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怎么突然消失的?
解封刚一个周,北京传来消息,发热门诊人数极速上升,120电话被打爆,随后,各省各地开始出现大量的发热人数,就连布洛芬,连花清瘟都一粒难求,据说17天生产了2亿片布洛芬,不够用。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得出,病毒感染率很大,发热的人很多。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123/484ef835768f4c389e2736d874b2153c.jpeg)
这也是为啥在去年12月的时候张文宏等专家被骂的如此之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感染的人多,头疼发热难以忍受,与专家说的小感冒一场有所出入,不过眼下是新年,高峰期过后大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这到底怎么回事?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123/b3bd1955817344a0993c4686161adccc.jpeg)
病毒来得快去的快,就这么消失了?
前不久,河南公布数据,称全省将近9成的人被感染,此消息一出,网友震惊之余更多的是点赞,称河南是第一个敢公布数据的省份。
随后,官方也给出了数据,从解封到公布数据的时候(1月12日),共计去世人数是59938例,将近6万人因新冠去世。
如果这个数据不足够震撼,还有官方给出的数据,1月2日全国急诊人次152.6万人次,注意看,这里是急诊,还不是发热门诊的数据,可见这个病毒的感染率之高,致病率之高,不是专家所说的那个“小感冒一场”,没有那么简单。
短短20天,席卷全国,几乎所有人被感染一个遍,想想就知道有多恐怖。
![](https://p0.itc.cn/images01/20230123/5f1e5faf7fa64969b75eff6a43cb5dc6.jpeg)
然而,随着高峰期的降落,有专家担心春节可能是个坎,因为此前三年很多人为了配合疫情就地过年,错过了很多很多事情,如今解封,恨不得立马回家与家人团聚,所以春运的数据,应该不会差。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社区诊所,农村小诊所,冷冷清清,没有人去打针拿药,即便是现在已经是年底,大家基本上都已经回到家,也没听说哪个村爆发了发热情况,甚至身边的人都没有复阳的案例。
这不是在求被感染的“贱骨头”,这是在疑惑,病毒怎么来得快?去得快?怎么就这么突然消失了?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感知,这好像是回到了2019年。
看看三亚的酒店被住满,看看赴韩,日旅游的同胞,好像病毒突然就那么消失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此前努力防疫的三年,也算是有个结果了,大家的生活终于有个好的开始!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123/c13883e387e846d5875d9d0b039cd9ca.jpeg)
卫健委给出3个关键信息,或许是个答案!
在1月19日的时候,卫健委开了一个发布会,在会上有人民日报的记者向卫健委发言人提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而卫健委的回复,或许给了很多人一个答案。
卫健委表示,现在多个省份已经度过了3个高峰期,分别是发热门诊高峰期,急诊,重症三个高峰期,后续就是持续下降,然后回到正常的状态。
![](https://p4.itc.cn/images01/20230123/0fc303b591304455acf41165817a77ea.jpeg)
所以从这里来看,不是发热门诊农村小诊所冷冷清清,而是回到了那个正常状态,是大家不去诊所了,因为康复了!
那么这里肯定有人在问,这个病毒专家不是说的与人类长久共存吗?它是消失了,还是暂时不出来感染人,后续再变异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连专家也没法解释,因为到了现在,还有那么一部分人没有被感染过,他们有何特殊,专家也没研究出来所以然。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123/961279f7c4b84896a4ed3bbe2a187b5a.jpeg)
不过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大家全部羊过,有阳康了,这可以理解为一批有抗体的人在一起生活,那么此前的病毒,或许暂时发挥不了作用,所以我们身边现在也很难听到谁谁又阳了,又去打针吃药了。
这就像大冬天的你在屋里给一群人弄了一个电热扇,可能最初时候有一两个人热,时间久了所有人被热了一个遍,你再伸手去摸他们,发现大家好像都一样,这个时候,也不觉得电热扇发的热有多热了!
![](https://p8.itc.cn/images01/20230123/168c36c989a4457ca949bb4ae09f3a41.jpeg)
当然,我们所期待的依然是这个病毒赶紧、快速的彻底被消灭,大家不仅要过个好年,还要以后生活过的无忧无虑,不再被病毒折磨!这是期待,我相信,也是必然!
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1月14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在80.3岁!
![](https://p6.itc.cn/images01/20230119/c20d1c6d665543f280279fbc60927150.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死亡人数接近6万!
然而数据公布后,很多网友表示不买账,纷纷质疑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度!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119/d400e9149062484f8eb91150ccd0994d.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很多网友认为,自从放开以来,身边很多亲人,朋友都相继感染,老人的也很多!对于那些医疗水平有限的偏远地区和乡镇,很多人因为没有床位住不上院,还有很多在家里死亡的,这些人数都没有统计在内!这个6万的数据肯定跟真实数据存在很大的差异!
还有很多网友质疑,三年以来,为什么以前每天统计的数据都能精确到个位数,而现在统计一下死亡人数却这么的难?
更有网友给出了统计的方法,一是由下级单位进行逐级统计汇总上报,二是参照各地殡仪馆的火化人数,三是参照各地派出所户籍注销数字。
![](https://p6.itc.cn/images01/20230119/c8e07eff95c24a17a2d7a0e203aafe77.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对于网友的质疑,我们首先要了解死亡的判定标准是什么?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称,全球现在对死亡的判定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感染后核酸阳性,由引发呼吸衰竭,直接导致死亡,判定为死亡;二是感染后28天以内全口径的死亡都计入死亡。
中国从2020年以来,一直采取第一类死亡判定标准。
![](https://p8.itc.cn/images01/20230119/2725e3a1dfb5461db4188b846cd2f5e0.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所以卫健委给出的数据,是参考了医院内的死亡人数,即“在院死亡”人数!我们不能要求数据100%的准确,真实数据跟这个肯定存在偏差……
专家不是万能的,做不到把每件事情都面面俱到!当初刚出现的时候,很多逆行的医务人员和专家都是冲在第一线的!
![](https://p7.itc.cn/images01/20230119/fef47e34282c4b1b9bb9d14ce4fefec6.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现阶段,专家的一些预测研判与事实不符,甚至大相径庭,导致专家公信力下降,让很多人“谈专家色变”……但这个锅不能全让专家来背!
根据国家卫健委透露的消息,为了提高医疗机构报告效率,组织开发了医疗机构死亡病例信息报告平台,已经在2022年12月31日投入使用。
相信随着数据的不断完善,以后的相关信息会更及时的公布于众,打消大家的顾虑,能够更好的认识,直面的危害,缓解心理压力,乐观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