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许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的许,
《凤求凰》 作者:司马相如 朝代:西汉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位俊秀美丽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 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 可惜那心中的佳人啊,未曾住在我家东墙邻近的地方。 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姑且描写我内心的情意。 何时能允诺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 希望我的德行可以与你相配,与你携手同在而成百年好合。 无法与你比翼偕飞、百年好合,这样的伤情结果,令我沦陷于情愁而欲丧亡。 凤鸟啊凤鸟,回到了家乡,行踪无定,游览天下只为寻求心中的凰鸟。 未遇凰鸟之时,我无处可去,如今却意外地来到这里! 有位美丽贤淑的女子在闺房中,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令我心痛不已。 如何才能与你结为连理,像鸳鸯一样交颈而眠,共同翱翔于天际? 凰鸟啊凰鸟,随我栖息,让我得以与你共度一生。 我们心意相通,情感和谐,半夜相会,又有谁知道呢? 双翼齐展,高飞而去,不要让我的思念再让我感到悲伤。
注释
翱翔:鸟回旋飞翔。
东墙:指邻家。
衷肠:内心深处的情感。
於飞:指夫妻和睦相处。
颉颃:鸟上下飞舞。
孳尾:繁殖后代。
创作背景
《凤求凰》是西汉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创作的一首古曲,相传作于公元前154年。当时正值汉武帝即位不久,社会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景之治”正在此时酝酿。司马相如在一次宴会上,通过弹奏《凤求凰》表达了对卓文君的倾慕之情,最终两人私奔,成就了一段佳话。
赏析
《凤求凰》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诗,表达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诗中司马相如自喻为凤,比卓文君为凰,通过这种比兴手法,不仅传达了他对卓文君的深情,还赋予了这段爱情以高贵和纯洁的象征意义。
结构分析 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表达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思念和追求,语言直白而热烈,情感真挚。第二部分则更加大胆和炽烈,暗约卓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既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又有强烈的行为冲动,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决心。
立意分析 《凤求凰》不仅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首反封建的宣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典故分析 诗中多次提到凤凰,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高贵。司马相如将自己比作凤凰,表达了他对卓文君的尊重和仰慕。此外,诗中还引用了《左传》中的“凤凰于飞,和鸣铿锵”,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的和谐与美好。
佳句点评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极度渴望。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这句话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卓文君的期盼和内心的焦虑,情感真挚而深沉。
作者简介
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生于西汉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长于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他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被誉为“汉赋四大家”之一。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其文辞华丽,意境深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文学成就外,他还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成为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