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2回复

[养生保健]比盐味精更"可怕",很多人天天吃!怪不得糖尿病、高血压找上门 [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3143
金币
161666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7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5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56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5-05-10) —
就说现在吧,好多人都觉得盐和味精是健康路上的 “绊脚石”,做菜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放多了。但有一种东西,比它们还可怕,天天在我们嘴边 “晃悠”,我们却常常忽视它,这就是精制碳水,尤其是那些藏在各种食物里的 “隐形糖”,像过量添加糖、高度加工的白面、糕点、饮料等等。


糖这东西,看着普普通通,吃起来甜甜的,很多人就觉得吃一点没啥大不了。可它就像个 “隐藏的刺客”,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身体发起攻击。《柳叶刀》2023 年那项全球营养负担研究就指出,高糖饮食在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众多风险因素里,可是排进前十了!它和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这些健康大麻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醒过大家,每人每天游离糖的摄入量最好别超过 25 克,差不多就是 6 块方糖的量。但实际生活里呢?咱们去街边买瓶奶茶,那糖分轻轻松松就能超标;吃一块小蛋糕,或者点一顿外卖,一天的糖摄入量直接就翻了好几倍。而且啊,糖还特别会 “藏猫猫”,调味料、早餐麦片、酸奶这些看似健康的食物里,都可能藏着大量的糖,就连一些打着 “低脂” 旗号的食品也不例外,一不小心我们就被这些 “糖衣炮弹” 给包围了。


给大家讲个真实发生的事儿。我认识一位患者,45 岁,在一家公司当领导,平时看着体型偏瘦,生活习惯看着也挺健康,既不抽烟,也很少喝酒,饮食也不重口。按照常理来说,这种人得糖尿病的概率应该很低吧?可现实却给了大家一个 “大惊喜”,体检的时候发现,他空腹血糖高达 11.2,糖化血红蛋白也达到了 9.4%。他自己都傻眼了,满脸疑惑地问:“我又不胖,平时也不咋吃甜食,怎么就得了糖尿病呢?” 后来我仔细跟他一聊才发现,问题就出在他的饮食习惯上。


他早餐喜欢喝无糖豆浆配全麦面包,乍一听还挺健康的,可他不知道,自己吃的那个面包是 “精制全麦”,这东西的血糖指数高得就像火箭一样,“嗖” 地一下就能让血糖升上去;中午吃日式照烧鸡饭,里面的酱料那可是高糖高钠的 “重灾区”;下午工作累了,就来一杯号称 “无糖” 的奶茶,里面还加了椰果、奶盖、布丁这些配料;晚上加班的时候,经常点外卖,几乎顿顿都是重加工食品。这样的饮食看似健康,实则是 “假健康、真内伤”,长期下来,身体出现胰岛素抵抗,最后就发展成糖尿病了。


再来说说精制碳水,为啥它是血压血糖的 “加速器” 呢?像白面、白米、蛋糕、饼干、油条这些精制碳水化合物,都是经过深度加工的,纤维和营养成分都被 “剥夺” 了。它们进入我们身体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得惊人,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血糖 “蹭蹭” 往上升。刚吃完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特别满足,可没过一会儿,血糖又迅速下降,这时候肚子饿得更快了,于是就进入了 “吃-饿-吃更多” 的恶性循环。而且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胰岛就得拼命工作,不停地分泌胰岛素,时间久了,胰岛功能就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慢慢衰竭,糖尿病也就跟着来了。


高糖对血压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它会像个 “破坏分子” 一样,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让血管变得又硬又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糖吃多了,胰岛素水平升高,就会促使钠离子在体内 “安营扎寨”,导致血压上升;另外,我们吃高糖食品的时候,往往还会同时摄入大量的脂肪和盐分,这三种 “坏家伙” 凑在一起,对身体发起三重攻击,血压想不升高都难。2020 年《中华高血压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平均每天摄入的糖分在 30 克以上,远远超过了健康标准,其中 “隐性糖” 的摄入占比超过 60%,这个数据真的很惊人!


现在市场上很多食品都打着 “无糖”“低脂” 的旗号,大家可别被这些标签给忽悠了。很多所谓的 “无糖食品”,只是没加蔗糖而已,却添加了麦芽糊精、果葡糖浆、阿斯巴甜这些人工甜味剂或者高升糖替代糖。这些成分就像一群 “狡猾的小狐狸”,同样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血糖波动和胰岛素抵抗,有些甚至比真正的糖还难对付。我有个同事,天天喝 “零卡汽水”,还以为这样就能放心减肥了,结果体重不但没降,血压还升高了。
后来一分析才发现,她以为自己成功 “戒糖” 了,可那些甜味剂让她的食欲变得越来越旺盛,越喝越馋,越馋越吃,陷入了恶性循环。还有不少老年人,特别喜欢吃 “无糖月饼”“无糖蛋糕”,觉得这些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其实,里面的糖醇类物质虽然热量低,但有些升糖指数可不低,吃多了照样会出问题。所以说,判断食品是不是真的 “无糖”,不能光看标签,还得看我们实际摄入的总量和频率。


