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阅读
  • 2回复

[健康饮食]我国越来越多的人确诊胃癌!医生告诫:4种食物,再香也要管住嘴[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8966
金币
2210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0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3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15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5-04-15) —

“为什么胃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不断攀升?”
作为一名在医院工作多年的医生,我常常在病房中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无数次查房和与患者的接触,我意识到饮食习惯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到底有哪些看似无害却潜藏着巨大危机的食物,我们应该警惕呢?

发酵淀粉类食物
很多人以为只有重口味、辛辣或腌制的东西才容易刺激胃,其实我见过不少患者,长期吃一种食物,胃却悄悄出了问题。
这类食物就是:反复发酵或存放过久的淀粉类主食,比如长时间存放的米饭、变质但没察觉的馒头、甚至放久了带点酸味却被继续蒸一蒸就吃下去的包子。

这类东西看起来没坏,闻起来还带点“熟悉的香”,但胃粘膜可没这么“坚强”。
有个从事建筑行业的患者,由于生活节奏快,每天吃饭都很赶,最常见的操作就是前一天剩的饭菜放冰箱,第二天微波炉一热就算一餐。
刚开始几年没事,后来出现反复胃胀、嗳气,以为是胃炎,结果做胃镜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了早期癌变的迹象。

医学上有研究发现,长期吃发酵变质的淀粉类食物,会让胃部长期暴露在有害微生物代谢产物当中,尤其是某些霉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很容易破坏胃粘膜的屏障功能。
所以不要以为“饭菜不浪费”是美德,吃下去的每一口都要对自己的胃负责。

食物高温焦化
说到“焦香”两个字,很多人立刻能想到锅巴、煎饼、烧烤、香煎馒头片之类的东西,那种表面微焦、闻起来特别有食欲的气味,简直让人难以抗拒。
但这种焦香背后,其实是食物在高温状态下发生的一种“美拉德反应”,这个词听起来高大上,但它产生的某些物质,对胃粘膜的刺激其实很强。

尤其是经常摄入的话,会增加胃部慢性炎症和细胞突变的风险。
我接诊过一位写字楼工作的女性,她每天早餐最爱吃的就是那种用油煎得又脆又香的鸡蛋灌饼和焦脆的吐司。她从不觉得这种吃法有问题,甚至认为比吃油条健康。
但几年后,她开始频繁胃痛,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有明显萎缩,属于癌前病变。
她自己也没想到,那个“脆香”的口感竟然带来这么大的健康代价。

研究发现,那些焦化后的淀粉类食物,如果摄入频率太高,会引发胃部慢性损伤,尤其是在空腹吃的时候,胃酸分泌正旺,这些化学反应后的物质进入胃里,对黏膜层的刺激就更直接、更猛烈。
更要命的是,这类食物吃下去时几乎不会有任何不适感,很多人长期吃,等身体有了反应再去检查,往往已经晚了。
所以别再迷信那点“焦香”了,该柔软就柔软,该水煮就水煮,才是给胃最真实的安全感。

加热过头的剩菜
有些家庭的饮食习惯就是“隔夜菜不浪费”,早上起来热一热接着吃,不少人甚至觉得,这样能省时间还不浪费粮食。
但剩菜经过反复加热,尤其是带有大量蛋白质和调味料的菜肴,会产生一种叫做“亚硝酸盐”的物质。
这个东西在胃里会和蛋白质代谢物结合,可能产生致癌物,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研究已经给出的明确结论。

我记得有个做行政工作的患者,每天早晨上班前太忙,干脆把头天晚上的菜热一热配点饭草草了事,连着几年几乎没换过这个模式。
他自以为饮食规律,生活健康,但检查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胃部黏膜有弥漫性肿胀,伴随细胞不典型增生。这在医学上就是癌变的“前哨信号”。

虽然不是所有的剩菜都有问题,但只要存放温度不稳定、加热次数太多,就容易让这些看不见的有害物质积累。
而我们的大脑对这种风险是没有“感知机制”的,嘴巴吃进去时觉得是熟的、热的,就认为没问题,结果胃部长期承受这些看不见的攻击,就可能会一步步走向胃癌的边缘。
说到底,不是所有的节俭方式都值得坚持,尤其是在健康面前,一口不新鲜的菜,可能是一口损伤胃的“慢性毒药”。

