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产业确实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并且可以总结为两大关键词:量产和DeepSeek。
1. 量产:2024年是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发布的大年,2025年有望成为真正的量产元年。国际巨头如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1万台Optimus,并在未来几年逐步提高产能。这标志着产业从概念到应用现实的重大跨越,对发掘人形机器人通用应用场景具备战略指导意义。
2. DeepSeek:DeepSeekAI成功突破AI发展的高昂成本问题,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赋能能力,有望助力机器人在环境感知、任务规划与决策、持续进化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DeepSeek也让国产厂商在AI领域看到希望,强化国产机器人在软件端持续深耕和突破的信心。
针对商业化量产短板及产业分工细化趋势,建议关注以下几点:
1. 硬件端:丝杠产能紧缺是量产痛点。丝杠制造难度高、产能紧缺,属于重资产、劳动密集型环节。恒立液压线性驱动器项目在产能建设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随着下游人形机器人量产临近,看好其在丝杠及线性总成的产能优势及快速放量能力。
2. 软件端:"小脑"智能亟待突破,运控是被忽视的短板。"小脑"负责运动控制,包括传感器融合模块、动力学模型和控制器等。如何提高机器人小脑运动控制算法的实时性、鲁棒性和可解释性是下一步产业重要研究方向。
3. 产业链分工:随着产业生态发展,产业链有望从垂直走向细分,形成专注机器人软件或硬件的产业分工。看好国产机器人链本体代工或总成商的发展机会。
总之,在科技浪潮推动下,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量产和DeepSeek是两大关键词。建议关注丝杠产能、小脑智能运控以及产业链分工细化带来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