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三月三——被遗忘的中国古代最浪漫的节日 [1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0729
金币
24262
道行
37009
原创
2123
奖券
4349
斑龄
130
道券
849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853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4-05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9:32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不仅是官方指定恋爱日—中国最早的情人节、女儿节、桃花节等,也是轩辕黄帝的生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最重要的节日......



古人如此形容上巳节: “上巳良辰近,三春淑气妍。秾花轻著雨,细柳淡笼烟。燕翦当风掠,莺梭拂露穿。”如此佳节,有许多浪漫,非常独特。今天,书友们共同抄录上巳古诗词,与古人一起度过这个节日。

古诗词里的上巳节



上巳节的来源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这天人们都会去水边祭祀。 汉代时定为节日。《后汉书·礼仪志上》中记载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关于上巳节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观点一:始于殷周



农历三月,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 有人认为这种习俗活动远在殷周时就已形成,朝廷还专门设置女巫之职进行主持。

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见见阳光,所谓“禊”即“洁”, 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除致病因素的仪式,以祈求福祉降临。

观点二: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



有人根据《诗经》相关内容推测,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兰草香气袭人,被视为灵物。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进行斋戒,其中最好的洗浴方式为“兰汤沐浴”。于是兰汤、兰草便与神灵有了联系。当兰汤沐浴成为一种辟邪法术时,这种沐浴活动就必须由专职的女巫进行组织和领导。三月上巳到河边洗除邪秽的“祓禊”风俗,从起源上看正与兰汤辟邪术密切相关。

观点三:起源于生殖崇拜活动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先民的生殖崇拜活动。祓禊活动本是男女春日相欢、妇女祈孕的信仰行为,而持兰草或香薰草药沐浴,都有唤起欲的作用。水是神秘的感生物质,妇人临河不仅欲洗去冬日的尘垢,同时也盼触水感孕而得子。

观点四:起源于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



还有认为上巳节是起源于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不管上巳节起源何处,这个节日的主要功能比较确定,主要有两项:祓禊(fú xì)和男女相会。

上巳节历代发展



先秦时代

通过沐浴洗濯而祈求达到消灾去病目的的风俗已相当盛行。

春秋时代

《诗经·郑风·溱洧》中描述了少男少女趁祓除时相爱之事。

魏晋以后

由于当时社会中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风尚,对人们而言,上巳节祓禊的意义大大减弱,而迎春赏游之意越发浓郁。此时文人墨客最喜欢曲水流觞,即禊饮。

唐朝

上巳成为当时隆重的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祓禊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

宋代以后

三月三上巳节在北方突然销声匿迹,不见于文献记载。但在南方的部分西南地区依旧流传。

1930年至今日

1930年,民国政府曾下令废“上巳”之称。而三月三节,仍广泛传于民间。

时至今日,也只有少数地区还依稀保留着上巳节的古老风气。

上巳节的别称

女儿节



三月三又叫女儿节,也叫“桃花节”,是一种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笄礼”。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

中国最早的情人节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至唐朝,杜甫那句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将其摇曳绮丽之风情烘至高处。

古诗词里的上巳节



1、最无邪的上巳诗: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郑风·溱洧

溱(zhēn)与洧(wěi),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jiān)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三千年前的郑国,有两条河,一条叫溱河,一条叫洧河。

上巳节来了,春光明媚之时,男男女女们都出城游玩,他们戏谑着,赠对方以芍药,是那么欢喜。

古时三月三,人们会来到河边清洗沐浴,他们相信,河水能洗去身体和心灵上的污浊,灾厄和疾病会随水流走。

这种风俗被称为“祓禊【fú xì】”。

经过一冬的寒冷,一冬的蛰伏,在春日明媚之时,洗去身体的尘垢,也给一年一个新的开始。

上巳节,是一个新的开始,此后,春天的明媚将照耀在身,春天的美好已在路上。

2、最热闹的上巳诗: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

上巳

唐·崔颢

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

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

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

在唐朝时,上巳节就已经是隆重的节日了,人们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恣意地过着美丽的春天。

上巳节时,长安人在曲江游春,倾城而出,热闹非凡。

崔颢说,一到了春天,一到了上巳节时,整个长安城的人都倾城而出,一大早上,就开始“祓禊【fú xì】”。

马车一定要停在水边,奏乐声震于天,一定要把尘土惊起来。

池边飘拂的柳树,遮住了那行走的人和马,在浮桥上看去,到处人山人海。天色晚了,可大家却说天气还早,都往九龙渡口去开始了新一轮的游玩。

一年之中,总有一天,放下工作,入下忧愁,好好的游玩放松一下,而后,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3、最简柔的上巳诗: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

