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87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网络平台个人写作板块现实感十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952
金币
7780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363
斑龄
191
道券
101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4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8-21
 近年来,不少社区网站或社交媒体都开辟了个人主页的写作板块,引发大众参与,推动网络文学原创平台更加多元化发展。这些新生的网络文学原创平台在题材内容、创评互动、审美取向等层面有别于原有网文阅读平台,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创作重心从造梦转移到现实生活现场

  长期以来,“爽感”是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关键要素。网络文学习惯于通过夸张的情节刺激读者,构筑一个虚拟世界满足人类的欲望需求。网络文学似乎成了关乎快感的文字游戏,让人们在虚幻世界获得现实中缺失的成就感和优越感。而近期,独立于原有网文集团的多种网络文学原创平台对稿源接收标准进行了调整。有的平台甚至表示不接收架空、穿越等幻想类作品的投稿。

  新兴的网络文学原创平台,更强调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注重沉入现实,展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际遇,现实感更足了。有的平台连续几年举办征文大赛,每一届的主题和组别都不同,但“职场”“生活”“人生”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在不同的原创文学平台上,现实题材方兴未艾,拓展了网络文学的版图。一些写作工作室不约而同将记录真实作为自我定位,致力于发掘、书写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下的命运沉浮和个体感受。当写作从欲望的满足转向真实人生的记载,“爽感”体系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深入现实的表达收获了大量读者,在出版、影视改编等IP开发层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经形成自身的文化秩序。在网络文学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表现为“造梦”和“入梦”的模式。网络作家是网文虚拟世界的创设者,编造出仙侠、穿越故事等让读者沉浸入梦,借此实现网络文学的消费性和产业化。而经过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后,在社交媒体等网络文学原创平台中,创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文学读者将网络作家视为自己生活的“同路人”。当创作重心从造梦转移到现实生活现场,从普通人的视角记录和叙写生活时,作品便展现出接地气、聚人心的力量。

  在传统文化秩序中,文学创作者喜欢自我隐藏,但网络时代的读者认可一位作家往往想了解作家的生活日常。读者不仅欣赏优秀的作品,也想对作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窥探”。读者不仅关注作者的写作内容,而且将作品和作者关联起来,探究其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考察作者与自己是否是“同路人”,期望获得深层次精神交流。当读者将作者视为朋友,“造梦”就不再重要,网文阅读成为对好友生活的观察与分享,作者与读者以“同路人”的形象结成“联盟”。

  从网络文学收费机制开始,增加读者黏度是文学网站管理者的聚焦点。从表面看,读者是创作关注的重心,作者需要迎合读者的需求,但实质上,读者的阅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站的推送,是基于算法的被动选择。网络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没有算法推荐,优秀作品难以进入读者视野。商业资本的介入使网文网站更关注IP产业化开发。读者的认可包括订阅数、浏览量、追更率等是流量的体现,其意义已经不仅限于创作与评论的交流,而是指向IP运作背后的商业资本变现。创作者和读者一定程度上成为传统网文平台的“数字劳工”,网络文学的创作逻辑也从读者中心转为数据本位。但是,对数据的过度关注与强调,并不利于网络文学的后续发展。在文学活动中,作者并非机械的码字机器,读者、粉丝也绝不能等同于数据或流量,他们是有情感、有知觉的人。正是因为如此,多平台不但为网络文学商业化找出路,更为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提升提供了有益途径。

多样化表达让平台创作呈现出丰富性

  在多样化的网文创作平台,创作者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与读者互动,更充分地了解读者的所思所想,更真切地感知多样的社会生活,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形成良好的传播链。不少平台定期发起读者共写、共读等线上活动,是打破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屏障、打造文学社区的有益尝试。不同的平台潜藏着学术、出版、影视等各类资源,可助力打通从网文创作到内容开发的IP产业链条。多平台网络文学商业模式的多元性和差异化,在坚持读者本位的同时,赋予了作者更多的自由,能有效促进网络文学生产场域的重构,可助益网络文学在开放、多元、大众的道路上获得质量上的提升。

  还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原有阅读平台提供的网文多是类型小说,诗歌、散文等受关注较少。过分突出网络文学的类型化特征是对网络文学理解的窄化和简化,不利于网文的长久发展,也有违文学创作规律。文学的表达方式会变,传播方式和传播载体也会变,但无论外部因素如何变化,人们在文学作品中寻求情感共鸣的内核是不变的。网络类型小说可以满足人们对“故事”的需求,诗歌、散文、戏剧等也是人类传情达意的基本方式,是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多平台为类型小说以外的文学门类提供了更多生根发芽的空间,意义重大。人的生活是丰富的,情感是多样的,文学的呈现形式也必然是丰富多样的。如果网文创作过多关注类型小说,会对其他文学形态造成遮蔽。在这种情形下,不同网络文学原创平台的兼容并包,可以为网文的发展开拓出更大的空间。

  文学艺术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不能只停留在新奇的故事或曲折的情节层面,深度意蕴始终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底色。多平台为不同文学体裁、题材等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有助于引导网络文艺关注现实、反映社会万象,真正参与摹写时代变革。自出现以来,网络文学一直处在变革之中,尊重大众的主体地位,激发大众的创作热情,是网络文学兴起、发展和走向未来的重要依托。单向度的欲望开掘无法替代心灵沉思和情感慰藉带来的体验,网络文学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忽略自身的文学底色。多平台网络文学的发展不过分强调商业利润的获得,更关注创作者在不同体裁、题材背后的深层思考,传承文学千百年发展中累积的优秀经验,是网络文学大众属性的再次回归,相信能助益网络文学保持活力,获得更为长久和健康的发展。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