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4-12-01
- 在线时间32160小时
-
- 发帖28257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71616
- 道行36950
- 原创108
- 奖券39
- 斑龄0
- 道券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82572
- 金币
- 71616
- 道行
- 36950
- 原创
- 108
- 奖券
- 39
- 斑龄
- 0
- 道券
- 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216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2-01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4-07-31)
—
贾元春的判词,在通行本当中,有“虎兕相逢大梦归”一句,这是出于高鹗、程元伟的塞责所改。原诗作“虎兔相逢大梦归”,早期的脂评抄本都是这样的,高鹗和程伟元实在搞不懂“虎兔相逢”的含义, 所以在出版刊印的时候,就该改成了“虎兕相逢”。因为古文中有“虎兕”一词,比如《论语•季氏》中,有:“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之句,“虎兕”是古人眼中的两种凶兽,所以这样一改寓意就变成了:皇宫之中有两股势力在争斗,元春遭遇了池鱼之殃,最后死在了宫闱之内。但是,这样的解释显然是说不通的,前八十回,贾元春的结局已经暗示的很清楚。“虎兔相逢”是元春之死的契机,判词一旁的画面上,有一个香橼挂在弓弦上,香橼是元春的象征,说明元春是被弓弦勒死的,这是她死亡的直接方式。最后,在元春的判曲当中,有“望家乡,路远山高”之语,说明元春死在了离家很远的地方。所以,元春的结局是很清晰的,她是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被人用弓弦勒死的。那么,身处宫闱的贾元春,为什么会远离皇宫,又为什么会被弓弦勒死呢?01元春的死因,脂砚斋已经告诉我们了,第十八回,元春在大观园内点戏,其中第二出戏点的是《乞巧》。脂砚斋在这里批道:“《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这也就是说,从《乞巧》这一出戏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元妃死亡的原因。所以,想要搞清楚元春的死因,首先要对《长生殿》这部戏有一定的了解。《长生殿》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唐明皇李隆基宠爱杨贵妃,两个人在长生殿共同盟誓,后来遭逢安史之乱,唐明皇在逃亡蜀中的路上遭遇士兵哗变,不得已将杨贵妃处死。安史之乱堪定以后,唐明皇思念杨玉环,便派人上天入地寻找她的亡灵,最后杨贵妃得以还魂,和唐明皇重新相聚。脂砚斋说,元春所点的《乞巧》一出,是出自于《长生殿》中。然而,《长生殿》中却根本就没有《乞巧》这一出戏。与“乞巧”相关的情节,出自第二十二出《密誓》,这一出戏的内容是:七月七日乞巧节,杨贵妃到长生殿中乞巧,与唐明皇诉说衷肠,两个人对着牛郎、织女星盟誓。这样一出戏,怎么会“伏元妃之死”呢?我看到过一些说法,比如:《密誓》一出写得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盟誓,但是盟誓过后这一出就结束了,所以唐明皇的誓约并没有实现,预示着贾元春也像杨贵妃一样没有好下场。但这种说法显然很牵强,因为脂砚斋说的是“伏元妃之死”,那么这出戏当中,自然就应该暗含着元春的死因。可《密誓》讲的是杨贵妃、唐明皇的盟誓,整出戏的氛围和谐无间,丝毫看不出其中有什么危机感,跟日后的马嵬坡兵变并没有关联。更何况,《长生殿》虽然写了杨贵妃之死,最后却是杨贵妃还魂的大团圆结局,《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贾元春更是个纯粹的悲剧角色,作者怎么会用《长生殿》的故事来作为她的隐喻呢?所以,《长生殿》中的《密誓》一出戏,并不能“伏元妃之死”。那么,作为创作者之一的脂砚斋,为什么会这么说,是笔误还是另有所指?原来,这是脂砚斋的隐笔。洪昇所创作的《长生殿》是有蓝本的,其蓝本是元代戏曲作家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二者同样都是讲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而且基本的故事脉络也相同。