三月三日诗

西晋·陆机

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

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

魏晋时,上巳节改为三月三。

每到这一天,人们来到郊外游玩,水边饮宴,已经成为上巳节的习俗。

在陆机看来,已经是暮春时节,天气温和,春风柔暖,所有的一切,都值得喜欢。

在这个吉利的日子里,人们走到黄河边上,清洗掉身上的污秽。

简短二十字就直述了上巳节的主要习俗——祓禊。

古人固执的相信,春天洗沐,一切污秽、坏运气都会随水流走,然后一切都是顺顺利利的。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上巳节得到最好的体现。



4、最感慨的上巳诗: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三月三日怀微之

唐·白居易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白居易最爱的人是谁,除了妻子,应该就是元稹了吧。

这一年的上巳节,白居易又想起了元稹。

岁月不饶人啊,壮年的岁月早已逝去,最令白居易想念的是什么呢?

那一年,白居易和元稹同为校书,从此,两人结为朋友,每一年的上巳节,两人一起喝酒度过,真是快乐。

可而今呢?又是一年上巳到,而元稹却不在身边了。

无法与友人共醉,在白居易看来,是深深的遗憾。

所有的风景,因为有你,才有了意义。



5、最唯美的上巳诗: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三日寻李九庄

唐·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三月三时,大家都结伴游玩。

而常建却与众不同,他一个人划着小舟,却溪水边寻访一位好友。

雨刚停,在渡口,诗人荡着小舟,走过桃花岸,来到溪水前,终于到了朋友家。

即是访友,又是一场浪漫的春日旅程。

朋友住的地方,有桃花,有溪水,仿佛住在山水画中。诗人定是羡慕,才会寻访吧。

你所渴望的东西,也许就在一山一水,一静一闲之中。

6、最快活的上巳词: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采桑子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杭州西湖闻名天下,而欧阳修独爱的是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的春天有多美呢?

一到了清明上巳这些节日,西湖处处繁华热闹,拥挤的湖边吵吵嚷嚷,那是谁家的马车在争道。

热闹繁华持续到夕阳西下,人们玩累了,终于要回家了,游人连成一串,一路上都是戴花的人。

怪不得欧阳修游西湖游不厌,这里是那么热闹,那么有生气,处在一片繁华之中,很难不被其中的快乐感染。

如果你累了,就到灿烂的春日中走一走,到欢喜的人群里走一走,那么你一定会快乐起来。



7、最感慨的上巳词: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宋·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有一句曾说: 留下来的人,往往是最痛苦的。

是啊,经历了国破家亡后的李清照,痛苦地留在了人世间。

巨大的打击并没有击垮李清照。

时光在慢慢治愈伤痕,生活安定来了,碰到了上巳节,总是要乐一乐的。

李清照请来了亲人,举行宴会,共度上巳。

可再快乐的节日,依然难掩悲伤,她梦到了汴京,那熟悉的街道还是老样子。

算了,别想了,还是想点开心的事吧。看,这宴席菜式还算可口,姑且摘一朵花插头上吧!

所有的强颜欢笑只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悲伤。

所有的悲伤,所有的痛苦,都是人生中宝贵的经历,正是它们,组成了丰富的人生。



8、最治愈的上巳诗:春气侵脾久在床,开门桃李著泥香。

上巳日久病不出示儿侄二首 其一

宋·苏辙

春气侵脾久在床,开门桃李著泥香。

牛鸣颇觉西湖近,凤去长怜北榭荒。

欲出老人无伴侣,退归诸子解农桑。

南邻约卖千竿竹,拄杖穿林看笋长。

苏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他病了很久,春天到了,上巳是一个很热闹的日子,他打开门,闻到桃花李花落入泥土的芳香。

他想出去走一走,可是,无人相陪。儿孙们都各自忙着。

忽然,他听到邻居约人卖竹子,他家的竹了千竿之多。

爱热闹的心驱使着他走出来,拄着拐杖,在竹林中的笋长得那么长。

那清新的空气,清嫩的竹笋,一定治愈了苏辙吧,久病的身体一定也好了许多。

一个人很累时,总要自己学着治愈自己。

9、最哲理的上巳词: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宋·苏轼

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郑淇水入城。

东武城南,新堤固、涟漪初溢。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和一众名士在会稽兰亭集会,留下曲水流觞的佳话。

熙宁九年,苏轼在密州任职,到了三月三,他在密州城南组织了场曲水流觞。

看今事,怀古事,苏轼想起了永和九年的那一场曲水流觞,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呢?苏轼思索着。

