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21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让数字技术为课后服务增添新动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191
金币
540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3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0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4-02-23) —
“推进教育数字化”,这无疑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均衡化的课后服务体系作出了总动员。近年来,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实时渲染等新兴技术蓬勃兴起,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新模式方兴未艾,并已开始进入学生日常学习。数字技术对课后服务的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将引领课后服务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不容错过的战略机遇乘“数”而上,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课后服务中的新动能作用,共同将课后服务这项大改革扎实向前推进,真正将课后服务打造成推动学校发展和提升育人质量的助推器。

  建起来,让课后服务插上数字化翅膀。打通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要牵紧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这个“牛鼻子”。一方面,按照国家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总体部署,加快课后服务和数字技术双轮驱动,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总枢纽作用,不断拓展“国家队”覆盖范围,使之成为助推课后服务政策落地、提升学生获得感的有力支撑,让数字红利惠及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坚持课程资源内容为王,既要“校外减下来”,又要“校内加上去”,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进一步优化智慧课堂、线上答疑、互动交流等方面应用,加快实现数字技术与课后服务联姻结对。不断丰富线上教学资源,依托元宇宙、VR、AR等新技术,开发3D打印、数字机器人等兴趣拓展课,助力孩子实现科创梦、科技梦、创新梦。当然,加快课后服务数字化转型,也不意味着就彻底放弃传统的线下方式,而是加快线上线下课后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和整合利用,把课后服务内容的选择权真正交还给学生。

  评起来,让校园变笑园。课后服务解决了“三点半之困”,为何还不令人满意?原因就在于有些课后服务“自拉自唱”,没能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从而沦为“鸡肋”。课后服务好不好,家长学生说了算。数字时代,课后服务没有“局外人”,这就意味着,课后服务“好差评”理应成为考核课后服务发展成效的“定海神针”。课后服务好差评,就是依托数字技术让学生当“考官”,对课后服务进行全流程评价。一方面,建设课后服务在线“好差评”系统,打出素质拓展、能力提升、质量考核等系列评价组合拳。这无疑是确保学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好”的关键一招。另一方面,用好移动互联网这个利器,让学生动动手指就轻松实现一键点评。随着评价小数据变成大数据,课后服务质量全景图更精准地呈现出来,无疑可以使课后服务不断提速增效。事实上,当课后服务拥抱数字技术后,能够倒逼在服务品质上做加法,在匹配难度上做减法,“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才能够真正实现,从而有效提升课后服务供需匹配度和学生满意度。

  管起来,让督导“长牙齿”。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监管不能缺位,野蛮式生长不是课后服务的初衷,和谐有序发展才是其该有的样子。一是提升课后服务覆盖度,加快均衡发展。为了实现课后服务机会均等,需要把区域统筹挺在前头,加快将线上课后服务资源向边缘地区、贫困地区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公平地享有课后服务资源。二是注重课后服务保障度,推动可持续发展。要确保课后服务不是昙花一现,就需要从技术、资金、师资等多维度共同发力,特别是依托数字技术让课后服务从单打独斗走向共建共享,方是课后服务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源泉。三是增强课后服务规范度,确保有序发展。既需要将校外提供的课后服务实现全链条、全过程在线监管,又要建立课后服务信用监管制度,探索“白名单”“黑名单”机制,不断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从而使课后服务这项大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亿万学生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