精加工“粗粮食品”
这几年粗粮风刮得特别猛,超市货架上各种杂粮饼干、燕麦曲奇、全麦面包应有尽有,很多人一看包装上写着“高纤维”“有益消化”就大肆采购。
但这些食品真的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健康吗?
我必须泼一盆冷水:不少所谓的“粗粮”食品其实加了很多糖、香精和油脂,甚至为了口感把纤维打得特别碎,已经失去了粗粮本来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长期大量吃这些“半假粗粮”,其实对胃是个很大的负担。
我接诊过一位财务行业的年轻人,长期久坐、肠胃本就偏弱,他为了控制体重,每天早饭和午饭中间都靠“杂粮能量棒”顶饿。
时间久了他开始频繁胃胀、反酸,后来做胃镜发现胃体已经有浅表性胃炎和部分糜烂区域。
最讽刺的是,他以为自己吃得很“健康”,其实胃正在悄悄“抗议”。

研究发现,真正对胃有益的粗粮必须是未经高度加工、结构完整、膳食纤维足够大的那种,比如整粒燕麦或糙米。
而市面上很多“粗粮饼干”只是包装得像粗粮,实际上精制程度高、纤维颗粒小,不仅刺激胃,还可能吸附胃酸,造成胃部过度蠕动,引发不适。

长期下去,这种“健康伪装”可能反而成为促使胃癌发生的“推手”。
所以别被标签骗了,看清真正的成分表和加工方式,比相信广告词靠谱得多。
胃癌并不是某一天突然降临的,它是从一口口食物中慢慢累积的结果。

我们总以为只有辣的、咸的、不干净的食物才容易伤胃,却没意识到,很多“看起来没问题”的吃法,其实正是风险的来源。
管住嘴,不是要过清苦日子,而是要让每一口食物都经得起胃的“检验”。
胃是一切健康的起点,别让它悄悄走上不归路。
1条评分金币+23
妞妞乐乐 金币 +23 - 10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8000
金币
114789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71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10
我国胃癌高发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医生建议以下4种食物需严格控制摄入量,即使再喜欢也要管住嘴:

一、烧烤类食物
烧烤过程中高温和明火会产生多环芳烃、杂环胺、丙烯酰胺等强致癌物,长期摄入会损伤消化道黏膜,增加食道癌、胃癌、结肠癌风险。尤其烤焦部分致癌物浓度更高,应避免食用。

二、腌制食品
包括咸鱼、泡菜、腊肉等。腌制过程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胺,与胃酸反应生成致癌物,直接破坏胃黏膜并诱导细胞突变23。研究发现,长期食用腌制食品者患胃癌风险比普通人高3倍以上。

三、油炸食品
高温油炸会产生丙烯酰胺、反式脂肪酸等物质。前者破坏DNA结构,后者引发慢性炎症,共同促进癌细胞增殖。特别是反复使用的油,致癌物含量更高。
四、加工肉类
火腿、香肠、培根等含大量亚硝酸盐和多环芳烃,长期食用会导致胃黏膜持续受损。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加工肉类列为1类致癌物,明确其与胃癌关联。

其他关键风险提示
高盐饮食:每日盐摄入超6克会显著刺激胃黏膜,与浙江、福建等胃癌高发区居民嗜食咸鱼等习惯相关。
剩饭剩菜:长期食用霉变或存放过久的食物可能摄入黄曲霉毒素,增加癌变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该细菌被列为胃癌I类致癌原,建议感染者及时治疗并定期胃镜检查

胃癌早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上腹部疼痛:多数胃癌患者患病初期会出现上腹疼痛症状,进食后尤为明显和加重,疼痛规律多与消化道溃疡引起的疼痛类似。疼痛性质多样,如胀痛、钝痛、隐痛等,且常无特异性,可时隐时现、长期存在。少数溃疡型(Ⅱc型和Ⅲ型)早期胃癌可有溃疡样症状,呈节律性疼痛、反酸,内科治疗可缓解。此外,若发生急性出血,会出现突发剧痛。

上腹不适:表现为胃部饱胀、食后胃部不适、轻度胃痛等,还可能伴随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将近50%的胃癌患者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症状,部分患者因进食过多会引起腹胀或腹痛而自行限制进食。原因不明的厌食和消瘦,可能是早期胃癌的初步症状。
消化不良:包括腹胀、胃脘饱胀等,部分早期胃癌患者会出现轻度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轻微疼痛、恶心等,但这些症状并非胃癌特有,也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甚至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

