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墓:地下的热闹世界
汉墓众多的原因
汉高祖崛起于丰沛,给徐州带来了无比灿烂的两汉文化。东汉时,楚国改封为彭城国、下邳国,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境内先后有22位诸侯王,加之几百年间产生的藩王世系、官僚贵族,使得徐州地区的汉墓不计其数。自50年代以来,已有近3000座汉墓被发现。
部分知名汉墓介绍
龟山汉墓
龟山汉墓是徐州诸多汉墓中名气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确定了主人的汉墓。1981年2月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时发现,4年后文物普查通过一枚龟钮铜印确定墓主人为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他的曾祖父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徐州第一代楚王。该墓在一座山开凿了两个墓穴,南边是刘注,北边是他老婆,并列相通。墓内面积大且精装,有主卧室、客厅、马厩、厨房等15间大小配套的房间。不过该墓也存在诸多未解之谜,比如沿中线开凿的两条墓道有1/10000的精度,26块6 - 7吨重的塞石严丝合缝地怼进墓道,以及楚王迎宾的影子是如何形成的等。由于墓中有“楚古(故)尸(夷)王通于天述……”这样类似“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信息,导致墓在1981年和1992年发掘时,里面的东西基本上都被搬空,只留下一些玉器、鎏金铜熏、鎏金车饰、陶俑及麟趾金等在序厅内展示。
狮子山楚王陵
徐州东郊4公里处的狮子山,因状若雄狮而得名。经过长时间寻找,最终在1991年于一户人家中发现主墓。1994年正式发掘,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网上大多数资料认为墓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刘戊,他在位时勾结吴王刘濞起兵造反,即“七国之乱”,最后兵败自杀。该墓巨大的天井相当于给盗墓贼修了一条“高速公路”,盗墓贼通过盗洞进入主墓,打开棺椁,将尸骨拉出来踢得四分五裂,楚王身上的金缕玉衣金线被抽光,只剩下几千枚玉片散落一地。后来徐州博物馆花费两年多时间将其修复完成,成为馆里的镇馆之宝,它有玉质最好、玉片最多、工艺最精等多个国内第一的美誉。主墓室虽被盗,但盗墓贼情急之下漏了三间耳室,徐州博物馆镇馆之宝S形玉龙佩就是在此处发现的。围绕着楚王陵还有楚王后陵、汉画像石长廊、汉兵马俑博物馆以及水下兵马俑博物馆等。
北洞山楚王陵
相较于龟山、狮子山的楚王陵,北洞山楚王陵距离市区比较远,位于铜山区茅村镇的一个村子上,旁边是京杭大运河。该墓采用了复式结构,下面是凿空的石室,上面用夯土弄了很多屋子,完全仿造主人生前的居住条件。与狮子山楚王陵相比,这里可谓是精装修,比如主室墙面先用石粉涂平,漆后再涂朱砂,防腐防潮。尽管经过盗墓贼“光顾”,但仍遗留下来不少诸如金带钩、铜编钟、门锁铺首、弩机箭头之类的小物件,还有几十片散落各处的金缕玉衣的玉片,这是墓主人楚王身份的铁证,只可惜很不完整,没法复原。
汉墓体现的徐州汉文化价值
徐州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集萃地,现存汉画像石总数2800余块,是国内收藏汉画像石最多的城市,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汉代三绝”名扬海外。徐州系列楚王陵墓的发掘,大量汉代物质文化遗存的面世,在全国探索汉文化的进程中地位十分突出。在汉文化传承保护方面,徐州将汉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举办“汉文化进课堂”研讨大会,推进“汉文化校园行”系列活动等;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方面,推进“大风歌城项目”建设,整合景点构建徐州大都市文化圈,打造汉文化数字资源库等。这些汉墓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徐州打造“世界级汉文化名片”的重要基石。
以上内容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