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
- 注册时间2012-06-21
- 最后登录2024-11-28
- 在线时间10681小时
-
- 发帖11427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5614
- 道行18937
- 原创750
- 奖券336
- 斑龄0
- 道券27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 发帖
- 114278
- 金币
- 35614
- 道行
- 18937
- 原创
- 750
- 奖券
- 336
- 斑龄
- 0
- 道券
- 27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068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4-11-28
|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2-08-23)
—
炎炎夏日,当我们喝下一口冰镇饮料时,不少人都会感慨:“在古代,怕是连皇帝也没有这样的待遇。”然而真实的情况,却并不像现代人所想象的这般不堪。古人的饮料,除了茶、酒之外,还有许多我们不曾听闻过的“特饮”,为了消暑,古人甚至还有独特的制冰技 艺。我国古代没有“饮料”这个词,但是早在《周礼·天官》中,就记载有一种属于酒官的职业——“浆人”,专门负责掌管“六饮”。如此看来,至少在“饮”这件事上,古人很早就形成了传统,并且在不同年代,古人都有妙招,制作出的“饮料”也各有千秋,每一种“饮料”,都带着独具特色的时代信息。△每一种饮料,都带着时代的印记。/pexels战争年代烽烟四起,普通百姓绝对没有闲情逸致煮一锅“饮子”或泡一壶“熟水”。回望历史,唐朝会出现“饮子”,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贞观之治”。“熟水”的流行,也与宋朝的“抑武扬文,君臣共治”脱不开干系。“渴水”的背后有横跨亚欧大陆的巨大版图,而备受欢迎的“荷兰水”背后,也有康熙和乾隆打造出来的盛世江山。由此看来,也许只有在古代的经济繁荣时期,“饮料”才得以盛行民间。而那些隐秘的“饮料”简史,就藏在古人洗尽铅华的生活之中。古人也喝“红牛”“王老吉”据记载,我国古代有“六饮”,即水、浆(米、奶酪)、醴(醪糟)、凉(寒粥)、医(梅浆)、酏(黍酒)。与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是,“六饮”的排列也有等级之分。如《诗经·小雅·大东》中的“或以其酒,不以其浆”,《汉书·鲍宣传》中的“从宾客浆酒霍肉”,可以说明“饮浆”是平民的生活常态,而皇族则饮酒吃肉。战国时期,有条件的人通常在夏天喝混合蜂蜜的“蜂蜜水”。直到三国时期,仍然有人爱蜂蜜水。相传袁术死前想喝一碗蜂蜜水,但军中并无蜂蜜,他只能长叹一声,咽血而终。在隋唐时期,民间开始流行一种由水果或草药熬制成的、名叫“饮子”的保健饮品,这种饮品被称为“最早的王老吉”。彼时长安街市上随处可见“饮子”摊铺,现调现煮。我们在描绘宋代繁华景象的《清明上河图》中,也可以看到“香饮子”店,可知“饮子”的叫法一直沿用到宋代。△清明上河图中的饮子摊。/北京青年报与此同时,宋代也出现了一种名为“熟水”的饮品,即在煮沸的水中加入茶或中药,用于治疗脾湿,它被称为“古代红牛”。著名女诗人李清照,一到夏季就暑湿脾胃虚,于是她自创“白豆蔻熟水”,在炎热的夏季当水来喝。除了“熟水”,宋代还有一种饮料叫“凉水”,“凉水”并非字面上的“凉”,而是属于“果汁”类饮品。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北宋都城开封的州桥夜市的热闹场面,其中就提到“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等多种果汁冷饮。南宋时更是兴起了一种叫“缩脾饮”的新饮品,这种饮料将加工过的缩砂仁、乌梅肉、草果、甘草、白扁豆等一一切碎,混在一起,再用水煎成浓汁,然后沉在水井内浸凉,非常适合夏天饮用。△网友还原的雪泡缩脾饮。/b站醋溜海蜇皮w元朝时期,相传蒙古人在西征中亚时,喝到了一种酸甜的“里木渴水”。该饮品深受人们喜欢,甚至还成了忽必烈最爱的饮品。“渴水”用蒙古语来讲,就是“舍利别”;而“里木”其实就是“柠檬”。 所谓的“里木渴水”就是“柠檬水饮料”。 为了能一直喝到这种“渴水”,元朝人还专门在广州荔枝湾设置了“御果园”,栽种了里木树大小八百株。△酸甜的柠檬水也是现代人的爱。对此,吴莱在诗中作了生动的描述:“广州园官进渴水,天风夏熟宜蒙子。百花酝作甘露浆,南国烹成赤龙髓。”到了明代,渴水文化可以说是相当成熟,出现了融合肉与豆子的“五味渴水”、除去种子的“葡萄渴水”,以及上等松糖小火熬制而出的“香糖渴水”,等等。如今,古代的很多饮品已经失传,但是有一种依然活跃在市面上的饮品,那就是“酸梅汤”。古籍中所记载的“土贡梅煎”,就是一种最古老的酸梅汤。南宋《武林旧事》中所说的“卤梅水”,同样也是类似酸梅汤的一种清凉饮料。古人制作酸梅汤时放入适量冰糖,然后冰镇,它甚至成了清宫御膳房专门为皇帝制作的消暑解渴专饮。由于食材非常常见,酸梅汤后来慢慢流传到民间,流传至今。△酸梅汤,夏日的消暑神器呀即使在古代,“冰”也是饮料的灵魂消暑少不了冰凉之意,古人当然也懂这个道理。唐玄宗甚至为自己盖了一座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这还不算够,他还要吃“冰屑麻节饮”。隋唐时期,文献中有关冷饮的记载不多,倒是杜甫诗中描绘了“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的景况。当时的饮料已由果品扩大到了其他植物,如杜甫《槐叶冷淘》诗中即记述将槐叶汁、甘菊汁放在冰水中,冰却后吃起来“经齿冷于雪”。由此可见,即使在古代,“冰”也是饮料的灵魂。