口袋里也没有什么钱,55年不上班真的错了吗?

被宠坏的“小幺女”,美貌就是她的通行证?
熊丽这辈子,起点确实比别人高那么一截。
她是家里的老幺,父母 四十岁上才得了这么个闺女,金贵得跟眼珠子似的。
五个哥哥姐姐,哪个不是把她当宝贝疙瘩疼?

好吃的、好玩的,都得先紧着她,这种日子过久了,熊丽也就习惯了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家务活?
那是啥玩意儿,她这双手生来就是拿来打扮的,连鞋带都是老妈给系的。
街坊四邻见了她,嘴跟抹了蜜似的: “瞧瞧这闺女,真俊!将来铁定有大出息,是个享福的命!”

这话熊丽从小听到大,听多了,自己也信了。
她觉得,长得好看就是一切,读书那苦哈哈的差事,哪有描眉画眼、招蜂引蝶来得实在?
她妈也常挂嘴边:“咱家丽丽啊,就是享福的,学不学习的,不打紧。”
有了老妈这话兜底,熊丽的心思更野了。

中学那会儿,她的魂儿早飞到窗外那些花花世界去了,课本上的字,一个都看不进去,成绩自然是一塌糊涂。
爸妈呢?
也就嘴上说两句,连句重话都舍不得, 他们好像也觉得,自家闺女这张脸,就能摆平一切。

一来二去,熊丽越发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学校里跟同学一言不合就开吵,最后闹得谁都躲着她。
初中没念完,她索性卷铺盖回家了,心安理得地等着老天爷赏饭吃。

三嫁三离,浮华梦一场空
老天爷似乎还真就挺给面子。
十九岁那年,熊丽凭着那张脸,嫁了个当地挺有钱的商人。
婚礼办得那叫一个风光,亲戚朋友都眼红,说她这是 “一步登天”,掉进福窝窝里了。

可这福窝窝,跟她想的不太一样。
她还是老样子,油瓶倒了都懒得扶一下,家里的事一概不管,丈夫病了住院,她照样逛街打牌,快活得很。
丈夫也不是没劝过她,让她学着操持点家务,尽点妻子的本分。
可熊丽哪听得进去?

她梗着脖子: “我嫁过来就是享福的,那些鸡零狗碎的活儿,天生就不是我干的!”
日子久了,再好的感情也禁不住这么作。
五年,这段婚姻就散了。
前夫还算厚道,给了她 十四万块钱,搁那时候,这笔钱要是好好盘算,下半辈子都不愁了。

可惜熊丽这人,脑子里缺根弦,她压根没从第一段婚姻里学到半点教训,那十四万块钱,没多久就让她败了个精光。
然后老戏码重演。
经人一撮合,又嫁了个镇上做小生意的老板,日子还是那个过法:好吃懒做,甩手掌柜。
几年下来,第二段婚姻也黄了。

这时候的熊丽,三十好几了,眼角眉梢也见了风霜,年轻时候那点子容貌优势,渐渐不顶用了。
可她那套“美貌至上”的观念,是刻在骨子里的。
没多久,她又开始了第三段婚姻,这回的对象是个环卫工,家底子跟前两位比,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熊丽哪受得了这份清贫和紧巴?
这婚姻比前两次更短命,跟昙花似的,开一下就败了。
三面镜子,照见的都是同一个不肯改变的熊丽。
兜兜转转,没地儿去了,她又灰溜溜地回了娘家,回到了那个她从小依赖的地方。

啃老吸血,亲情裂痕难弥补
回了娘家,熊丽的日子倒也不难过,靠着老母亲那点微薄的 退休金过活。
后来家里拆迁,这本是全家改善生活的好机会,可老太太的偏心眼又犯了。
拆迁款的大头,还有那套新分的安置房,几乎都落到了熊丽名下,这下可好,彻底把其他几个子女的心给伤透了。

哥哥姐姐们嘴上不说,心里那怨气,能把房顶掀了。
从此以后,兄妹间的走动越来越少,从前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景象,再也见不着了,取而代之的是压抑的沉默和看得见的隔阂。
母亲的偏袒,像一把无形的刀,生生割裂了本该紧密相连的亲情。
熊丽呢?她似乎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依旧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份“特殊待遇”。

温室里的“毒花”,认知高墙谁来拆?
到底是什么让熊丽这么死心塌地地信奉“漂亮就行”,心安理得地当了大半辈子甩手掌柜呢?
这事儿,还得从根上刨。
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小时候要是缺了点必要的摔打,没机会承担责任,就容易养成凡事只顾自己的性子,遇到问题就抓瞎,也体会不到别人的难处。

熊丽的童年,活脱脱就是这么个样板。
家里人对她有求必应,外人又一个劲儿地夸她漂亮,这两股力量合在一起,就在她脑子里刻下了一句话:长得好看,就能拥有一切。
这种想法一旦形成,就跟在脑子里修了条高速公路似的,想拐弯都难,大脑这玩意儿也懒,总喜欢走老路,省事儿。

所以熊丽认定了 “我美,我能靠脸吃饭,嫁个有钱人就万事大吉”。
第一段婚姻触礁,她脑子里的警报压根没响,也没琢磨琢磨自己哪儿不对,反倒觉得是“人不对付”,然后接着在下一段关系里,把老一套再来一遍。
每一次所谓的“选择”,其实都是在给那个错误的念头添砖加瓦。

当然这事儿也怨不得她一个人,她爹妈,在孩子三观养成的关键时候,没把正道儿指给她,光顾着溺爱了,这不就是亲手给女儿的将来挖坑嘛。
他们当初也许就没想到,引以为傲的女儿的美貌,最后会变成女儿后半辈子爬不出来的泥潭。
一个人要是习惯了伸手要,慢慢地,也就忘了怎么去创造,怎么去付出了。

医院走廊一声吼,五十岁的人生还能重启吗?
再回到医院那条挤满火药味的走廊。
兄妹几个吵也吵了,骂也骂了,情绪喷发完了,倒也渐渐冷静下来,他们也不是铁石心肠,真能眼睁睁看着老娘没救。
说到底,还是熊丽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把大家心里的火给拱起来了。

最后他们撂下话:要么,熊丽你出去找份正经工作,自己养活自己。
要么,以后老娘的吃喝拉撒,你也得搭把手,别再当甩手掌柜!
面对亲情的底线和冰冷的现实,熊丽还能怎么样?她低头了。
在大家的凑合下,母亲的手术总算顺利做完了,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

而熊丽,也真的开始四处打听哪儿能找着活儿干,这对一个五十多年没进过一天单位,没吃过一天职场苦头的人来说,不亚于让她登天。
她能不能真的从过去几十年的安乐窝里爬出来,把脑子里那些根深蒂固的老观念给敲碎,现在谁也说不好。
熊丽这事儿在网上传开后,不少人看了她的照片,都挺纳闷: 这长相,好像也算不上什么倾国倾城啊,怎么就能让她信了一辈子“靠脸吃饭”呢?

其实啊,这美不美的,很多时候也看是谁在看,看的时候带着什么心情,又是什么年头。
更重要的是,熊丽这一路走来,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脸蛋再好看,也有过期的一天。
兜里有真本事,心里有杆秤,才能扛得住岁月的风霜。

生活这东西,到头来总会把所有的滤镜都给你扒干净,让你看看自己最真实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湖南52岁三婚女子啃老24年,没上过一天班,94岁母亲帮她洗衣做饭 - 渭南政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