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4-11-25
- 在线时间31961小时
-
- 发帖28135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57367
- 道行36950
- 原创106
- 奖券39
- 斑龄0
- 道券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81352
- 金币
- 57367
- 道行
- 36950
- 原创
- 106
- 奖券
- 39
- 斑龄
- 0
- 道券
- 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196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25
|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2-10-30)
—
在欧美国家里叫“圣地亚哥”的城市非常多,究其原因,大多都因是前西班牙殖民地或受西班牙影响较大的地方,就用西班牙的守护神——圣地亚哥为其命名。名气最大的,就是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智利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西的沿海地区,是世界上国土最狭长的国家,首都位于中部,是南美洲第五大城市,人口约730万,占全国人口约40%。1541年2月12日,西班牙人佩德罗·德·巴尔迪维亚(Pedro de Valdivia)率领150名骑兵来此,在今天市中心的一座小山丘上修筑了西班牙在南美大陆上的第一座炮台,并在山下用泥砖和草木建起了一批原始住宅区,就是最早的城市雏形。他是智利殖民史上第一任皇家总督,并用自己的名字给这座城市命名为“新埃斯特雷马的圣地亚哥(Santiago de Chile)”。 西方殖民者建造城市时多出于军事需求,圣地亚哥也不例外。这里背靠安第斯山脉,横跨马波乔河,气候湿润,又有充足的水源,易守难攻。1818年智利独立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圣地亚哥也是首都的最佳选择。从那时起圣地亚哥就成了智利的“No.1”,贡献了全国45%的GDP,智利人称“一个圣地亚哥,半个智利”。 智利诗人聂鲁达曾这样称颂自己的祖国:“上帝创造世界后,还剩下很多美丽的东西,就把它们一股脑儿堆成了智利。这里拥有高原、田野、山川、湖泊、海滨、沙漠……”的确,纵贯38个纬度的智利,从北至南气候多样,资源丰富,而圣地亚哥,就像是这个国家的缩影。 圣地亚哥是一座既有欧洲浪漫风情、又有非洲原始狂野,更有南美独特韵味的城市。它西邻太平洋,东抵安第斯山脉,一侧波澜壮阔,一侧终年积雪。若论旅行,一年四季都拥有不同的风景。 虽然我在圣地亚哥停留的时间不过短短的两天,很难真正读懂这座城市,但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却为旅行者提供了与众不同的感觉。在这里能够看到世界各地肤色各异的人,或步履匆匆,或驻足凝视带有鲜明西班牙风格的建筑。了解了她的过去,才能更深刻地感受这座城市。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讲述了欧洲殖民者在拉美的掠夺。其实,很难说殖民者给拉丁美洲到底带来了什么。虽然一些印第安土著有发达的文明,但却被殖民者毁灭殆尽,找不到一丝一毫的记录;南美的黄金白银也养活了整个欧洲;但殖民者却也给这块大陆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加速进入了现代社会。 1817年1月,南美解放者贝尔纳多·奥希金斯·里克尔梅(Bernardo O‘Higgins Riquelme)和何塞·德·圣马丁(José de San Martín)率领5000军队从阿根廷门多萨(Mendoza)出发翻越了安第斯山,可想而知这是一次多么艰难的战役,翻山过程中就损失了2000余人。他们率领剩下的人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军,1818年2月12日,奥希金斯正式宣布智利独立,同年9月18日发表了《智利独立宣言》,智利才进入了共和国时期。 下图为智利国家历史博物馆(Museo Histórico Nacional) 我从复活节岛回到圣地亚哥,一时间还不能从荒无人烟的海岛接受嘈杂的大都市。站在圣地亚哥城市街头,步履匆匆的路人让我心里不免有几分紧张,毕竟在南美城市安全是要考虑的第一问题。我在所住的Ibis酒店,前台也提醒我随时要注意随身物品安全,手机不能拿在手里,包放在身前,相机要挂在脖子上,甚至连首饰都要留意。 位于圣地亚哥市中心的圣卢西亚山(Cerro Santa Lucía),就是前面提到的殖民者建造城市的地方,距离市中心的武器广场不远,乘坐地铁都是红线至Santa Lucia站下车。