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2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数字滤镜:莫让修饰变修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166
金币
217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1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8-10
自从自拍类App成为年轻用户的装机必备,美颜和修图便已然成为数字图像从私人空间进入公共空间的必要程序。有人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在当下似乎“未经处理的图片也是没办法晒的”。在图像社交的互联网空间中,用滤镜过滤瑕疵,用技术修饰美丽,已经成为图像被发送前的必经流程。当滤镜审美成为一种范式,其影响力就不只局限于社交媒体,而开始扩展至影像领域,尤其是网络影像的生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适度的修饰本无可非议。但近年来,随着网络影视剧的蓬勃发展,一些作品中对于滤镜的过度使用,却让修饰变成了修改,从而使对美的追求从真实走向了虚假。不仅众多演员在剧中因过度修脸而出现脸型“翻车”,甚至导致了由于磨皮过度,让网友误将某网剧群众演员认作假人的乌龙事件发生。

  当此类事件频繁出现,以至于对瑕疵的修饰影响到对主体的辨识,甚至引发真假之争,这已不再只是个人审美和后期处理的技术失误问题,其背后的文化和审美因素不得不值得深思。

  数字滤镜的出现最早源于对光学滤镜的模拟。在前数字时代,除了化装、灯光等手段外,对于影视作品中人物造型的修饰主要通过光学滤镜来完成。通过在摄像机镜头前附加不同的光学滤镜,可以调节影像色调和脸部阴影,也可以实现色温转换和局部细节的修正。因此,光学滤镜不仅是影像美学构建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要素,也成为众多影像艺术风格的代名词。

  虽然光学滤镜可以改变光波成分比例,但并不能随意对“脸”的基础三维数据进行修改。自然,也不能让一张脸变成另一张脸。因此,虽然有滤镜的存在,但镜头之后演员的面部特征和风格特质依然能够得到很好的保留。滤镜的恰当使用可以实现独特的艺术审美。

  当数字滤镜被嵌入社交媒体,尤其是在短视频媒体中普及后,它的内涵发生重大改变。数字滤镜不再只是一种艺术化的处理工具,它开始脱离光学滤镜模拟器的身份,转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图像制造工具。

  在算法的帮助下,数字滤镜可以对图像进行任意修改,也可以生成任意风格。这就让脸部图像拥有了被随意修改和任意制造的可能,也使得脸部图像的修饰越来越缺乏约束性。

  任何一张自然脸都不可能绝对完美,任何一张自然脸的图像也不可能毫无瑕疵。因此,数字滤镜需要在算法的帮助下,利用一套程式化的视觉规范对不完美的脸部图像进行“修正”。但当数字滤镜被过度使用,修改的图像数据越来越多,生产出的脸部图像也距离真实的脸越来越远。

  真实本就是美的组成部分。过度修饰不仅让个体的独特和差异失去辨识,也过滤掉了真实。脸的图像不仅是一种个体特征,还是一种文化符号。不同“时代的面容”是观察时代文化的一个切面。网络影视剧本是对时代生活的多样化反映,但当脸的图像被数字滤镜过度修改之后,脸部细节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意义的多样性也随之被抹去,反而在对美的追求中走向了美的反面。

  在各类图像和短视频社交App中,开发者通常会预置多样化的选择。既有“一键美颜”的傻瓜模式,也有精挑细选的专业模式。多样的算法和不同的滤镜,本应会产生更多的风格选择。但对于大众而言,专业参数设置的复杂性和选择上的困难都会让其产生畏难心理。简单且不会出错的“自动风格”反而容易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交网络照片的“千人一面”。

  当一种审美风格在图像社交媒体中成为主导,就迅速打破媒介的藩篱,迁移至影视剧、短视频等更多的大众媒介之中,尤其对网剧的审美风格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风格被过度追求,一张三维的脸因过度磨皮而平面化,甚至脸部皮肤和毛孔都不可见。在“唯颜值”取向和存在性焦虑影响下,对于演员而言,别人修了你不修,别人瘦脸你不瘦,就会很容易陷入形象坍塌和颜值不再的焦虑之中。

  一个显在的事实是,虽然人们对演员过度修图的行为时有调侃,但同时对真实的脸部图像又不太包容。各种演员颜值坍塌,以及憔悴、衰老和油腻的照片频上新闻,就是实例。在错误的审美引导下,大众误将修改后的脸部图像认作真实,反而对真实面容有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事实上,即使数字技术在快速发展,脱离原始数据的“造脸行为”依然没办法轻易完美实现,尤其是在动态影像当中。今天影像的后期修改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智能,数字滤镜并没有办法对任何原始影像进行傻瓜化的“一键美颜”。

  艺术是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微妙平衡,追求美也是人类自跨入文明门槛以来延续至今的问题。对于传统影视剧创作如此,对于网络影视创作依然如此,过度追求完美,反而会导致审美脱离真实。滤镜不是万能的修改器,过度依赖滤镜不仅会导致美的变形,还会让前期拍摄产生依赖心理,认为既然后期一切可为,那么前期工作就可以粗糙、任性。

  摄影术的诞生,让画家开始重新思考精准再现的意义,并用重构的方式来对抗技术对现实图像的精准还原,更是直接催生了现代艺术的兴起。而数字时代的来临,又让这个问题再次浮现。如何对待真实,是数字时代不得不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但无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数字修改都不等同于随意、任性,审美也有健康与畸形之分。我们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抵制“唯颜值”的畸形文化。新时代需要健康的审美观,网络影视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引导审美的职责,不可偏离了真实性和人民性。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