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阅读
  • 1回复

[疾病预防]尿酸高没高看小便?医生忠告:小便有3个迹象,你的尿酸或已超标[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361
金币
54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9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53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5-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7:23

有些事啊,真得天天看才有感觉。像尿酸这东西,平时一点动静没有,真出事了就是剧烈疼、脚肿腿麻,有的人一觉醒来发现脚趾头像被火烧,连鞋都穿不上。
其实很多时候,不等到发作那么严重,就能发现一些苗头,特别是从小便上看,最容易漏出来线索。
那尿酸到底高不高,去医院查一次固然保险,但老百姓日常里总不能隔三差五抽血,那咋办?

医生说了,小便有些表现其实就像是身体挂出的“通告”,三种迹象一旦扎堆,那多半尿酸已经悄悄超标。
第一种最明显的,就是尿液颜色发深、发浑,看着像啤酒色甚至有点“烟茶水”的感觉。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没喝水,或者上火了,其实不一定。
有些人白天水喝得不少,但尿照样发黄,问题根子就在肾脏滤过障碍和尿酸浓度太高。
正常尿液的颜色偏透明或淡黄,是尿素和尿黄素混合出来的颜色。

而当尿酸偏高时,尿液中的酸性成分变多,这些成分跟尿黄素结合后容易沉淀,加深颜色。
2020年一项涵盖江苏、河南、四川三地的肾功能调查报告中显示,血尿酸水平≥420μmol/L的受访者中,约有62%反映小便“发黄且泡沫多”,而尿酸正常的人群中,这种比例只有14%。
再讲讲泡沫这事,尿液泡多并不是喝水多或者尿流快这么简单。
泡沫在尿中持久不散,往往提示尿蛋白偏高。为什么尿酸高跟尿蛋白扯上关系?
尿酸长期刺激肾小管,会致使滤过功能异常,从而使蛋白渗漏,千万不可忽视。

这种情况的早期表现正是泡沫尿。特别是那种晨起第一泡尿最明显,一出就是一泡白沫挂着冲不走,很多人以为是憋尿太久,其实是肾脏负担太重。
有研究甚至指出,尿酸偏高者患慢性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2倍。肾脏长年在高尿酸的“灼烧”下,慢慢就变得粗糙不灵敏,最后连水和盐都排不干净了。
第三种表现就比较隐蔽,是那种尿频、尿急但又尿不畅,老觉得“没排干净”,可真要蹲那儿又尿不出来几滴。
这种状况如果在夏天还出现,那问题大了。

尿酸本来就是尿液的代谢产物,当尿液浓度升高,尿酸容易在尿道或膀胱口附近析出结晶,这些微小结晶一多,就像沙子一样堵住排尿通道,导致尿不干净、排不畅。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一份泌尿系统疾病统计中提到,血尿酸>450μmol/L的男性中,有29%在两年内出现过“下腹憋胀+尿不尽”的综合征,其中不少人一开始都被误当成前列腺问题处理,直到查了尿酸才找到根源。
但这三种尿液的表现说到底还是“外在征兆”,更深层的问题其实在代谢里。
很多人把尿酸当成“吃海鲜喝啤酒”才会高的事,其实错了。

人的尿酸70%左右是内源性代谢产物,也就是说就算啥都不吃,光靠身体细胞代谢、蛋白质更新、核酸分解,也会产生尿酸。
那为啥有的人能排出去,有的人排不掉?
问题就在尿酸代谢通路的灵敏度。换句话说,不光是尿酸高,更重要的是“尿酸走得慢”。
而这种“慢”背后,最关键的不是肾,不是肝,是一个大家从来都没联想到的东西——骨密度。
这个线索说出来都觉得反直觉,但就是有研究证实了这个事。

2019年《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发表了一项针对亚洲人群的交叉分析报告,指出骨密度低的人群中,尿酸异常升高的发生率显著更高。
研究发现,骨细胞在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参与嘌呤代谢中间环节,如果骨代谢紊乱,这一通路会受阻,导致嘌呤物质堆积,最后尿酸升高。也就是说,骨头健康与否,会影响尿酸水平。
这听上去匪夷所思,但正因为没人想到,才往往被忽略了。
更有趣的是,骨密度下降人群中,尿液中的酸性中和能力也下降,体液缓冲系统紊乱,导致尿酸更难排出去。
这件事一旦明白了,很多高尿酸人的“查了也没啥、就是不降”的问题就有解了。