区别在于,《梧桐雨》是彻头彻尾的悲剧,而《长生殿》则迎合了更多的受众群体,在杨贵妃死后,加入了大篇幅的还魂、重聚等大团圆的故事。02追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这段史实,可以发现,这段历史也十分符合贾元春的判词。首先,小说中元春的雍贵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参考了杨贵妃的形象。其次,香橼挂在了弓弦上,说明元春死于兵戎之间,这与杨贵妃之死又是吻合的。最后,元春死在了离京城很远的地方,这与杨贵妃死在马嵬坡又是相符的。然而,历史上的杨贵妃之死,是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但安史之乱的爆发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并不是杨贵妃所造成的。《长生殿》正是采用了这一历史设定,正因为杨贵妃是无罪的,所以最后才能迎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可这样一来,《长生殿》就不能“伏元妃之死”,因为《长生殿》中的杨贵妃是没有罪的。然而,作为蓝本的《梧桐雨》,在基本设定上,跟《长生殿》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里面的杨贵妃是有原罪的,而且最后的悲剧结局也是她自作自受。《梧桐雨》只有四折,其中第一折,讲的就是杨贵妃七月七日在长生殿乞巧,接着同样是唐明皇跟杨贵妃的盟誓。所不同的是,《长生殿》中杨贵妃乞巧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梧桐雨》中杨贵妃乞巧却是为了安禄山,缺乏安全感只是她被唐明皇撞破之后的借口而已。《梧桐雨》第一折,杨贵妃乞巧之时,有一段自白:“近日,边廷送一蕃将来,名安禄山。此人狡黠,能奉承人意,又能胡旋舞,圣人赐与妾为义子,出入宫掖。不期我哥哥杨国忠看出破绽,奏准天子,封他为渔阳节度使,送上边廷。妾心中怀想,不能再见,好是烦恼人也。”
《梧桐雨》中的第一折,也就是小说中元春点的《乞巧》一出戏,讲的是杨贵妃阳奉阴违的故事,表面上与唐明皇盟誓相守,实际上则是在祈求早日和安禄山相聚。而根据《梧桐雨》中的基本设定,安禄山的发迹和起兵造反,也和杨贵妃有着莫大的关系,安禄山后来造反的目的之一,就是“抢了贵妃”。也就是说,在《梧桐雨》中,第一折杨贵妃“乞巧”,已经为日后安禄山造反埋下了伏笔,同样也为她在马嵬坡被缢死埋下了伏笔。这符合脂砚斋批语中的说法:《乞巧》这一出戏,预示着贾元春的死亡!这也就是说,元春的死亡原因,和《梧桐雨》中杨贵妃乞巧的情节有关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贾元春有私情!在以情为主题的《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在册的女子中,大多数都是因为情这个字而入薄命司,这也符合小说写情的主旨。但是,这样的结论却容易让人感到诧异,很难令人取信,毕竟小说中关于元春的出场次数并不多。那么,小说中有没有给我们透露相关的证据呢?03贾元春的主要出场,是在小说第十七、十八回,按理来说像加封、省亲这种事,对元春和贾府来说都是天大的喜事,可整个省亲过程却透露出一种违和的悲伤。先是皇家的过场走完以后,元春到贾母正室,与贾母、王夫人相见,结果元春“满脸垂泪”,三个人都有很多心里话,却又都说不出口,只是“呜咽对泣”。“半日”之后,元春方“忍悲强笑”,说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元春说这话,本来是为了劝慰贾母和王夫人,可谁知话一出口,自己又忍不住哽咽起来。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荣国府的地位来说,能够将女儿嫁给皇帝那是莫大的荣幸,更何况元春还得到皇帝的宠幸,加封为“贤德妃”,这可以说是很多女子梦寐以求的出路了。可元春的悲伤,以及贾母、王夫人的对泣,显然超出了正常的思念之情,因为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是有悲伤,但总归应该是喜大于悲的,又何至于半点喜悦之情都没有?由此可知,元春入宫实际上是受了很大的委屈,可目下省眷荣身,委屈显然不是在皇帝那里受的,那么原因就只有一个——元春入宫以前,本来就心有所属,可贾府出于某种原因,不得不把她送进了宫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元春、贾母和王夫人的表现。