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飞船的“博士乘组”三名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所搭载的飞船返回舱成功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随着三名航天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逐一出舱,这也正式宣告着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不过有网友意外发现,此前从天空授课时就已经发现航天员们大变样,似乎是变胖了。而当此次正式返回后,当高清相机摄影下航天员们确实更清晰的看到确实圆润了。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也属于航天员们的一种巨大牺牲!



而纵观全人类的太空探索之旅,能突破各种技术瓶颈实现载人航天技术,就目前而言,全球也就只有3家,那就是我国、美国以及俄罗斯。但你知道吗?中俄两国的航天器返回舱都是陆地着陆,而美国确实选择海上着陆。那么,这两者相比,究竟哪一种更好呢?下面就来具体看看。

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着陆全程航天员们都经历了些什么?
据北京指挥中心的实时播报,在2023年11月31日上午8时11分左右,神舟十六号成功着陆于内蒙古额济纳的东风着陆场。而其实在此之前,早在30日的20时37分的时候,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就已经开始和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
分离后的第一步,航天员们就经历了手持高清相机,利用飞船绕飞的过程也完成了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图像拍摄。


毫无疑问,这一点又开创了中国空间站的历史首次,高清的全身照并且以地球为背景,想要拍摄到其全貌,可想而知难度确实不小。而这,也并非是航天员们返回途中的最难!回来的路上,“快速返回方案”经历的才更惊心动魄。
确实,时间上从最早时候的11圈缩减到了5圈7个半小时,节约了航弹员们这一过程的总体时间,但是需要经历的却也一个不落的要经历!第一步,5圈绕飞进行返回准备。第二步,则是关键的四组返回动作!

第一步,两次调姿、轨返分离。
由于神舟飞船的结构特征,航天员们返回时肯定是需要留在返回舱中,所以在大约390公里的高度时,就需要完成两次的调整姿态。

一次是将飞船从水平飞行朝着前进方向逆时针转动90度,然后进行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然后进行第二次同样方式调整,那么飞船就变成了存在一定仰角的推进舱在前、返回舱在后姿态。紧接着推进舱点火,飞船开始减速进入返回轨道。

第二步,在距离地面大约145公里的时候,实施推反分离。
这一过程中就会进入到最危险的黑障区,大约长达数分钟内,都会面临信号中断、高达2000℃的高温灼烧,返回舱整个就像是火球。

第三步,就是开伞了!
大约距离地面10公里高度的时候,空气已经足够稠密,于是就迎来了开伞。
而第四步:则是反推冬季点火,进行安全、精准着陆。

神舟十六号乘组变胖,牺牲太大!隔离恢复期要多久?
从此次的着陆全程来说,过程确实是意料之中的顺利,不过也有一个不少网友也关注的点:那就是航天员们相比于上天时候以及太空中直播授课时候,仿佛圆润不少。难道是天空餐开得太好?
出发前

返回时

其实并非如此!航天员们之所以变胖,其实是得了“太空病”,此前上天的不少乘组成员都是如此。在太空中,由于长时间的微重力环境血液会流向头部,打破了原本均衡分布的状态,于是出现“头重脚轻”,脸部浮肿,看着比原来大一圈,造成了“长胖了”的错觉。
而与之相类似的,失重环境对航天员们的影响还有很多,比如可能导致的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脑部积水、视力变差等等。不得不说,航天员们牺牲太大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发现,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最新消息,圆满完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博士乘组”目前已经抵达了北京,杨利伟也亲自迎接。紧接着,他们就会进入到隔离恢复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健康评估,休养后再开发布会和媒体见面。

而借鉴前几次的情况,神舟十五号乘组当时是用了57天,而神舟十四号乘组则是用了75天、神舟十三号乘组用了74天,神舟十二号乘组用了81天,从这一规律来看时间确实是越来越短了,因此此次神舟十六号大约也和神舟十五号差不多,也就在2个月左右。

之所以如此,最大的原因肯定就是为了抓住黄金休养期,让我们的航天员们通过各种手段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而这一时间已经越来越短,其实也是体现了我国航天技术、航天员身体素质、健康定制方案都越来越完备,同样是一巨大进步。
中俄陆地着陆美国海上着陆,究竟哪种更先进?
值得注意的是,纵观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载人航天返回方式,前两者使用的是陆地着陆,而美国则是采用海上着陆。于是不少人就在暗暗比较,究竟哪种方式更先进?

首先就各自选择的着陆方式优劣势来说,其实海上一定程度上来说不仅面积广袤,也不需要考虑地形因素,原则上只要能让返回舱降落在海面并且顺利漂浮就可以,所以其实反而更容易一些,难度没有那么大。

其实,就我国具体情况来说,之所以没有选择海上着陆原因也挺多。我们的陆地面积辽阔,相比于繁忙的海上渔船来来往往,反而内陆更容易找到一个人烟稀少,且搜救、回收花费经费更小的地方。而美国来说,三面环海,自然也就更愿意选择海上着陆。

从反向来说,在陆地上可以有空中分队、陆地分队几组同时搜救,而海上来说信号可能没有那么好,搜救人员也无法及时以最快速度抵达,这也并不利于保障航天员们的安全。
再加之,从我国的神舟十五号以及神舟十六号的返回经验来看,在多种技术的加持下,比如北斗、雷达等,已经实现了几乎“正中靶心”的零误差着陆。那么,相比于海上的不确定性,稍低精准度角度而言,对于我国来说,陆地着陆也是最佳的方式。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同样具备群伞+气囊回收技术,可实现陆地海洋双着陆

因此,之所以各国采取的着陆方式不一样,完全是因为实际的操作情况不一样。从最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也能看出,我们不是不会海上着陆,只是不选择而已。从难度上来说,陆地着陆丝毫不亚于海上,甚至难度更高,技术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