当日满座都是高洁豪畅的名士,而今只有长竹满山岗,往日的陈迹,已经无处寻觅了。

同样是上巳,同样是曲水流觞,可是人却不是那一群人了。

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沉痛,影响着每一个人。

人世间,最难把握,最易失去的,就是时间 。

10、最闲适的上巳词: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

浣溪沙·上巳

明·杨基

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

闲来水上踏青阳。

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

水流花落任匆忙。

明朝时,上巳节依然是游春的重要节日。

春天到了,装扮一新的女子们来到郊外,踏青赏花。

春风温和,日子和暖,大家都出门游玩作伴。日长无事,心中安逸,任花儿飘落,任时光匆匆。

真想所有的时光都如今天这般呀,安逸,闲适。

每一个和暖的日子,都是上天的恩赐,如果一定要给们做一个注脚,那就是珍惜。

春天里,有阳光,有花香,有人陪,就是人间好时光。



人间最美三月三,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

恣意地看每一朵花开,享受春日里灿烂的暖阳,那么,所有的花开就都有了意义。

今天是三月三,愿所有人都拥有一个诗意的春天,拥有一段诗意的人生。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0847
金币
60499
道行
1977
原创
2368
奖券
2519
斑龄
32
道券
90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0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0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1:25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确实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这个节日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古代,上巳节有着多重含义,包括祓除不祥、男女相会等。以下是对您提到的几个方面的具体解释:

1. 恋爱日—中国最早的情人节、女儿节、桃花节: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记载,确实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这一天,青年男女会相约水边,互赠芍药,表达爱意。

2. 轩辕黄帝的生日:有观点认为上巳节起源于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3.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在西南地区,如苗族等少数民族也会庆祝三月三,这一天他们会举行各种传统活动和庆典。

4. 古诗词里的上巳节:古代诗人对上巳节有着丰富的描绘,如《诗经·郑风·溱洧》中描述了少男少女趁祓除时相爱之事,以及唐代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都展现了上巳节的浪漫和独特。

5. 上巳节的来源:关于上巳节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包括始于殷周、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起源于生殖崇拜活动等。

6. 上巳节历代发展:从先秦时代的沐浴消灾去病,到春秋时代的相爱之事,再到魏晋以后迎春赏游之意越发浓郁,唐朝时成为隆重的节日之一,上巳节的内容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7. 上巳节的别称:包括女儿节、桃花节等,是古代汉族少女的成人礼,也是男女相会的日子。

综上所述,农历三月三(上巳节)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体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26147
金币
98542
道行
20019
原创
753
奖券
4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341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4-0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0:42
三月三——被遗忘的中国古代最浪漫的节日
节日简介
三月三,又称上巳节,是中国古代最具情人节气质的节日之一。这个节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在古代,三月三是青年男女邂逅相恋的重要时刻,许多美丽的爱情故事都在这一天发生。

历史渊源
祓禊仪式
上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最初是一种水边祭祀活动,称为祓禊(fú xì)。在这个仪式中,人们会到水边沐浴,用兰草沾水洒身,洗去冬日的积垢与晦气,同时也是一种驱疫辟邪的活动。这个仪式不仅是卫生运动,更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敬畏。

文学记载
《诗经》中有记载,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边表达爱意、携手游春的故事。这首诗描绘了三月上巳节当天,一对青年男女在河边相遇、相识、相恋的过程,最终男孩送给女孩芍药花作为爱情的约定。在先秦时期,芍药花象征着爱情的约定。

浪漫习俗
曲水流觞
到了魏晋时期,上巳节逐渐转变为一种娱乐性的节日。其中最著名的活动是曲水流觞,即在水边宴饮,酒杯漂到谁面前,谁就要现场作诗。这种活动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才情,也增加了节日的浪漫气息。

芍药定情
上巳节还是古代的“情人节”。在这一天,青年男女会借祓禊的名义在水边相遇,互诉衷肠。如果女孩将芍药赠予心仪男子,而对方回赠香草,便成就了一桩风雅姻缘。

现代传承
尽管上巳节在唐代中期以后逐渐在中国消失,但其浪漫的习俗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得以保留。例如,广西壮族地区的“三月三”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青年男女通过对歌、抛绣球等活动表达爱慕之情,延续了上巳节的浪漫传统。

三月三,作为中国古代最具情人节气质的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浪漫情感。虽然这个节日在现代生活中逐渐被遗忘,但其浪漫的习俗和美丽的传说依然值得我们怀念和传承。

三月三的传统美食介绍
农历三月三,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畲族等民族隆重而盛大的节日,这一天有许多传统美食,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荠菜煮鸡蛋
将鸡蛋放入荠菜中加入水煮熟即可。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报春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鲜香可口、营养丰富的野菜。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五色糯米饭
做法:将糯米分别浸泡在不同颜色的植物汁液中(如枫叶汁染黑、红蓝草汁染紫等),浸泡数小时后捞出沥干,分层铺入蒸笼中蒸熟。
寓意:呈黑、红、黄、白、紫 5 种色彩,壮家人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在农历三月三等节日,可作赶歌圩食用,或用于祭祖祭神。
鼠曲草糍粑
和青团子是一个品种,用鼠曲草制作,里面可加入喜欢的馅料。