△冰,是冷饮的灵魂啊。而说起贮冰的历史,最早还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礼·天官》云:“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很显然,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凌人的工作分为“斩冰”(分块)、“三其凌”(储冰)两部分。1976年,陕西省雍城考古队就曾在姚家岗发现了东周时期秦国的冰窖遗址,该冰窖可藏冰190多立方米。当然,那个时候能够在夏天享用冰块的都是王侯贵族,冰块并非普通人家能够消受得起的——因为用冰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冰在古代并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由于对冰的需求增加,民间也开始贮冰,宋代更是因此出现了贮冰专业户,他们夏天以卖冰为生。杨万里的《荔枝歌》中生动地描述了宋代卖冰的情形:“北人冰雪做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甘霜甜雪如压蔗,年年窨子南山下。”宋时“饮茶”与“饮酒”虽在百姓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但“冷饮”仍为夏季市场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冷饮”的普及,对于古代饮料的发展甚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是“饮料”在宋代民间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也与皇室消暑纳凉的倡导密不可分,相传宋徽宗因为吃冰太多而患上了肠胃病。△冷饮虽好喝,可不要贪杯哦。元代的冷饮与宋代不相上下。《析津志》中记载元大都酒糟坊中“夏月多载大块冰,入于大长石枧中”。这种冰镇凉酒可以大量供应,随用随取。《饮膳正要》还在妊娠妇女禁忌食品中特别提出“食冰浆,绝产”。另外,从《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居民喜食奶冰”,可知冰镇奶制品也已普及民间,但牛奶毕竟不是古人的主食,因此一直停滞在“奶冰”阶段,没有向前发展,而冰酪却在马可·波罗游历期间传到了意大利。△牛奶做成的冷饮也很受欢迎。明清时期,饮料的内容向果品、蔬菜、药物方面深化发展,冷饮的目的也由单纯降温解暑向卫生保健方面扩展,《遵生八笺》中就记述了40多种冷饮,当然,其中也不乏在与世界文化交融中输入的“舶来饮料”。饮料文化大交融从世界的角度看历史,我国古代的大部分时期都处于封闭环境中。而每当自由市场出现,在与外界进行交流后,饮料这种具有“快消”属性的产品,很快便在与外界的交易市场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饮子”出现的唐朝,是古代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朝代之一。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加上古代丝绸之路、楼兰古城等交通栈道和枢纽,种种因素加持,让中国饮料文化的传播走在了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前端。△饮料文化大交融。一直到元代,整个亚欧大陆都处于大型的交融之中。蒙古人向南开拓到南海,向北延伸到北冰洋,东至高丽,西达多瑙河。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土地都被蒙古人占领了。本来吃牛肉、羊肉的蒙古人爱上了吃水果,偌大一块版图,“柠檬水”也都不够他们喝。到了明朝永乐、宣德年间,当时的航海术已经发达。郑和率领的船队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多国都有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水果、植物,也都是发展“渴水”的绝佳材料。△对外交流使我国冷饮更加丰富多彩。/pexels饮料除了“走出去”,清朝也出现了不少西洋饮料“走进来”的盛况。1769年,英国化学家J. 约瑟夫·普利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水,给人非常刺激的味道。而在清同治时期,这种带碳酸的“汽水”被人当作换取黄金的货物,带到了华夏大地。晚清文人葛元煦的《沪游杂记》当中,就有关于“汽水”的记载:“系以机器灌水与气入瓶中。开时其塞爆出,慎防弹中面目。随倒随饮,可解散暑气。”虽然汽水不是荷兰人创造的,但我国的西洋货多为荷兰产品,喝过这种“汽水”的人,都将其称为“荷兰水”。△原来古代就已经有“汽水”了。据说,末代皇帝溥仪的婚宴,用的就是它家的汽水。可见,汽水是晚清最流行的饮料之一。因为有利可图,当时的英国人在上海搭建起了汽水工厂“正广和”。正广和在中国销售最好的一款荷兰水产品,就是乌梅汽水。英国商人在海运发达的天津也建立了汽水厂,两年后该厂迁到山海关,厂子更名为“山海关汽水厂”。总的来看,古代饮料文化能够繁荣发展,正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如今,我们之所以能够接受各种各样的饮料,也正是因为古人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尝试,把那些数千年来的“饮食”记忆,藏在了我们的味蕾之中,这让我们不得不赞叹一声:古人的智慧,真是诚不我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