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1阅读
  • 2回复

[猎奇]尧帝也有黑历史?专家考察千年古墓,刷新人类对夏朝的认知 [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958
金币
30793
道行
37009
原创
2157
奖券
4449
斑龄
131
道券
902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900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4-21



专家考察千年古墓,意外发现尧帝也有黑历史,刷新了人类对夏朝的认知。那么,尧帝究竟做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为何千年之后专家会称夏朝的建立纯属意外?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纪录片,探寻千年古墓隐藏在背后的秘密。



众所周知,陶寺遗址是华夏文明源头之一,为华夏储存了珍贵的历史文物。陶寺遗址位于中国黄河中游地区,它是以龙山文化陶寺为类型的遗址。除此之外,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历史文化。那么,陶寺遗迹中又存在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首先,陶寺遗址文化与庙底沟二期文化并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陶寺文化起初是以宫殿规模庞大,建筑恢宏著称于世,而庙底沟二期文化到现在也都没有发现城址的痕迹,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其次,陶寺遗迹文化在晋南地区与其它文化相比较,也显得很不一样。陶寺文化被研究出在早中期就有猪骨随葬的习俗,在贵族的陪葬品中总能找到猪颌或者整只猪的骨架。而远在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中也有猪随葬的习俗,不过晋南地区在陶寺文化兴起之前都没有这个习俗。



在古籍《帝王世纪》中就有记载:尧最初封为唐,定在中山唐县这个地方。后来迁徙到晋阳,到成为天子定居在平阳。同样在《山西通志》中也有提到,尧受封于唐,到十五年间,改国号为唐,所以又被称为陶唐氏。不仅这两部书有记载关于尧的事迹,其它古书也有。虽然众多文献记载有差异,但对尧都平阳却是无异议的事情。

不仅这些古代文献有记载,出土的文物也可以作为证明。高领折肩壶等文物的出现反应了陶寺文化的存在,而且在尧王城遗址中也有体现。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带领众多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在古书和实地考察的帮助下最终得出结论,尧帝的城都是陶寺。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重视,考古专家对这些文物研究后都证实陶寺不是尧部落的发源地。因此,可以断定尧是在后来赶走了庙底沟二期族群,然后才占领了平阳。



在早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就通过对比陶寺早、中晚期墓葬出土人骨和人类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从而得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结果:陶寺早期人群和中晚期人群来自不同的族群部落。还有一种迹象表明尧帝并非是和平迁居到陶寺,而是用了武力强取豪夺的手段,强行占据了平阳,再收服臣民,建立城都。

这就是我们上文所提到的在考古挖掘中并没有找到能证明庙底沟二期文化与庙底沟文化有关联的主要原因。因此,尧帝的这段黑历史显然跟我们从儒家典籍中认识的上古圣王不一样。那么,很多人会认为问题来了,尧帝究竟是推翻了谁呢?



其实在《逸周书》中就有记载,陶唐氏灭掉的是西边的夏部落,而且夏部落并不擅长武力,在部落战争中毫无优势。如果说尧是陶寺文化的创始人,那么《逸周书》中记载的夏部落就极有可能就是庙底沟二期文化族群。因此,史书记载中的西夏部落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所熟知的夏朝。

其实以夏鲧为首的夏部落在晋南地区创造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并且带领族人生活在陶寺一带,生活一直过得很安逸。而夏部落长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导致城墙没有修复,武士的位置没有人能够担任。结果被外来的尧帝武力所占领,原来的臣民遭到了驱赶。



在那之后,夏鲧不得不带领族人逃往豫西去保存国力,而后建立崇国,对尧俯身称臣,被封为“崇伯”。但舜帝成为统治者后,就以夏鲧治水无功的借口将其流放羽山身亡。

在鲧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大禹改变了以前夏族群性子仁善,怯怯弱弱的性格,积极训练军队,存储粮草,努力提高夏族部落的综合国力,将夏朝的实力提升到顶峰,到后面通过逼舜让出皇位、杀防风氏、征三苗等一系列军事活动,稳定了国家内部和外敌,最终奠定了夏王朝的基础。