除此以外,从元春省亲设宴,元春在席上点的四出戏,到不久后薛宝钗生日宴上的灯谜,都昭示着贾府可能面临着某种危机,而这个危机元春显然也是知道的。这是否是因为,由于对皇帝的不满,元春和贾府正在秘密参与或筹划,某种对皇帝不利的事情,因而元春和整个贾府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前面我们说过,元春死亡的契机,判词中有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也就是说,“虎兔相逢”之时,就是元春死亡之时。“虎”代表的是元春,因为元春就是属虎的,这一点很多红学家都考证过。那么,“兔”指的是谁呢?其实脂砚斋也有暗示。第十四回,秦可卿的丧礼上,有所谓的“八公”前来参加吊谒,其中有一位称作“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脂砚斋在这里就提示我们,“柳”字可以拆出一个卯,卯也就是兔,而“彪”字可以拆出一个“虎”。也就是说,“柳彪”这个名字,其中就涵盖着“虎兔相逢”的意思。04然而,不管是柳彪还是柳芳,在小说中都只有一个名字而已,根本连正式出场的机会都没有过。如果说这两个符号化的人物,最终让贾元春命丧他乡,这肯定是说不过去的。但是,我们既然知道了“柳”就是兔,自然可以联想到另一个人物,那就是柳湘莲。柳湘莲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一个人物,但是他来去匆匆、飘忽不定,这个角色背后显然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开篇第一回,甄士隐解注《好了歌》,其中有一句道:“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脂砚斋在这里批道:“伏柳湘莲一干人等”,可知,柳湘莲“一干人等”是做过“强梁”的。强梁,可以解释为强盗,也可以割据一方的军阀,也可以解释为农民起义军。然而,小说中柳湘莲的人物轨迹,从出场到最后出家,根本没有“作强梁”的经历,这说明关于“强梁”这一段被作者隐去了,即被隐藏到了小说的另一面。第四十七回,柳湘莲打了薛蟠以后,名义上是为了避祸逃走,实际上却是另有所谋。临行之前他对贾宝玉说道:“眼前我还要出门去走走,外头逛个三年五载再回来。”
又说:“你不知道我的心事,等到跟前你自然知道,我如今要别过了。”
时隔一年,到第六十六回,柳湘莲和薛蟠联袂返京,两个人已经结拜了兄弟。原因是薛蟠贩货物到平安州时,被一伙强盗打劫,幸好柳湘莲赶来将强盗赶走,才救了薛蟠的性命。要知道,《红楼梦》可不是武侠小说,柳湘莲武艺再高,恐怕也不可能赶走一整伙强盗。唯一的解释就是,柳湘莲在平安州落了草,所以当地的强盗们都要给他面子。本来说三年五载才回来,为什么只过了一年就回来了呢?这要看一年之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柳湘莲离开的这一年时间,宫里的一位老太妃死了,这似乎就把柳湘莲等人的动机指向了宫里。而且,在这个期间,贾琏几次三番的赶到平安州,跟平安州的节度使不知道密谋什么。作者没有明确交代,可见这里面也隐藏了很多东西。前八十回中,作者有两处在大段暗示我们,贾府正在暗中谋划一件大事,除了上面说的这段以外,还有一段是在第二十六回。文中写到薛蟠请宝玉喝酒,席间冯紫英来访,说有一件“大大要紧的事”,又说是“不幸中的万幸”,这件事情作者断断续续的透露,直到第三十一回才告一段落。冯紫英出场之时,脂砚斋评道:“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
写冯紫英、蒋玉菡怎么会是“侠文”呢?可知,这里面有隐藏的情节,作者把他们和柳湘莲同归于侠类,既然柳湘莲是“强梁”,那么冯紫英和蒋玉菡自然也应该是“强梁”。这样一来,“强梁”的性质就不会是强盗,只可能是有一定军事背景的政治联盟。小结也就是说,围绕在贾府周围,有一个秘密的小圈子,以落魄的世家子弟为主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为冯紫英、柳湘莲、蒋玉菡甚至卫若兰。在小说的背面,作者隐藏的故事情节中,他们在一起密谋发动叛乱,目的不明。或许是为了让太子上位,或许是争夺皇位,亦或许是报仇,而身处宫闱中的元春是内应。《红楼梦》失传的后三十回情节当中,这股暗中的势力将会有所行动,或许是趁打围的时机,或许是趁皇帝出巡的时机,他们突然发难,但最终的结局以失败而告终。结果,元春因为牵涉到此事,被皇帝下令赐死。弓弦上挂香橼,并不一定就是被弓弦勒死,也有可能是告诉我们,元春死于兵戎之间。当然,以上我们推论的情节,作者不可能明写,只能是通过暗笔隐藏在小说的背面,然后再给我们留下蛛丝马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