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2回复

[药物知识]看排尿就能看出肾结石?提醒:有结石的人,一般会出现3个异常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3641
金币
166610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0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64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30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5-13) —
尿这个东西,平时谁都不会太当回事。甚至很多人觉得,这玩意儿不就是身体的“废水”嘛,排出去就拉倒了。但真要说起来,尿能透露的信息,比你能从朋友圈猜出来的八卦还要多。尤其是肾结石这种病,往往就是从尿里露了马脚。


有些人总问,肾结石到底多痛?真不是夸张,有人说像拿刀在身体里搅。这不是夸张,是因为结石卡在输尿管的时候,真的会让肾脏像打了个结,压力一下子飙上来。
但问题是,等你疼得打滚的时候,结石早就已经在那里了。能不能早点发现它,其实看尿就能看出一点门道。
大家都知道,结石是“石头”,但很少人去想,为什么我们身体里会冒出石头?这不是石头缠上我们,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就像城市的下水道,设计出来是让水流畅通的,但如果有人老往里面倒油、丢垃圾,总有一天会堵。


尿液系统也是一样,结石其实是尿液中某些成分浓度过高,慢慢结晶,最后“粘”出来的。关键是,我们身体本来是有机制可以预防这些“结晶”的,但这个机制有时候出了点小偏差。
很多人不知道,人类肾脏的结构,其实不是为现代饮食设计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干旱、缺水、高蛋白、低钠的环境,于是肾脏进化得特别擅长“省水”和“浓缩”。换句话说,祖先的尿是非常稠的,因为必须把水牢牢守住。
但现代人不一样了,喝水方便、盐吃得多、肉蛋奶不缺,结果就是,肾脏面对“多余的钙、草酸、尿酸”时,处理能力有点跟不上。这就是所谓的“进化错位”。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话挺玄的,但科学研究早就盯上这个问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一项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发现,高蛋白、高钠饮食和低液体摄入,是肾结石最主要的三大危险因子。而这些饮食模式,基本就是现代生活的写照。
说回尿。你要真仔细观察尿,其实有三个“异常”是很多肾结石患者早期就会出现的。
第一是尿色异常。不是说颜色深一点就一定有问题,而是那种“茶色”甚至“粉红色”。很多人看到粉红色会以为是“上火”,其实更可能是微量血尿。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摩擦内壁,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可能让尿液里面混进血液。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肉眼根本看不出,只有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但有些人尿色确实明显变红、变棕,那就不能忽视。
第二是尿频或尿急。很多人一听这个症状,就往泌尿系感染那边去想。但如果尿常规检查没发现细菌感染,又老是觉得尿不干净、尿完没多久又想上厕所,那就要警惕是不是结石刺激了膀胱壁。
尤其是小结石,卡在输尿管下段,离膀胱近,就容易引发这种“伪感染”症状。
第三个异常是尿痛。这个痛不是那种刀割的剧烈,而是隐隐的、像绞肚子一样的坠痛,有时候还会放射到腰部或下腹部。


很多人误以为是腰肌劳损,其实是结石在输尿管里“卡住”,导致尿液排不畅,肾脏压力增大。这个痛感和尿液流动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喝水多、排尿量大的时候更明显。
但这些信号,往往都不被重视。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壮,不可能得这种“老年病”。
事实上,根据《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一项全国多中心调查,30岁到50岁是肾结石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病率高达15.2%,女性也有9.1%。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里,至少就有1个正在默默“养石头”。


有些人可能会问,我平时没啥感觉,也不疼,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结石?说实话,等到疼了再查,已经晚了。B超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筛查方式,尤其是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很多单位体检都配了这个项目,但关键是有没有人真正去看报告。
说点现实的。现在很多年轻人,饮食结构偏“外卖型”,重口味、重盐、高蛋白,再加上久坐、少动、压力大,肾脏代谢的负担越来越重。你很难要求一个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的人回家还去煮清淡的饭菜、泡一壶枸杞水。
但身体不会因为你忙就放你一马。结石这事,说白了就是身体用最直接的方式提醒你:系统超负荷了。


