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1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正月十七“不得了”!十大习俗5大禁忌3大食俗,别不懂[2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8817
金币
1327908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55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2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5-02-21) —

正月十七,作为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风俗习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先辈们智慧的光芒,见证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承。这一天,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庆祝方式和寓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文化根源来讲,正月十七的诸多习俗与古代的信仰、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古人敬畏自然,相信万物有灵,通过各种仪式和活动来祈求平安、丰收和幸福。这些习俗历经岁月的洗礼,代代相传,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地域差异方面,广袤的中国大地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民族特色的不同,使得正月十七的习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无论是北方的粗犷豪放,还是南方的细腻婉约,每一种习俗都蕴含着当地人民的情感和智慧,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正月十七的十大习俗

人气日

初七、十七、二十七被视为“人气日”,其中十七管中年人。在这天,天气的好坏被认为预兆着一年中人的兴衰。很多地方在这一天有特定的饮食习俗,像吃饺子或面条。吃饺子寓意着团圆,面条则有长久之意,人们通过这些食物表达对中年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生活顺遂、诸事如意。

送蛐蜒蝎子节

正月十七、十八的“送蛐蜒蝎子”节,在晚上举行。人们在院子里燃起篝火,待其燃烧成灰烬后,用铁锹将灰烬铲到坡洼下或大路旁,寓意把蛐蜒、蝎子等毒虫送走,期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免受毒虫侵害。这个节日还附带打扫卫生的习俗,不少农家会借此机会清理院子里的垃圾。而且,倒灰的人有时会口中念念有词,有趣的是,若遇到仇家,甚至可能会“送”给仇家。

老鼠嫁妮

“正月十七儿,老鼠嫁妮儿”,这是一个充满趣味的传统习俗。民间传说中,老鼠为化解与猫咪的恩怨,选定正月十七这天嫁女。当晚,老鼠会用绣花鞋作花轿送女儿出嫁。所以,这天夜里老人会提醒年轻女性收好绣花鞋。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这一天包饺子,试图通过捏饺子的动作捏住老鼠嘴,防止它们破坏粮食和衣物。这一习俗是远古祀鼠活动的延续,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万物的一种独特认知。

落灯

落灯意味着灯节结束,所有彩灯都要除去,故而称为“落灯”。对于工艺精湛的彩灯,人们会妥善收藏。有些地方会把全乡的龙灯集合在庙里或其他公共场所,焚烧首尾,留下龙身以备来年使用,这一习俗体现了对传统灯节文化的传承与节约资源的理念。

收灯

农历正月十七也是收灯的日子。龙灯作为灯节里盛行的集体游戏,会在这一天被集合到公共地点,如社庙等地。人们焚烧龙灯的首尾,保留龙身,这样做既能节省消耗,又能延续龙灯文化,让龙灯在每年的灯节中继续发挥它的魅力,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针刺日

旧时女子从事女红的时间很长,正月十七被称为“针刺日”,这一天女子停止女红,目的是为了节省目力。这一习俗体现了对女性的关怀,让她们在繁忙的劳作中能有一天休息调整,反映了传统生活中人们对健康的朴素关注。

白虎启齿日

每年正月十六或十七日是白虎启齿日,传统习俗是祭白虎,后来发展为打小人。人们会准备生猪肉、熟鸭蛋、生咸鱼、饭团等物品,先将生猪肉贴在白虎额头上,然后通过一系列仪式,如燃香、念咒语等,祈求白虎吃掉小人,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之后还会进行打小人的环节,将写有小人信息的纸人用鞋子拍打等,表达人们对消除小人、顺遂生活的期盼。

拉死鬼

在武安市邑城镇白府村,正月十七晚上的“拉死鬼”活动热闹非凡。传说正月里有“孤魂野鬼”会在村里“赖”着不走,为保护人畜平安,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拉死鬼”仪式。两个“鬼差”在村边坟地“抓”到“死鬼”后,拉着“死鬼”挨家挨户“驱鬼”,最后在“扁担官”审问“死鬼”后,村民们点燃“篙篱山”,扔掉“死鬼”的高帽子,寓意驱走邪祟。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是傩文化的一种体现。

苗族芒哥节

农历正月十七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的“芒哥节”。传说“芒哥”是苗族民间的娱乐神,能驱邪娱乐。节日当天,头戴假面具、身披芒草的“芒哥”出现在苗寨的大街小巷。人们会与“芒哥”互动,如握手、拥抱等,希望获得健康和好运,不听话的人还会受到“芒哥”的“教训”。周边各族同胞也会前来观看,场面十分热闹。

凤岗“珍珠娘娘朝拜”