壮粽
用糯米、猪肉等食材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形似孕妇的肚子,有孕育下一代,生活延续的寓意,也有对生活越来越好的期盼。

莲花发糕
有黄色、白色等颜色,黄色发糕是最传统地道的做法。

蒿子粑粑
将蒿子去掉老叶洗净后,揉出汁水,再加上糯米粉和炒好的咸肉,用手按成一个个巴掌大的饼,蒸熟即可。

彩蛋
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碰彩蛋是广西歌圩的习俗,成年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如果姑娘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现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做法是将洗净的鸡蛋煮熟,然后染上染料即可。

粉蒸肉
选用新鲜的五花肉,洗净切好后,用料汁腌制,接着放入米粉,再放到盘中,入蒸笼蒸熟。入口肥厚却不腻,香且绵软。在三月三,壮家人吃粉蒸肉象征着生活丰厚、富有甘甜,代表着人旺财更旺。

糯米甜酒
采用糯米酿造而成,营养丰富,色泽金黄,清凉透明,口感醇甜。三月三的糯米甜酒用来宴客,不仅可以在饭时饮用,还能围坐于火塘边,唱瑶歌、喝甜酒,一起欢度佳节。有些地方还会喝黑糯米酒,采用当地黑糯米为原料,按照古老的方法酿造而成,度数相对较低,晶莹透明,红亮生光,香气幽雅悦人。

生榨米粉
又称榨粉、生榨粉,使用发酵后的米浆辅以肉末等配料,用榨粉器制成。软、滑、香,并以与众不同的微酸而闻名。武鸣各地有在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等节庆做榨粉吃榨粉的习俗,2017 年,武鸣榨粉被公布为第七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8 年,武鸣生榨米粉被公布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鸡屎藤籺
是广西北海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之一。做法是挑选新鲜的鸡屎藤,摘下叶子洗净,放入提前泡好的粘米中一起打成粉,加入水和好,用擀面杖擀成薄片切丝,煮开水放入鸡屎藤籺,加入适量的糖。据北海市的市志记载,全家进食鸡屎藤籺相沿成习,有驱蛔虫之效。

乌米饭
在三月三,畲族民众有吃乌米饭的习俗,寓意是平安如意。广西的乌米饭是用香枫叶做的,先用枫树叶剁碎加水泡成乌汁,一般要两三天时间,再用乌汁浸泡糯米,然后把糯米放到蒸锅内蒸熟。除广西三月三外,江苏和安徽一带,每到农历的四月初八,大多人家会用乌树叶煮乌米饭吃,希望在打田时强身健体,不生病。

艾糍粑
又叫艾叶糍粑,采用清明前后新长出的新鲜嫩艾叶加糯米粉制作而成,香糯可口,爽滑香甜,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它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红糟酸
在广西来宾地区较为常见。做法是先烧一锅滚烫的开水把用于腌制红糟酸的酸坛烫一下,杀死里面的杂菌,接着把子姜洗净晾干水分,然后在酸坛底部先铺上一层红糟,接着放一层鲜嫩的子姜,在姜面上撒上一层盐,再铺第二层红糟,放第二层姜和盐,如此往复,直到把酸坛差不多放满,最上面那一层再覆盖上一层红糟,最后盖上酸坛内盖和外盖,在酸坛的坛沿放上少许水,让酸坛里的食材与外面的空气隔绝。子姜与红糟在酸坛里静静发酵,大约经过一个月即可出坛,还可根据个人喜好,在酸坛中加上辣椒、豆角等食材。

忻城肉粽
来宾人喜爱的美食,也是壮乡传统美食之一。将糯米和去皮绿豆分别浸泡数小时,猪肉块用生抽、老抽、五香粉等调味料腌制数小时。将泡好的糯米和绿豆混合均匀,取适量放在棕叶上,再放上腌制好的猪肉块和其他配料,最后用棕叶紧紧包裹好。放入大锅中,加水没过粽子,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数小时,直至粽子熟透且香味四溢。

迁江扣肉
制作工序精细且讲究,主要包括刮、扎、炸、淋、码、扣等步骤。先用小刀刮搓五花肉去腥,再用扣肉钉戳孔便于入味。接着涂白醋盐于猪皮增风味,热油炸至皮脆成虎皮纹,炸后淋秘制酱料揉搓入味。最后,将碗中的五花肉蒸熟透后,迅速进行一颠、一扣、一揭的动作,一碗色泽油亮、香气扑鼻的迁江扣肉便完美呈现。

五彩馍
原料和做法既传承了五色糯米饭,改良后的制作工艺又增调了时尚元素,在武鸣区非常受欢迎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