有些人吃了降尿酸药、控制饮食,数据也动不了,其实可能骨代谢出了问题。
这类人光靠控饮食是没用的,得调节骨代谢相关的矿物质,比如钙、磷、维生素D、镁这些。
尤其是维生素D,它不光影响钙吸收,还跟肾脏的尿酸转运蛋白有联动。有文献指出,维生素D水平长期偏低者,尿酸排出能力下降28%以上。
问题是现在大城市里有一大批人,整天不晒太阳,维D偏低成了常态,怪不得越来越多人“尿酸难降”。
尿酸高这件事,看着是代谢病,实际跟神经系统也有点关系。尤其是在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会受到抑制。

什么意思?就是那种老焦虑、爱熬夜、喝咖啡的人,容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这时候肾脏血流分配变了,肾小管重吸收尿酸的比例上去了。
日本大阪大学做过一个特殊实验,让志愿者连续一周睡眠不足,每晚只睡4小时,结果一周内尿酸平均上升了20μmol/L,甚至有人飙升到超标线以上。这实验说明了一个事儿:你熬夜不只是伤神,也是真的“熬高尿酸”。
换句话说,那些老觉得尿酸高是吃出来的,其实很多时候是“熬出来的”。
更别说某些药物对尿酸也有推动作用。

最常见的是利尿剂,有人血压高吃利尿药控制结果尿酸跟着蹿上去了,还有人吃阿司匹林保护心血管,结果小剂量反倒干扰了尿酸排泄,越吃越高。
这种药物诱发的高尿酸,最不容易被发现,因为病人常年在吃药,觉得状态稳定,一查尿酸吓一跳。
而这类情况,小便的变化往往是最先出现的,比如突然泡沫多了、尿味变重了、或者尿不畅了,其实都在提前提醒身体的代谢出了新状况。
尿液作为身体代谢的“最终通报单”,常常最早出问题也最容易被人忽视。

不少人平时尿急尿频,以为是年纪到了、前列腺大了;泡沫多了、颜色深了,以为水喝少了。
但真相可能没那么简单,尿酸如果悄悄高了半年一年,身体不会不吱声,关键是有没有人听见。
医生说看尿液变化,其实就是在教人如何“听见身体说话”。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50372
金币
132480
道行
200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76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7:58
上文提到的这些关于尿酸的信息非常到位,确实,尿酸水平的异常升高往往不会立即引起明显的不适,但可以通过观察尿液的一些变化来及早发现。以下是您提到的三种尿液变化,它们可能是尿酸水平升高的迹象:

1. 尿液颜色发深、发浑:正常的尿液颜色应该是透明或淡黄色。如果尿液颜色像啤酒色或烟茶水,这可能意味着尿酸浓度过高,导致尿液中的酸性成分增多,与尿黄素结合后容易沉淀,加深颜色。

2. 尿液泡沫多且持久不散:泡沫尿通常提示尿蛋白偏高,这可能与尿酸长期刺激肾小管,导致滤过功能异常有关。特别是晨起的第一泡尿泡沫多,这可能是肾脏负担过重的一个信号。

3. 尿频、尿急但又尿不畅:尿酸在尿道或膀胱口附近析出结晶,可能像沙子一样堵住排尿通道,导致排尿不畅。这种情况在夏天尤其需要注意。

除了这些尿液的变化,您还提到了骨密度与尿酸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骨密度低的人群尿酸异常升高的发生率更高。这可能是因为骨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参与嘌呤代谢,如果骨代谢紊乱,会导致嘌呤物质堆积,最终尿酸升高。

此外,上文还提到了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对尿酸排泄的影响。长期焦虑、熬夜、喝咖啡等行为可能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总的来说,通过观察尿液的变化,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尿酸水平的异常。同时,也要注意骨密度、生活习惯等因素对尿酸水平的影响。如果发现尿液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尿酸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监测尿酸水平。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