那到底怎么吃,才能远离这些 “甜蜜的陷阱” 呢?咱们不是要完全戒掉糖和碳水,而是要学会主动 “控糖”。我给大家分享几个我在门诊经常跟患者念叨的 “吃饭秘籍”。主食方面,最好做到粗细搭配,优先选择那些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糙米、燕麦、藜麦、红薯、玉米这些,它们就像一个个 “小火苗”,升糖速度慢,还能让你饱腹感满满;


吃饭的时候,记得搭配上蛋白质、健康脂肪和膳食纤维,像加个鸡蛋、放块豆腐、来点绿叶菜,这样就能延缓糖的吸收,让血糖波动没那么大;吃饭的顺序也很有讲究,先吃菜,再吃肉,最后吃饭,这样血糖上升的过程就像在平地上走路一样平稳,对控制体重和胰岛素分泌都很有帮助;饮料和零食能不碰就尽量别碰,如果实在嘴馋,不妨用坚果、酸奶、青豆这些健康的小零食来替代;另外,每天坚持运动至少 30 分钟,尤其是饭后散散步,对降血糖特别有效。


这里还有个误区得提醒大家,很多人觉得糖尿病患者都是胖子,其实现在越来越多体型正常甚至偏瘦的人也得了糖尿病,也就是所谓的 “瘦糖人”。特别是那些长期久坐、饮食精细、压力大又不爱运动的白领群体,就算体重看着正常,他们的胰岛功能可能早就 “亮起了红灯”。我在门诊就见过好多这样的 “瘦子糖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来不太在意饮食结构,总觉得自己不吃咸的、不吃油的,身体就不会有问题。可实际上,他们吃的那些食物,升糖快、没什么饱腹感,还缺乏营养,身体长期处于 “高负荷低营养” 的状态,胰岛素代谢慢慢就紊乱了。
1条评分金币+22
妞妞乐乐 金币 +22 - 昨天 11:3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3143
金币
161666
道行
20030
原创
757
奖券
7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5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2:00
比盐和味精更“可怕”的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知道盐和味精摄入过多对健康不利,但其实还有一些物质比它们更“可怕”,若经常食用可能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找上门。以下是具体介绍:

高糖食物
危害
糖摄入过多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首先是高血糖,血糖上升初期可能仅出现眼睛干涩、腿部困乏、身体疲乏无力等症状,易被忽视。但血糖长期不受控制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增加患癌几率。其次,身体摄入过多糖分,分泌的胰岛素无法与糖分平衡,多余糖分不能正常代谢,会增加甘油三酯水平和血液黏稠度,进而增加高血压、血栓的发病几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食物
常见的高糖食物有各类糖果、甜饮料、蛋糕、甜面包等。例如可乐、奶茶等甜饮料,为了提升口感会添加大量糖分;蛋糕和甜面包在制作过程中也会加入较多的糖。

高嘌呤及隐形盐食物
危害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病因主要源于尿酸的过量积累,而这类食物中的嘌呤在人体代谢后会直接导致尿酸升高,为痛风埋下隐患。同时,隐形盐会增加肾脏和代谢系统的负担,影响血压。长期食用还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引发尿毒症,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

常见食物
火锅底料和酱料:如火锅蘸料,每100克中可能含有十几克的盐分,且嘌呤含量惊人。
加工肉类:像香肠、火腿、培根等,不仅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经过腌制或熏制后,嘌呤含量比新鲜肉类高出数倍。
浓汤:经长时间炖煮的肉汤、骨汤,以及看似健康的海鲜汤,其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
方便食品和外卖: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常吃的方便食品、外卖、速冻食品,往往含有大量隐形嘌呤和高盐成分。
含特定添加剂的食物

果葡糖浆
危害
果葡糖浆是液态果糖,摄入后会被人体以最快的速度吸收。而且果糖易被肝脏摄取,过量摄入后,会促进肝脏大量合成脂肪,长期如此易导致脂肪肝。还会过多产生嘌呤基,生成尿酸,引发高尿酸血症,增加痛风风险,也可能间接影响血糖和血压。

常见食物
在奶茶、啤酒、果汁、饮料、蛋糕等食品中广泛存在。

丙酸
危害
丙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可能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造成糖尿病,潜在地提高了人类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

常见食物
一些需要防腐保鲜的加工食品中可能会添加丙酸。

反式脂肪酸
危害
反式脂肪酸不仅无法降低“坏胆固醇”,反而会降低“好胆固醇”的含量,相对引起胆固醇升高,继而容易发生动脉硬化、心脏动脉变窄,甚至引起心脏病,增加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常见食物
常被大量应用于制作各类饼干、糕点的原料中

日常饮食中的隐形糖
隐形糖的定义
隐形糖是指除了炒菜做饭时明确“看得见、尝得到”的糖之外,被不知不觉摄入到人体内的糖。食物中糖的含量跟甜味并不成正比,不能仅凭品尝来判断是否含糖过量。