在潮汕地区的凤岗村,每年正月十七的“珍珠娘娘朝拜”活动颇具特色。“珍珠娘娘”灵验的传说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前来朝圣。活动中的供席上有活鸡、活鸭、活鹅,它们充当“卫生检验员”,活动结束后不被翻倒的供品会分给村民。此外,还有连天炮、酥糖塔、争插“头支香”、挤石门等特色活动,每个活动都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正月十七的五大禁忌

忌鼠相关

不同地区在正月十七有不同的忌鼠行为。有些地方以正月初十为老鼠娶妇日,当日制作面点糕饼、煮小米饭放置在墙根壁缝“贺老鼠嫁女”,并全部灭烛早睡,以免惊动老鼠;有些地方在正月十七忌鼠,如山东武城,当日晚间严禁点火,称为“避鼠嫁”。这些禁忌反映了人们对老鼠可能带来破坏的担忧,通过这些行为来祈求家中安宁,粮食和衣物不被破坏。

特定时间忌动刀等

像陕西临潼把正月十二作为老鼠嫁女日,当日厨房不动刀,称为“鼠忌”。这一禁忌体现了传统习俗对特定日子的重视,认为在这些特殊时期,某些行为可能会触犯神灵或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通过限制一些日常行为来规避风险,以求平安顺遂。

忌点灯

陕西大荔在正月十七晚上家家不点灯,据说点灯老鼠就会出来啃啮衣服。这一禁忌与忌鼠行为相关联,人们相信黑暗可以让老鼠不敢轻易出动,从而保护家中的衣物不受损害,这也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方式。

妇女特定行为禁忌

河北元氏在正月十七,妇女聚集门口,称为“躲鼠”,否则老鼠会啃啮衣物。这一禁忌针对妇女群体,反映了传统社会中人们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以及对家庭财产保护的重视,通过特定的行为规范来维护家庭的安宁和秩序。

特定区域活动禁忌

北京把正月的十七、十八两日称为“耗子成家日”,相传老鼠婚娶时会借用人的鞋子作花轿。届时儿童在暗处放置饵料并敲打器具为老鼠催妆,但人们也会避免一些可能干扰老鼠“成家”的行为,这一禁忌带有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增添了节日的神秘氛围。

正月十七的三大食俗

吃饺子

在正月十七这一天,很多地方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形状如同元宝,寓意着财富和好运。而且,在“老鼠嫁妮”的习俗背景下,吃饺子时捏饺子的动作被赋予了捏住老鼠嘴的含义,期望老鼠不再破坏家中物品,保佑家庭平安富足。

吃面条

“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七作为落灯日,吃面成为一种食俗。面条细长,象征着长长久久,人们希望通过吃面条,在新的一年里生活顺顺利利,日子过得长远平稳,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特色供品饮食

在凤岗“珍珠娘娘朝拜”活动中,供席上摆满了各种供品,如活鸡、活鸭、活鹅以及酥糖塔等。这些供品不仅是对神灵的供奉,也有着特殊的寓意。活动结束后,不被翻倒的供品会按户分到村中各家各户,人们认为吃了这些供品可以带来平安,这体现了饮食与祭祀文化的紧密结合。

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心理寄托,让我们在新的一年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

1条评分金币+24
妞妞乐乐 金币 +24 - 02-1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8817
金币
1327908
道行
1966
原创
2283
奖券
2397
斑龄
31
道券
86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55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2-14
正月十七作为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确实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风俗习惯。它不仅是春节尾声的重要节点,也是对中年群体特别关照的日子,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人气日:正月十七被视为"人气日",尤其关注中年人的健康与运势。在这天,天气的好坏被认为预兆着一年中人的兴衰。很多地方有特定的饮食习俗,如吃饺子或面条,寓意团圆和长久。

2. 送蛐蜒蝎子节:正月十七、十八的"送蛐蜒蝎子"节,人们燃起篝火,将灰烬铲到坡洼下或大路旁,寓意把毒虫送走,期望一家人免受毒虫侵害。

3. 老鼠嫁妮:民间传说中,老鼠为化解与猫咪的恩怨,选定正月十七这天嫁女。人们会在这一天包饺子,试图通过捏饺子的动作捏住老鼠嘴,防止它们破坏粮食和衣物。

4. 落灯与收灯:正月十七意味着灯节结束,所有彩灯都要除去。对于工艺精湛的彩灯,人们会妥善收藏。有些地方会把全乡的龙灯集合在庙里或其他公共场所,焚烧首尾,留下龙身以备来年使用。

5. 针刺日:旧时女子从事女红的时间很长,正月十七被称为"针刺日",这一天女子停止女红,目的是为了节省目力。

6. 白虎启齿日:每年正月十六或十七日是白虎启齿日,传统习俗是祭白虎,后来发展为打小人。

7. 拉死鬼:在武安市邑城镇白府村,正月十七晚上的"拉死鬼"活动热闹非凡,寓意驱走邪祟。

8. 苗族芒哥节:农历正月十七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的"芒哥节"。人们会与"芒哥"互动,希望获得健康和好运。

