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立夏之后,气温升高,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更大,因此在这个季节,除了按时服用药物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避免一些看似无害的行为对健康造成影响。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还要牢记“三不喝,四不宜”的健康生活准则。忽视这些细节,可能会导致血糖失控,甚至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三不喝是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严格遵守的禁忌。第一个“不要喝”是高糖饮料。
市面上许多饮料都含有大量的糖分,尤其是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运动饮料等。这些饮料虽然看起来清爽可口,但却是糖尿病患者的“大敌”。
含糖饮料能够迅速提高血糖水平,导致血糖波动剧烈,长此以往,容易引发血糖失控,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例如,糖尿病患者喝下一瓶含糖量较高的碳酸饮料,短短几分钟内,血糖便会迅速上升,给胰岛素分泌带来压力,长时间饮用这种饮料,胰岛素抵抗现象会加剧,导致病情的恶化。
为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无糖茶水、矿泉水或者自制的淡茶水作为日常饮品。
如果需要口感,可以在饮品中加入少量的蜂蜜或甜味剂,但也需要谨慎,避免甜味剂过多导致过度依赖糖分。
同时,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养成每日充足饮水的习惯,以帮助身体维持正常的代谢,并避免因脱水而引起血糖波动。
第二个“不喝”是酒精饮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酒精是一个危险的敌人。酒精会直接影响肝脏对葡萄糖的代谢,导致血糖控制困难。

尤其是在空腹状态下饮酒,酒精会抑制肝脏糖原的释放,造成低血糖的风险。而如果是高糖酒精饮品,血糖升高的可能性也不小。
例如,啤酒和甜酒等高糖酒精饮品,可能使得血糖急剧上升。此外,长期饮酒还可能加剧糖尿病并发症,导致肝脏损害、神经损伤等问题。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饮酒,如果确实需要饮酒,必须严格控制饮酒量,并确保饮酒后及时监测血糖。
第三个“不喝”是咖啡因饮品。咖啡、浓茶等含有较多咖啡因的饮品,虽然对提神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摄入过多咖啡因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导致血糖波动。

研究表明,咖啡因会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促进肝脏释放糖分,导致血糖暂时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等含咖啡因的饮品。
如果有喝茶和咖啡的习惯,最好选择低咖啡因或无咖啡因的饮品,以免影响血糖的稳定。
除了“三不喝”,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四不宜”。第一个“不宜”是过量摄入高脂肪食物。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要特别小心。
尤其是动物脂肪和反式脂肪,这类脂肪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影响血糖控制。
肥胖本身就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因,过量的脂肪摄入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控制效果。

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多选择植物性油脂,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同时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以帮助控制体重和改善血糖水平。
第二个“不宜”是摄入过多的加工食品。现代人由于工作繁忙,很多人依赖方便面、速冻食品、即食食品等加工食品,这些食品虽然便捷,但其中含有大量的盐、糖和反式脂肪,长期食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不利。
加工食品中的高盐、高糖、高脂肪成分会导致血糖波动,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增加肾脏负担,并可能引发高血压等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多选择天然的、新鲜的食物,保持饮食的多样化和营养均衡。
第三个“不宜”是暴饮暴食。虽然糖尿病患者并非必须完全戒掉美食,但暴饮暴食却是最大的禁忌。大量的食物摄入会让血糖急剧升高,增加胰岛素的负担,导致血糖波动。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常常因为饮食不当引发高血糖,严重时会导致急性高血糖反应,甚至昏迷。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进餐时要保持定时定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建议分餐食用,少量多餐,以帮助稳定血糖。
最后一个“不宜”是久坐不动。久坐不动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隐患,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久坐不动尤其危险。
研究表明,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影响血糖控制。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消耗多余的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体重管理。
因此,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骑车、游泳等,帮助调节血糖和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

立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会更为明显。
除了按时服药和定期监测血糖外,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运动和作息等方面的调整,对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不仅要牢记“三不喝,四不宜”,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避免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