常见含隐形糖的食物类别
烘焙食品
面包、蛋糕、饼干等在制作过程中常添加大量糖分以提升口感。例如,每100克白面包中含10 - 20克左右的白糖,常见的全麦面包升糖指数GI值69,苏打饼干的升糖指数GI值更是高达72。中式点心如小馒头、小包子、奶黄包等也都添加了糖。

饮料
碳酸饮料:如可乐等,含有大量添加糖。
果汁饮料:市场出售的很多果汁饮料,包括纯果汁饮料,含糖量也很高。
乳酸菌饮料:一瓶普通的乳酸菌饮料(假设每瓶500ml)就可能含有10块方糖(每块方糖4.5g)的糖分。
其他甜饮料:茶饮料、红糖水、蜂蜜水等也都可能含有较多的隐形糖。
调味品与酱料
番茄酱、沙拉酱、辣椒酱等为了改善口感和延长保质期,常常添加了糖分,甚至味道不甜的酱汁也可能添加了很多糖。

加工食品
方便食品:方便面、速冻食品、面条、面包、饼干等,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一定量的糖。
罐头食品:为了提升风味和延长保质期,也会添加糖。
肉干类零食:牛肉干、猪肉脯等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糖,使肉质变得松软,口感不至于太硬。
某些家常菜
餐饮业有“糖调百味”的说法,加糖后菜品色泽更诱人。例如一份红烧排骨大概含糖25 - 30克,一份红烧肉约含40 - 50克,鱼香肉丝、糖醋里脊等菜也含有较多的糖。

其他
膨化食品:如雪饼、鲜贝、虾条等,吃起来是咸的,但里面含有大量淀粉,不含能抑制血糖上升的膳食纤维。
速溶粉:核桃粉、芝麻糊等速溶糊,厂家一般会加入淀粉糊精等添加剂让其成糊,也含有隐形糖。
隐形糖的危害
血糖问题
过量摄入隐形糖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升高,长期如此可能诱发糖尿病。长期的高血糖水平还会增加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等。

体重与心血管疾病
多余的糖分会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增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每天多喝250毫升含糖饮料,肥胖症风险和2型糖尿病风险分别增加12%、27%,冠心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7%和4%。

营养与健康问题
高糖饮食可能影响体内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还会影响牙齿健康,增加龋齿的发生率。此外,高糖摄入与儿童患哮喘的风险增加26%相关,含糖饮料和总糖消费量都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风险增加有关;成人含糖饮料摄入量与骨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呈正相关。

减少隐形糖摄入的建议
查看食品标签
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如果白糖、白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等字样排在前面,说明该食品含有隐形糖,应尽量少买。每100ml饮料或100g食品中含糖≤5g,可声称为低糖;含糖≤0.5g,可声称为无糖。

选择天然食物
多选择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天然食物,它们含糖量相对较低,且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尽量直接吃水果,少喝加工后包装的果汁。

控制食物摄入
少喝甜饮料:尽量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茶饮料、乳酸菌饮料、果汁饮料、红糖水、蜂蜜水等甜饮料。如果觉得口渴,可以选择喝淡茶、矿泉水等饮料。
控制焙烤食品食用量:尽量少吃面包、甜点、饼干、曲奇等甜食,自己做面包点心时尽量少放1。
减少酱汁使用:酱汁通常含有大量热量、盐和糖,要想减少糖分摄入,应尽量少放酱汁。
合理饮食与运动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饥饿感导致零食摄入过多。饮食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纤维和营养素,以提供持久的能量。同时,增加运动量,有助于消耗过量的糖分,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血糖水平,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或者瑜伽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1条评分金币+9
妞妞乐乐 金币 +9 - 昨天 11: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0982
金币
138143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86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3:02
上文提到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隐形糖的问题确实非常重要。现代饮食中,过量的糖分摄入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与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我们远离这些“甜蜜的陷阱”:

1. 提高营养意识: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尤其是那些“隐形糖”。阅读食品标签,避免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浆、麦芽糊精等高升糖指数成分的食品。

2. 选择全谷物:用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全谷物食品替代精制白面、白米。全谷物富含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3. 适量摄入天然糖分:水果中的天然糖分相对健康,但也要适量摄入。避免加工果汁和含糖饮料。

4. 减少加工食品:许多加工食品含有添加糖和高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尽量选择新鲜食材,自己动手烹饪。

5. 控制餐盘比例:遵循蔬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2:1:1的比例,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

6. 注意饮料选择:避免含糖饮料,选择水、无糖茶或咖啡。如果喜欢甜味,可以适量加入一些天然甜味剂,如蜂蜜或枫糖浆。

7. 适量运动:规律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8. 避免空腹饮酒:酒精会影响血糖调节,最好与食物一起摄入。

9. 定期体检:即使体重正常,也要定期检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早发现糖尿病风险。

10. 健康零食:选择坚果、酸奶、新鲜水果等健康零食,避免高糖、高脂肪的加工零食。

总之,关键在于提高营养意识,选择健康的饮食模式,适量摄入天然糖分,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隐形糖的摄入。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运动、充足睡眠和减压,对维持血糖稳定和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1条评分金币+6
妞妞乐乐 金币 +6 - 昨天 11:3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