恶心、呕吐:主要是肿瘤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所致,早期即可发生,胃窦部癌还可能出现幽门梗阻的症状。
腹泻:可能与胃酸过低有关,大便可呈糊状甚而可有五更泻。晚期胃癌累及结肠时常可引起腹泻、鲜血便等,但部分患者在早期也可能出现经常性腹泻症状,当患者出现经常性腹泻并且大便颜色改变时,需及早进行检查。

全身症状
体重减轻:胃癌属于消耗性疾病,癌细胞扩散发展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功能,导致饮食下降,机体所需营养成分不足,容易导致体重减轻。另外,癌细胞增长繁殖会消耗机体的大量能量,摄入不足、能量消耗过多会使机体逐渐消瘦。若患者在3 - 6个月内体重明显下降,需引起重视。
大便带血:约20%左右的胃癌患者会出现大便带血症状,主要是由于癌细胞的扩散发展破坏血管导致出血。除大便带血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粘液黑血便,有些患者早期出血较少,只能通过电子胃镜检查或大便潜血才可发现。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胃癌患者一般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大多数患者除全身情况较弱外,仅在上腹部出现深压痛。而且早期胃癌症状常不典型,容易与其他胃部良性疾病相混淆,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诊断

胃癌筛查的重要性
提高生存率
早期胃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常常忽略症状或将其误认为是普通的胃部不适。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胃痛、消瘦、乏力等症状。到了晚期,胃癌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治疗难度大大增加,生存率大幅降低。而通过筛查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胃癌病变,及时进行治疗,增加治愈的机会。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可以大大提高,甚至有时候用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就可以把癌细胞全部消灭,进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胃癌来说,通过筛查手段(如胃镜检查)发现病变后,能及时进行活检确定病理性质,这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以胃镜检查为例,其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可疑区域,医生可以取一小块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详细分析,这种方法能准确区分良性与恶性病变,避免误诊或漏诊。根据准确的病理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提高治疗和生存质量。

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胃癌筛查有助于识别出胃癌高危人群,对于这类人群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例如,通过幽门螺杆菌检测,若发现感染,可及时进行治疗,以减少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胃癌的可能性。另外,对于有胃癌家族史、长期高盐腌制饮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通过筛查可以提醒他们改变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达到预防胃癌的目的。

早诊早筛早治是关键
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民众并不了解肿瘤筛查的益处,对于胃镜检查等筛查方式仍存有顾虑,导致很多患者发现时胃癌病期较晚,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而早诊早筛早治是提高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关键,通过积极的筛查,可以改变这一现状,让更多患者受益
1条评分金币+7
妞妞乐乐 金币 +7 - 10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3506
金币
80818
道行
1980
原创
2377
奖券
2601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57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1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4-10
您提到的这些因素确实是导致胃癌发病率攀升的重要原因。饮食习惯对胃癌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以下是一些看似无害,却潜藏着巨大危机的食物,我们应该警惕:

1. 反复发酵或存放过久的淀粉类主食:如长时间存放的米饭、变质但没察觉的馒头、放久了带点酸味却被继续蒸一蒸就吃下去的包子。这些食物可能含有有害微生物代谢产物,破坏胃粘膜屏障功能。

2. 高温焦化的食物:如锅巴、煎饼、烧烤、香煎馒头片等。高温下的“美拉德反应”产生的某些物质对胃粘膜刺激很强,增加慢性炎症和细胞突变的风险。

3. 加热过头的剩菜:剩菜经过反复加热,尤其是带有大量蛋白质和调味料的菜肴,会产生亚硝酸盐,与蛋白质代谢物结合可能产生致癌物。

4. 精加工的“粗粮食品”:很多所谓的“粗粮”食品实际上加了很多糖、香精和油脂,失去了粗粮本来的作用,对胃造成负担。

除了这些食物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1. 高盐饮食:高盐饮食与胃癌、食管癌等癌症关系密切,盐分过高的饮食环境容易刺激胃部,导致胃部炎症,甚至是癌变。

2. 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酒精本身就是公认的致癌物,尤其是吸烟,更是导致肺癌、喉癌、口腔癌等癌症的最大原因之一。长期吸烟会使体内的致癌物质不断积累,这些有害物质通过血液循环,破坏身体的细胞,改变细胞的DNA,最终导致癌变。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够引起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细菌,长期感染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4. 遗传因素: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患胃癌的风险更高。

5. 不良饮食习惯: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

因此,预防胃癌需要从改善饮食习惯做起,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同时,定期体检,及时筛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部疾病,也非常重要。只有综合防控,才能真正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建议,欢迎随时问我。
1条评分金币+6
妞妞乐乐 金币 +6 - 10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