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盐和味精更“可怕”的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知道盐和味精摄入过多对健康不利,但其实还有一些物质比它们更“可怕”,若经常食用可能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找上门。以下是具体介绍:
高糖食物
危害
糖摄入过多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首先是高血糖,血糖上升初期可能仅出现眼睛干涩、腿部困乏、身体疲乏无力等症状,易被忽视。但血糖长期不受控制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增加患癌几率。其次,身体摄入过多糖分,分泌的胰岛素无法与糖分平衡,多余糖分不能正常代谢,会增加甘油三酯水平和血液黏稠度,进而增加高血压、血栓的发病几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食物
常见的高糖食物有各类糖果、甜饮料、蛋糕、甜面包等。例如可乐、奶茶等甜饮料,为了提升口感会添加大量糖分;蛋糕和甜面包在制作过程中也会加入较多的糖。
高嘌呤及隐形盐食物
危害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病因主要源于尿酸的过量积累,而这类食物中的嘌呤在人体代谢后会直接导致尿酸升高,为痛风埋下隐患。同时,隐形盐会增加肾脏和代谢系统的负担,影响血压。长期食用还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引发尿毒症,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
常见食物
火锅底料和酱料:如火锅蘸料,每100克中可能含有十几克的盐分,且嘌呤含量惊人。
加工肉类:像香肠、火腿、培根等,不仅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经过腌制或熏制后,嘌呤含量比新鲜肉类高出数倍。
浓汤:经长时间炖煮的肉汤、骨汤,以及看似健康的海鲜汤,其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
方便食品和外卖: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常吃的方便食品、外卖、速冻食品,往往含有大量隐形嘌呤和高盐成分。
含特定添加剂的食物
果葡糖浆
危害
果葡糖浆是液态果糖,摄入后会被人体以最快的速度吸收。而且果糖易被肝脏摄取,过量摄入后,会促进肝脏大量合成脂肪,长期如此易导致脂肪肝。还会过多产生嘌呤基,生成尿酸,引发高尿酸血症,增加痛风风险,也可能间接影响血糖和血压。
常见食物
在奶茶、啤酒、果汁、饮料、蛋糕等食品中广泛存在。
丙酸
危害
丙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可能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造成糖尿病,潜在地提高了人类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
常见食物
一些需要防腐保鲜的加工食品中可能会添加丙酸。
反式脂肪酸
危害
反式脂肪酸不仅无法降低“坏胆固醇”,反而会降低“好胆固醇”的含量,相对引起胆固醇升高,继而容易发生动脉硬化、心脏动脉变窄,甚至引起心脏病,增加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常见食物
常被大量应用于制作各类饼干、糕点的原料中
日常饮食中的隐形糖
隐形糖的定义
隐形糖是指除了炒菜做饭时明确“看得见、尝得到”的糖之外,被不知不觉摄入到人体内的糖。食物中糖的含量跟甜味并不成正比,不能仅凭品尝来判断是否含糖过量。
常见含隐形糖的食物类别
烘焙食品
面包、蛋糕、饼干等在制作过程中常添加大量糖分以提升口感。例如,每100克白面包中含10 - 20克左右的白糖,常见的全麦面包升糖指数GI值69,苏打饼干的升糖指数GI值更是高达72。中式点心如小馒头、小包子、奶黄包等也都添加了糖。
饮料
碳酸饮料:如可乐等,含有大量添加糖。
果汁饮料:市场出售的很多果汁饮料,包括纯果汁饮料,含糖量也很高。
乳酸菌饮料:一瓶普通的乳酸菌饮料(假设每瓶500ml)就可能含有10块方糖(每块方糖4.5g)的糖分。
其他甜饮料:茶饮料、红糖水、蜂蜜水等也都可能含有较多的隐形糖。
调味品与酱料
番茄酱、沙拉酱、辣椒酱等为了改善口感和延长保质期,常常添加了糖分,甚至味道不甜的酱汁也可能添加了很多糖。
加工食品
方便食品:方便面、速冻食品、面条、面包、饼干等,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一定量的糖。
罐头食品:为了提升风味和延长保质期,也会添加糖。
肉干类零食:牛肉干、猪肉脯等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糖,使肉质变得松软,口感不至于太硬。
某些家常菜
餐饮业有“糖调百味”的说法,加糖后菜品色泽更诱人。例如一份红烧排骨大概含糖25 - 30克,一份红烧肉约含40 - 50克,鱼香肉丝、糖醋里脊等菜也含有较多的糖。
其他
膨化食品:如雪饼、鲜贝、虾条等,吃起来是咸的,但里面含有大量淀粉,不含能抑制血糖上升的膳食纤维。
速溶粉:核桃粉、芝麻糊等速溶糊,厂家一般会加入淀粉糊精等添加剂让其成糊,也含有隐形糖。
隐形糖的危害
血糖问题
过量摄入隐形糖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升高,长期如此可能诱发糖尿病。长期的高血糖水平还会增加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等。
体重与心血管疾病
多余的糖分会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增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每天多喝250毫升含糖饮料,肥胖症风险和2型糖尿病风险分别增加12%、27%,冠心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7%和4%。
营养与健康问题
高糖饮食可能影响体内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还会影响牙齿健康,增加龋齿的发生率。此外,高糖摄入与儿童患哮喘的风险增加26%相关,含糖饮料和总糖消费量都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风险增加有关;成人含糖饮料摄入量与骨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呈正相关。
减少隐形糖摄入的建议
查看食品标签
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如果白糖、白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等字样排在前面,说明该食品含有隐形糖,应尽量少买。每100ml饮料或100g食品中含糖≤5g,可声称为低糖;含糖≤0.5g,可声称为无糖。
选择天然食物
多选择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天然食物,它们含糖量相对较低,且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尽量直接吃水果,少喝加工后包装的果汁。
控制食物摄入
少喝甜饮料:尽量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茶饮料、乳酸菌饮料、果汁饮料、红糖水、蜂蜜水等甜饮料。如果觉得口渴,可以选择喝淡茶、矿泉水等饮料。
控制焙烤食品食用量:尽量少吃面包、甜点、饼干、曲奇等甜食,自己做面包点心时尽量少放1。
减少酱汁使用:酱汁通常含有大量热量、盐和糖,要想减少糖分摄入,应尽量少放酱汁。
合理饮食与运动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饥饿感导致零食摄入过多。饮食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纤维和营养素,以提供持久的能量。同时,增加运动量,有助于消耗过量的糖分,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血糖水平,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或者瑜伽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