很多人以为肾结石只是“疼”这么简单,其实它的并发症也不容小看。比如结石堵塞造成的肾积水、感染性休克,甚至双肾功能衰竭。
这些不是听起来吓人的词,而是现实中真真切切发生过的病例。尤其是那种反复发作的结石群体,肾功能每次损耗一点,等你发现时,肾小球滤过率已经掉了一大截。
也别太迷信“碎石”这件事。体外碎石听起来方便,但也不是万能的。结石碎了,不代表不再形成。而且碎石之后的小碎块反而更容易卡在输尿管更细的位置,引发更大的疼痛。
更别说有些人碎完一次就不管了,几个月后又长出了新的。这就像你明知道下水道堵了,却只把表面的油渍刮一刮,根本没清理根源。


所以说,尿不是废水,它是你身体代谢的“快递单”,上面写着你吃了什么、喝了什么、身体怎么处理的。结石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你生活方式的“沉淀物”。看尿的颜色、频率、感觉,其实就是在读身体的这张报告。
有时候我们都太依赖疼痛作为身体的警报器了。但真正懂身体的人,会在疼之前就看懂信号。肾结石不是不治之症,也不是“命运注定”,它只是提醒你,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你和身体的关系了。
很多道理都藏在尿里,你愿不愿意去读它,是另外一回事。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昨天 17:1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3641
金币
166610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10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64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4:31
肾结石的排尿异常表现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会导致尿液出现一些异常表现。以下是肾结石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三个排尿异常表现:

1. 血尿
肾结石患者在结石移动时可能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红细胞进入尿液,从而出现血尿。血尿可能是肉眼可见的,也可能是只能通过显微镜检测到的镜下血尿15。

2. 排尿困难或尿流变细
肾结石如果堵塞了尿路,可能会导致排尿困难或尿流变细。这是因为结石阻碍了尿液的正常流动,使得尿液流通受到限制。在严重的情况下,结石可能直接压迫尿道,导致尿流变细,甚至出现排尿中断的情况1。

3. 尿频、尿急和尿痛
肾结石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结石引起的尿路感染有关。感染会使尿液中混入白细胞、细菌甚至脓液,从而导致尿液变得浑浊,并可能伴有异味。此外,结石的存在可能会刺激尿路内壁,导致疼痛17。

注意事项
虽然上述排尿异常可能与肾结石有关,但它们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因此,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医生可能会结合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肾结石2。

结语
肾结石的诊断不能仅依靠排尿观察,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肾结石,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1941
金币
145082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502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7:03
尿确实是一个反映我们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对于肾结石这种疾病。从尿液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早期的警示信号,这些信号可能预示着肾结石的存在。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尿色异常:尿液颜色的异常,如茶色或粉红色,可能是微量血尿的迹象,这可能是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摩擦内壁导致的。

2. 尿频或尿急:如果尿常规检查没有发现细菌感染,但经常出现尿不干净或频繁尿意,这可能是结石刺激膀胱壁的迹象。

3. 尿痛:尿痛可能是结石在输尿管中卡住,导致尿液排不畅和肾脏压力增大的结果。

4. 肾结石的高发年龄段:根据《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的调查,30岁到50岁是肾结石的高发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15.2%和9.1%。

5. 生活方式的影响:现代生活方式,如高蛋白、高钠饮食和低液体摄入,是肾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

6. 肾结石的并发症:结石可能导致肾积水、感染性休克,甚至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7. 体外碎石的局限性:体外碎石虽然方便,但不是万能的。碎石后的小碎块可能更容易卡在输尿管更细的位置,引发更大的疼痛。

8. 预防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频率和感觉,我们可以读懂身体的信号,从而预防和早期发现肾结石。

总之,尿液是我们身体代谢的“快递单”,通过观察尿液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肾结石不是不治之症,而是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与身体的关系。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降低患肾结石的风险,并保持身体健康。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