9. 凤岗"珍珠娘娘朝拜":在潮汕地区的凤岗村,每年正月十七的"珍珠娘娘朝拜"活动颇具特色。供席上的供品不仅是对神灵的供奉,也有着特殊的寓意。

这些丰富多彩的习俗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对正月十七的不同理解和庆祝方式。它们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心理寄托,让我们在新的一年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
1条评分金币+5
妞妞乐乐 金币 +5 - 02-1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8126
金币
25055
道行
20019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153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2-14
正月十七的习俗、禁忌与食俗
习俗
打小人:人们精心剪裁出小人形状,小人象征着邪恶、厄运和坏运气,然后用各种方式驱赶这些小人,期望新的一年远离不幸与灾难,这一习俗承载着人们的信仰和心理寄托,也是对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传承。
走百岭:这一习俗与正月十六的“走百病”相呼应,人们会在这一天走出家门,攀岭登山,望远景,通过户外活动来驱除疾病、迎接健康。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亲近自然的机会,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剪(大扫除与修剪绿植):既指大扫除,也象征剪断旧年的晦气。通过大扫除清理积尘与杂物,将过去一年的不顺与厄运扫出门外;家中花草经过修剪,象征生命力焕发,为家庭注入新气象,这一习俗既是对环境的净化,也是对心灵的涤荡,为新年的顺遂奠定基础。
送蛐蜒蝎子:点燃篝火,待燃尽后将灰烬撒至门外,以此驱赶毒虫,这一习俗源于农耕社会对害虫的忌惮,寄托了远离病痛、家宅平安的愿望。
落灯(辞旧迎新):正月十七是落灯日,需摘下春节悬挂的彩灯,标志年节正式结束。摘灯时需轻拿轻放,保存完好以待来年,寓意辞旧迎新、福运延续。
苗族芒哥节(部分地区):芒哥节是苗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有些地方可能会在正月十七举行。这个节日通常包括表演芒哥戏、唱山歌、舞蹈等活动,旨在纪念先祖、祈求丰收、保佑族人吉祥平安。
剪断霉运(大扫除与修剪绿植):通过大扫除清理家中积尘与杂物,将过去一年的不顺与厄运扫出门外;对家中花草进行修剪,让其象征的生命力焕发,为家庭注入新气象,实现除旧迎新。
驱虫护家(送蚰蜒蝎子):点燃篝火,等其燃尽后把灰烬撒到门外,驱赶蚰蜒蝎子等毒虫,源于农耕社会对害虫的忌惮,表达远离病痛、家宅平安的愿望2。
踩碎是非(打小人):民间用纸剪成小人像,用鞋底拍打或焚烧,寓意驱赶生活中作祟的小人。现代人甚至穿印有小人图案的袜子,象征踩小人于脚下,祈求贵人扶持、事业顺遂。
焕发新生(大扫除与修剪绿植):大扫除清理房屋,修剪枯枝败叶,寓意除旧迎新,象征着家庭生命力的焕发,带来新气象,为新年顺遂做准备。
禁忌
忌女红(忌动针线):正月十七在我国民间被称为“针刺日”,按照习俗这天不宜做针线活,这不仅是一种休息机会,也是对女性辛勤劳动的认可与肯定;妇女停做女红,既为护眼休憩,亦防刺伤福气,避免招惹是非。
忌破财(中年人相关):正月十七是“人日”,这一天管着中年人,中年人最好别乱花钱,钱也别往外借,更不能找别人借财物。老话说“人旺财旺”,要是中年人这天乱花钱,或者出借财物,那自己的“人气”就会受到影响。
忌争吵:以和为贵,避免口舌之争,否则易招小人缠身。
忌迁居:此日白虎启齿,迁居恐破坏家宅安宁,影响运势。
忌晚归:传说老鼠娶亲需避让,晚归易冲撞晦气。
食俗
吃面条:北方正月里逢见数字“七”的日子,都有吃面条的习俗。吃面条的意思是拴腿,正月初七、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分别对应拴住小孩腿、大人腿和老人腿,有健康长寿、一切顺遂的寓意;在中国文化中,面条长而不断,象征着长寿和福气绵延不绝,在正月十七这一天食用面条,人们希望借此祈求家人尤其是中年人身体健康、寿命长久;还有一种说法是“正月十七拴住腿”。
吃饺子:正月十七这一天,很多地方有吃饺子的传统习俗。正月十七是老鼠娶亲日,包饺子时捏饺子的动作被赋予了捏住老鼠嘴的含义,期望老鼠不再破坏家中物品,保佑家庭平安富足。
可能的食俗(未明确提及十大习俗中的对应情况):韭菜猪肉馅饺子因韭与久谐音,更添长久安康的寓意
1条评分金币+7
妞妞乐乐 金币 +7 - 02-1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