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02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系列网络微视频《诗歌里的厦门》创作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971
金币
7936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363
斑龄
191
道券
101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44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3-02-10) —
 城市的魅力往往在于内在的气质之美。厦门,一座如诗如歌的城市,在这里,生活就是艺术,人人皆有诗心。浪漫、温馨、文艺、诗意,就是厦门之美。如何呈现厦门的城市特质、性格与文脉,我们尝试创作了系列网络微视频《诗歌里的厦门》。

“紫阳秉笔纪前功”

  “一杯茶、一首诗、一座城”,这是本系列微视频的副标题,也是创作的初心。让我们一起慢下来,品一杯香茗,咏一首诗作,爱一座岛城。

  《诗歌里的厦门》由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出品,共6集,每集约5分钟,于2022年11月下旬在学习强国、央视频、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新浪微博和厦门广电、厦门文旅融媒体矩阵全网宣发,全网总播放量超1000万人次。系列微视频用独特的人文视角和别致的视听体验,展现出一种闲适、诗意的厦门城市文化。

  在选题阶段,主创团队搜集整理了大量与厦门相关的诗歌代表作,然后邀请厦门文学领域专家、诗人进行了多次研讨,最终选定了《诗歌里的厦门》第一季的诗歌文本,其中包含了古诗、名家现代诗、厦门诗人作品等风格品类。在研读挑选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感知到每种类型的诗歌,都生动地刻画出厦门文化的不同侧面。

  南宋大家朱熹笔下的七言律诗《金榜山》,追忆起曾在这座小山隐居的厦门文化先驱陈黯,这让我们知道,自己家门口的金榜山原来如此“家学深厚”。朱熹写道:“应喜斯文今不泯,紫阳秉笔纪前功。”这也正暗合本片的初衷,只是朱熹用笔,我们用影像。以舒婷为代表的当代厦门诗人,情感炙热、笔锋凝练,一首《给二舅舅的家书》,用我们最为熟悉的情、景、物,描摹出厦门人最有共鸣的生活画卷,将横跨海峡两岸的浓浓思念娓娓道来。时光流转中,有太多文学名家来到厦门,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写鼓浪屿的尤其多,因此我们以集锦的方式设置了《鼓浪屿》和《名家笔下的厦门》两集。厦门本土诗人扎根这方水土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一组依地点而作的诗歌形成《厦门诗歌地理》。

“闽山闽水物华新”

  确定了诗歌,如何转化为声画表达?如何让城市文化传符合当代网络视频用户的观赏习惯?如何让厦门本土观众获得新鲜感并形成共情,又如何能在有限篇幅中让外地观众感受到厦门之美?

  《诗歌里的厦门》摒弃系列片惯常的制作模式,弱化总编导的功能,每集由不同编导主导,充分代入创作者自身的理解与思考,将不同形式、不同背景、不同风格的诗句,融进不同类型的短视频之中。我们着重强调用影视艺术的独特感染力,放大诗歌的文学魅力与情感张力,并尝试在作品中融入南音、朗诵、合唱、莲花褒歌、闽南话吟咏等艺术形式,将诗歌、影视、曲艺、语言、音乐等多元艺术门类交融碰撞。

  朱熹的《金榜山》古韵悠长,背景典故鲜为人知,观众需要一定的理解成本。如若在视频中偏重诗文注解,又要影响作品整体的意境之美。反复推敲之后,我们决定不做注解,而将“古韵”作为本集特色,并想到了素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南音。它起源于唐代,已经是厦门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请厦门南乐团的专业南音演员,为《金榜山》诗文谱曲并演唱,古乐与古诗唱响在今天被城市建筑环绕的金榜山间,现代的市民与游人之中悠然出现朱熹的身影。观众记住了这一曲古韵的意境和视听感受,再去进一步了解诗文本身,便是自然的事了。

  《给二舅舅的家书》并不是舒婷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但它对于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厦门,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封家书写成诗,字里行间满是外婆对远在台北的二舅舅的思念之情。在短视频中,我们将诗中提及的场景进行点到为止的情景再现,虚化人物背景,只将情绪延伸;大量使用平行的分切画框,将厦门与台湾的场景并入同个画面之中;使用闽南语吟诵,唤醒同属闽南语系的闽台之间的共同记忆。透屏而出的是海峡两岸割舍不断的情缘,穿越星空和海浪,直达彼岸。

  在《闽山闽水物华新》一集中,我们则赋予影片更多的现实意义。位于厦门市同安区高山上的军营村,由于交通不便、耕地稀少,曾是厦门最为贫困的地方之一。二十三年来,军营村坚持“山上戴帽,山下开发”“多种茶,多种果”的发展思路,如今已然成为远近闻名的高山茶产地、休闲旅游景区,村民们过上了美好的幸福生活。我们通过两位城市青年的交叉视角,立体展示在党的领导下,曾经的贫困山村如何脱贫致富、破茧成蝶。同时,我们在影片中融合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歌“莲花褒歌”,一首《请茶歌》将厦门的民间文艺风采与人民对党的感激之情同时呈现在屏幕之中。

  为了将厦门与诗歌更高效、更多元连接,我们设置了三集诗作节选合集。《厦门诗歌地理》将提及厦门具体城市地点的诗歌选段拼在一起,用具象的生活场景赋予每个地点以诗意的内涵;《名家笔下的厦门》节选不同时期的名家诗作,用当下的视角重新感受我们生活的城市之美好,并用朗诵的方式进行演绎,直抒胸臆;《鼓浪屿》将描绘这座音乐之岛的诗篇,借助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孩子们的吟诵与歌声,将诗情随鼓浪屿的天风海涛传达观众心田。

  而无论诗篇,无论形态,我们想要传递的正是“闽山闽水物华新”,是厦门的美好和人们的幸福。

“永不归去的春天”

  回望《诗歌里的厦门》短暂而充实的创作过程,作为创意、制作团队,我们用心用情,也收获满满。

  我们认识到,要尊重互联网视频时代短平快的用户习惯,在视频表达之中有明确的看点与特点,善作取舍,用有限的篇幅深化一个主题、一种意境,哪怕是一个关键词。唯有如此,才有余力在一个小切口之中挖掘出新颖的表述方式,从而做到以小见大,短而精而不同。

  在尝试将不同艺术形式融入影视作品时,需要充分尊重并依靠艺术本身的能量。多元艺术的借鉴融合不应只为哗众取宠,强行植入而浮于表面的多元只会扰乱视听,效果适得其反。无论是文学、音乐、美术,或是地方语言、曲艺,艺术形式本身具有表达情感的惊人力量,充分钻研并有机融合,会使我们的影像作品产生质的飞跃。

  作为城市宣传从业者,通过《诗歌里的厦门》系列微视频项目,我们更加明确了一种想法:无论宣传手段如何发展,技术载体如何革新,对于这方水土的情感和爱永远是创作的最大驱动力。我们将这种热爱称为“城市自豪感”,它引导你不断发现城市新鲜的美好,督促你不断深挖城市文化精髓。越是快节奏的时代,越需要有一颗慢得下来且回得去的初心。坚守这份初心,我们将继续用诗意的声画呈现城市之美。正如诗人蔡其矫在《鼓浪屿》中所写,“每一座墙头全覆盖新鲜绿叶/每一条街道都飘动醉人花香/蝴蝶和蜜蜂成年不断地奔忙/花间的鼓浪屿/永不归去的春天”。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