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展”中,网络文学成就部分展示了几部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文学作品,其中包括猫腻的《庆余年》、齐橙的《大国重工》和今何在的《悟空传》。这些作品不仅在网络文学领域内具有重要地位,也对整个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社区性和交互性。网络文学不仅仅是作品本身,还包括围绕作品的广泛互动。这种互动氛围类似于“唱卡拉OK”,作家和读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自娱自乐,互相交流。网络文学产生于互联网带来的次生口语文化之中,与口头传统具有相似性,现场表演与群体氛围非常重要。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其动态性。网络文学总是处于变动之中,面临着被修改的境况,作为不断延伸的存在。这种动态性与经典的固化、静止观念相悖。网络文学的力量来自其变形的能力,故事会不断地被重新置入语境,不断地被改编。
从网络文学的动态性来看,中国网络文学与西方超文本文学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虽然超文本文学是将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元素编织成动态网状结构,赋予读者参与情节走向的选择权,但中国网络文学同样与网络密不可分,同样是血肉一体。中国网络文学离开网络同样无法生成,不会有作者、读者群体的线上交互,不会有网上衍生的文本链条。
因此,我们不能以经典这个观念来理解网络文学,而应该将其视为一个个虚拟性的文学社区。这种观念的转变意味着文学观念的转变,从经典性转向社区性、交互性。经典强调的是意义、符号的阐释,而社区性、交互性突出的是文学的游戏性。在数字时代,我们需要创作出好的文学,但更需要意识到这种“好的文学”是依赖于交互性、游戏性而存在的,是在社区中、交互中生成与发展的。
总之,在“新时代文学展”中展示的网络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网络文学的创作成就,也反映了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的特点。网络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性、交互性,这正是数字时代新的文学使命与未完成的任务。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社区性、交互性对数字时代文学的意义,以超越资本的目标来重新组织文学平台,建构具有公共性的文艺社区,为未来的文学事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