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别再逼着消费者大喊转人工了:智能客服成标配却和智能不沾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3208
金币
162333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7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51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38
转人工,转人工,转人工......你是否也常被智能客服折腾得够呛,然后对着手机大喊?媒体调查发现,在诸多消费领域,智能客服不智能、转人工难等情况普遍存在。
当前,智能客服几乎已成行业标配。客观来说,对一些初级、常规的内容,智能客服可以迅速检索并匹配答案,的确提高了效率。但更多情况下,无论是电话端的智能语音客服系统,还是网络端的智能聊天机器人,都和智能不沾边,沟通起来非常费劲。要么来回跳转,一会提示“按1”,一会提示“按2”,浪费时间;要么理解不了各种表述,问东答西、云山雾罩;要么机械道歉,态度挺好,就是不解决任何问题。

面对智能客服的“闹心问答”,天天上网的年轻人都晕头转向,更不用说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更令人无奈的是,因为有了智能客服,人工客服开始“躲猫猫”,消费者想要绕过智能客服与人对话同样不容易。有的说是转人工,结果还是机器人在回答问题;有的入口隐蔽、层层转接,按了一堆按键,却等来一句“人工座席忙”;更有甚者,干脆直接取消了人工客服,想反映问题只能通过App或小程序提交相关诉求……这么一通折腾下来,谁能不火冒三丈?
于企业而言,拥抱技术、降低成本,这无可厚非。可拥抱技术就该拿出诚意来,不能糊里糊涂上线“半拉子工程”给消费者添堵,更不能觉得有智能客服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回避用户诉求。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有的企业和商家还大搞售前“人工”,售后“智能”——在售前采用人工客服团队积极推销,成交后就把问题丢给“机器人”。如此操作,显然是以智能之名,行鸡贼之实。
“客服”是消费者反映问题、维护权益的重要渠道,采用什么形式、引入什么技术,消费者觉得好才是真的好。若单纯为了削减成本或营造科技感而引入智能系统,甚至将之作为隔绝消费者诉求和问题的屏障,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是在砸自己的牌子。
“转人工难”看似小事,实际是影响消费体验的大事。让消费者少闹心、多顺心,这里头的成本和收益,难道商家算不明白吗?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3208
金币
162333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7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51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9:39
别再逼着消费者大喊转人工了:智能客服成标配却和智能不沾边
智能客服现状
当前,智能客服几乎已成行业标配,在电商、金融、通信等诸多消费领域广泛应用。客观来说,对于一些初级、常规的内容,智能客服可以迅速检索并匹配答案,提高了一定的效率。但更多情况下,无论是电话端的智能语音客服系统,还是网络端的智能聊天机器人,都存在诸多问题,和智能不沾边,沟通起来非常费劲。

智能客服存在的问题
自身能力局限
理解能力差:智能客服理解不了各种表述,经常问东答西、云山雾罩。例如有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后,因售后服务问题联系客服,被告知需“简要描述您的问题”,却无法直接获得有效解答。
沟通效率低:在与智能客服交流时,会出现来回跳转的情况,一会提示按1,一会提示按2,浪费大量时间。如消费者蒙致在申请售后时,AI客服反复播放等待音乐,两首歌曲结束后仍未接通人工服务,最终只能放弃。
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足:面对复杂或情绪化的问题时,智能客服的局限性愈发明显。比如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沙发后,因质量问题要求退货,智能客服却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
转人工困难
虚假转接:有的说是转人工,结果还是机器人在回答问题。像消费者王柔多次发送转人工指令后,页面显示已转接成功,但回复仍是固定话术,甚至分不清对面是真人还是机器人。
入口隐蔽、层层转接:转人工入口隐蔽,需要经过层层提示和多次按键才能尝试进入人工服务环节。例如有消费者反映,在拨打某快递公司的客服电话时,要经过复杂的操作,按了一堆按键,却等来一句人工座席忙。
取消人工客服:部分企业干脆直接取消了人工客服,消费者想反映问题只能通过App或小程序提交相关诉求,进一步增加了沟通成本1245。
特殊群体使用障碍
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由于操作智能设备的能力有限,往往需要更多耐心和指导,但现有的智能客服系统却未能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他们难以分辨客服类型,转人工流程需要层层点击、语音指令重复输入,甚至需经历长时间排队,沟通效率大打折扣。部分企业取消电话人工客服,强制用户通过App或小程序提交诉求,进一步加剧了弱势群体的数字鸿沟。

企业服务态度问题
部分企业和商家大搞售前人工,售后智能,在售前采用人工客服团队积极推销,成交后就把问题丢给机器人,以智能之名,行鸡贼之实,将智能客服作为隔绝消费者诉求和问题的屏障,回避用户诉求。

造成的影响
对消费者的影响
严重影响了消费体验,使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尤其是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权益受限更为明显。消费者在与智能客服沟通不畅后,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火冒三丈。

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若单纯为了削减成本或营造科技感而引入智能系统,忽视服务初心,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是在砸自己的牌子,削弱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最终影响企业的口碑和长远发展。

解决建议
企业层面
优化协同机制:明确智能客服和人工客服的职责分工,将常规性咨询交由智能客服处理,而将涉及隐私、安全或复杂问题的处理交由人工客服负责。
简化转接流程: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设置一键转接功能,降低转人工的难度。
提升服务水平:以消费者满意度为衡量标准,避免单纯追求技术先进性而忽视用户体验。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智能客服系统的理解能力和人性化服务水平。
监管层面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智能客服的监管,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智能客服的使用规范,并要求企业在显著位置告知消费者智能客服的功能和限制。部分地方可探索将客服评价纳入平台监管体系,通过约谈、处罚等方式督促企业整改。

技术层面
企业可以研发情感感知、复杂语义理解等技术,试图提升AI客服的交互体验,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技术再先进也难以完全替代人性化服务,一键转人工应成为智能服务的标配。

法律层面
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权益,对企业用智能客服糊弄用户、用AI冒充人工等行为进行规范,加强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保护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1068
金币
139111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8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9:02
智能客服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确实有其优势,但正如您所描述的,它们在理解和解决复杂或非标准化问题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这导致消费者在尝试获取帮助时感到沮丧,尤其是当他们需要人工客服介入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时。智能客服的不完善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还可能损害企业的品牌声誉。

企业在引入智能客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

1. 用户需求和体验: 企业应确保智能客服系统能够理解并有效解决用户的问题,同时提供一个明确的路径,让用户能够轻松地从智能客服切换到人工客服。

2. 技术完善度: 在全面部署智能客服之前,企业需要确保这些系统经过充分的测试和优化,以减少误解和沟通不畅的情况。

3. 人工客服的补充: 即使在使用智能客服的情况下,也应该保持一定数量的人工客服作为补充,特别是对于复杂或敏感的问题,人工介入是非常必要的。

4. 透明的沟通渠道: 企业应该提供一个清晰且容易访问的途径,让用户知道如何从智能客服切换到人工客服,避免隐藏或复杂的转接流程。

5. 持续的改进: 企业应持续收集用户反馈,并根据这些反馈来改进智能客服系统,以提高其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6. 平衡成本与服务质量: 虽然降低成本是一个考虑因素,但企业也需要认识到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并找到成本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点。

最终,企业的目标应该是提供一种无缝、高效且用户友好的客服体验,无论是通过智能系统还是人工服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