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尧帝以武力占领了晋南,夏族部落的人可能认为是受到了侮辱,所以一改之前只会享乐的状况,修复武装设备,迁徙河南,才有了之后的夏朝。因此,后面才会有考古专家经过研究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夏朝的建立,纯属一种意外。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9245
金币
126659
道行
20023
原创
757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94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2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4-18
尧帝黑历史与夏朝认知的刷新
陶寺遗址的关键发现
陶寺遗址位于中国黄河中游地区,是以龙山文化陶寺为类型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历史文化。众多专家学者在古书和实地考察的帮助下得出结论,尧帝的城都是陶寺,但陶寺并非尧部落的发源地。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通过对比陶寺早、中晚期墓葬出土人骨和人类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得出陶寺早期人群和中晚期人群来自不同的族群部落。同时,考古发掘中没有找到庙底沟二期晚期和陶寺早期有明显承继关系的遗存,这表明尧帝并非和平迁居到陶寺,而是采取暴力手段,强行占据此地,修筑城邑、宫殿。

尧帝“黑历史”的记载
在古籍《逸周书》中有记载:“昔者西夏性仁非兵,城郭不修,武士无位,……唐氏伐之,城郭不守,武士不用,西夏以亡”。这段记载透露关键信息,一是被陶唐氏灭掉的是西边的夏部落;二是夏部落并不擅长武力,甚至不修城邑。如果尧帝被证实是陶寺古城的创始者,那么《逸周书》记载的“西夏”很可能就是被尧帝驱逐的庙底沟二期文化族群,事实上庙底沟二期文化也的确没有发现城邑。 这与儒家所宣扬的上古圣王形象差异很大,传统儒家思想将尧帝塑造成仁德的化身,而此次发现的尧帝用武力强占平阳的情况,就是所谓的“黑历史”。

对夏朝认知的刷新
最早生活在陶寺一带的是以夏鲧为首的夏部落,他们在晋南地区创造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在陶寺一带的庙底沟二期文化消失后,豫西地区出现了庙底沟二期谷水河类型,此后又形成了王湾三期文化,也就是夏文化。 可以说,如果不是尧帝强占晋南,夏部落恐怕还会在当地尽享安逸,不修武备,也就不会向河南迁徙,更不会有后来的夏朝。所以专家认为夏朝的建立纯属意外,此次发现刷新了人类对夏朝的认知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5353
金币
95080
道行
1988
原创
2393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8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18
根据上文提供的信息,尧帝不为人知的事情主要涉及了其对庙底沟二期文化族群的武力征服。以下是尧帝所做的事情以及为何专家会称夏朝的建立纯属意外的解释:

1. 尧帝的武力征服:
   - 根据考古发现,陶寺早期人群和中晚期人群来自不同的族群部落。这表明尧帝可能并非和平迁居到陶寺,而是通过武力手段占领了平阳,并收服了当地的臣民,建立了城都。
   - 尧帝占领陶寺后,赶走了原本居住在此的庙底沟二期族群,这一行为与儒家典籍中描述的上古圣王形象不符,因此被认为是尧帝的“黑历史”。

2. 夏朝的意外建立:
   - 夏部落在晋南地区创造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并生活在陶寺一带。由于长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夏部落的城墙没有得到修复,武士位置空缺,最终被尧帝武力占领。
   - 夏鲧领导的夏部落逃往豫西保存国力,并建立了崇国,对尧俯身称臣。舜帝时期,夏鲧因治水无功被流放至羽山身亡。
   - 夏鲧的儿子大禹改变了夏族的性格,积极训练军队,提高国力,最终通过一系列军事活动稳定了国家,奠定了夏王朝的基础。
   - 因此,考古专家认为夏朝的建立是因为尧帝的武力占领晋南,迫使夏族改变生活方式,修复武装设备,迁徙河南,从而意外地建立了夏朝。

综上所述,尧帝不为人知的事情主要是其对庙底沟二期文化族群的武力征服和占领,而夏朝的建立则是由于这一系列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夏族改变其生活方式和策略,最终意外地建立了夏朝。这些发现刷新了人们对夏朝的认知,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