说是“山”,其实就是个仅为69米高的小土包,曾是1500万年前火山喷发后留下的残骸,印第安土著时期叫做“Huelito”或“Heutrecan”。如果从空中俯瞰,它宛如一片绿色的树叶,镶嵌在城市正中央。如今山顶依然有西班牙人修建的古堡,连同周边的绿地一起对外免费开放,成了当地人最喜欢的城市公园,亲切地称其为“情人山”。 树叶形小山的南北两端都有进入公园的通道。南端入口附近还有一位老人守在门口,要求进入的访客登记姓名、国籍、出生日期。语言不通,不知道他们做这样的统计有什么用,也许只是还保留着传统的习俗吧。 入口对面的小花园里矗立着一座雕像,仿佛在守卫着昔日的城堡。这座雕像是本杰明·维库纳·马肯纳(Benjamín Vicuña Mackenna,1831.8.25-1886.1.25),他拥有爱尔兰和西班牙巴斯克血统,出生于圣地亚哥,是智利独立战争的英雄胡安·马肯纳将军的孙子,智利著名的历史学家、作家、记者和政治家。在他的一生中有过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也曾担任圣地亚哥的市长,去世后葬于圣卢西亚山上。 从1872年开始,圣地亚哥市政府就开始对圣卢西亚山进行改建,不仅种植了千姿百态的棕榈树、耐旱的花草,还从欧洲购买了精美别致的人物雕像作为装饰,成了集古堡、喷泉、怪石、宫殿教堂等于一身的花园。 沿着石阶而上进入花园,先看到的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黄色古希腊式门庭建筑,环绕着流淌的清泉。这座海神喷泉建于1897-1903年间,与城市的殖民风格大相径庭。因为它本就是由法国建筑师维克多·亨利·维伦纽夫(Victor Henri Villeneuve)设计,又由智利建筑师本杰明·马兰比奥(Benjamin Marambio)完成。左右两道半圆形阶梯从门廊平台直通一层庭院,亭亭玉立的棕榈树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让我回到了西班牙米哈斯小镇。 从二层庭院向北,一条步道逶迤延伸,蜿蜒曲折直通山顶。路边古木参天,树影婆娑。路边的草丛中,各色野花竞相开放。虽然我不能辨识出所有的品种,但却看出了生机勃勃。 半山腰就能看到仿古的大炮,印第安人的木雕。 圣地亚哥首任大主教曼努埃尔·维库尼亚·拉腊因(Manuel Vicuña Larrain)的雕像,他于1778年4月20日出生于此,1840年被任命为主教。 小广场一侧的红砖门楼透着浓浓的沧桑感,城墙垛口形状的房檐保持完好。它曾是山顶城堡与山下往来的重要通道。 1834年,达尔文在研究进化论的环球旅行中曾路过圣地亚哥登上此山,山顶有一块铜牌记录了他的话语和亲笔签名。 旁边的巨石顶上有一尊小小的印第安人雕塑,挥舞铁镐,象征着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一座七角古堡——伊达尔戈堡掩映于形态各异的仙人掌和色彩艳丽的花草之中,它就是殖民者最早为防御建造的堡垒。如今每当正午时分,古堡里复制的大炮还会发出隆隆声响,回荡在市区上空。 爬上山顶是圣地亚哥市区内欣赏城市全景最好的地方,放眼望去,满目苍翠,这座小山完全就是一个现代版的“空中花园”。近处现代化的大楼与殖民风格的建筑交相辉映,远方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绵延不绝,马波乔河穿城而过,一派典型的南美风格大都市形象,又不失动人的风韵。 从山顶向下看去,马路对面硕大广告牌的地方是圣露西亚手工集市(Feria Artesanal Santa Lucía)。智利是世界第三大产铜国,市场里有不少铜制器皿或是铜制手工艺品,图案新颖别致,手工制作精细,充满了南美特色风格。 在山顶可以远眺圣克里斯托瓦尔山(San CristobalHill),俗称“圣母山”,因山顶一座14米高的白色圣母像而得名。在智利人眼中,这座山如同海中的灯塔,是行者们的守护神,引导人们顺利抵达圣地亚哥。这座海拔900余米的小山丘是大都会公园(Parque Metropolitano)的所在地,山上花草林木植被茂盛,建有天文台、儿童乐园、植物园和动物园等。 圣卢西亚山旁边就是圣地亚哥最重要的一条大街——奥希金斯大街(O’Higgins Avenue),就以前面提到的解放者的名字命名。它相当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全长约7公里,如同一条纽带,穿起殖民风格或现代化的建筑,通向四面八方。大街两旁林荫遮道,每隔不远就有一座喷泉或是铜像,街旁有香气扑鼻的餐厅、五光十色的商铺,到了晚上霓虹灯亮起又是另一番天地。 大街上的圣弗朗西斯科教堂(San Francisco Church)是圣地亚哥最古老的教堂,历经几次地震仍屹立不倒。教堂旁的修道院内有一座殖民博物馆,收藏有智利和南美殖民时代的一些文物。 智利是南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圣地亚哥也是南美洲经济相对最好的城市。漫步于主街上,似乎感受到了从南太平洋吹来的海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