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
- 注册时间2012-06-21
- 最后登录2025-02-24
- 在线时间11607小时
-
- 发帖11853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28104
- 道行20019
- 原创750
- 奖券0
- 斑龄0
- 道券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 发帖
- 118537
- 金币
- 28104
- 道行
- 20019
- 原创
- 750
- 奖券
- 0
- 斑龄
- 0
- 道券
- 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160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24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2-06-14)
—
真的是在台北绝佳黄金地段长大的小孩。 ▲ 从小就读的复兴私立学校就在她们家步行一分钟的范围内,有幼儿园、小学、国中、高中部。如她所说,初中的成绩不够好,父母担心继续这么下去会考不上好大学,高中时便把她送去了美国。 ▲ 也因为成绩不够好,就算在初三那年高票当选了美术股长(类似于课代表),还是被老师一句话驳回了…这件事让她伤心了许久。16岁的她在纽约的寄宿学校The Masters School就读: 刚去的时候,英文差、成绩更差、没有朋友,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被父母抛弃在异国他乡,世界简直一片灰暗。 画画成了她排解情绪的唯一方法。说来也算幸运,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绘画老师,是一对夫妻,他们对这位亚裔面孔的小女孩格外照顾,也对她展露的绘画天赋不吝夸奖。 ▲ 翻看当时的日记,还没成年的曲家瑞用端正的字迹一笔一画地写下,“我想他们两位是第一次喜欢我的老师。”有时候,老师的一句夸奖真的可以埋下一颗种子,改变一场命运。从严苛的教育体制下走出来的小女孩,放下了她怯生生看待世界的眼光,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事,并且每一次尝试都会收获褒奖和鼓励,赞美的力量就此战胜了内心的自卑,她毫不怀疑自己的天赋,并且越战越勇。高二时,她的作品《吸尘器》被送去了纽约州参赛,得到了高中素描组冠军;高三时,那幅引以为豪的彩色抽象画破例获得了全美高中AP美术素描组的最高分,也为她申请到了Cooper Union。 当然,远在天边的爸妈还是偶尔会想插手她的人生,比如安排她去上曼哈顿音乐学院的预科班主修钢琴,希望可以走大家闺秀路线,去当个钢琴家、演奏家。 而已经找到毕生所爱的她,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小女孩,最后终于如愿跟随自己的心意走上了绘画之路。学艺术是场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过程,而曲家瑞在这个过程里不停地自我寻找,找灵感,找风格,找自己。 在纽约求学的那些年里,她从过去那个不自信的姑娘: 一步步蜕变,变得会打扮,变得有腔调: ▲ 1987年已经开始在哥大读研的曲家瑞,留着帅气的短发。 ▲ 跟爸妈一起站在哥大著名的台阶前。 ▲ 再到1989年,她留起长发,扎着马尾辫,坐在纽约午后的阳光里小憩。 ▲ 1990年的哥大毕业典礼。研究生毕业之后,一心想着逃离父母的曲家瑞选择留在了纽约。 ▲ 用她的话说,想要闯一闯,实现美国梦。只是现实远比想象残酷。 ▲ 很久之后,她用白日梦来形容这七年。比大多数人幸运,曲爸爸很早之前就在纽约购置了房子、车子,她不用考虑租金或者还贷问题,家里寄来的零用钱也没有上限。  ▲ 当然,父母这么做的本意是希望她能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对象,不至于被小恩小惠哄骗,显然,事实未能如他们所愿。但身为艺术家,眼看辛苦拿到的硕士文凭等同白纸,苦心钻研的绘画作品没人赏识也无法养活自己,只能在不断的自我寻找和怀疑里,苦苦挣扎。 ▲ 她做过很多杂工,不过大部分时候还得依靠家里的补贴度日。1995年,曲家瑞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临摹出一幅米开朗基罗《创世纪》里的人物。  ▲ 即将迈入30岁的她和自己的作品合影。也是差不多同时期,她关在家里创作了一本儿童读物,结果被当时的男友署上了他的名字,也没拿到一毛钱版税。 ▲ 现在还能找到这本1996年出版的《Milton》。1997年,爸妈再也无法接受她在美国的放任自流,强烈要求她回来。老实讲,在纽约漂泊了16年,早已习惯了脱离父母管控、无拘无束的日子,再选择回来,内心深处定是充满挣扎的,生怕又要回到过去暗无天日被打压的岁月。 ▲ 曲爸爸催婚、催生,都能把她的个人问题跟社会人口结合在一起谈大道理……但32岁的曲家瑞,还是回到了熟悉的地方。先是在父亲公司帮忙翻译文件,拿着微薄的薪水浑浑噩噩度日…… 之后恰逢实践大学新开设科系(媒体传达设计学系),她有了机会去教书…… 这一教,就教到了现在。 ▲ 图为2004年,即将迈入40岁的曲家瑞。 特别的意外走红不惑之年,踏足娱乐圈,成为艺人,名声大噪,是意外,也不算意外。 蔡康永曾说,他认为曲老师在节目上的“疯”一部分是因为现实生活里被压抑了太多的能量,急需一个窗口释放。又碰巧,她身材惹眼火辣,言辞犀利,快人快语,完全颠覆了一般为人师表的刻板印象,再加上前半生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那绘声绘色讲故事的能力,似乎都注定了她会在萤光幕上大放异彩。她在节目中睿智又搞笑,她跟小钟的爱恨情仇,短短几集,效果十足。 ▲ 小钟(钟昀呈)比她小6岁,是“咻比嘟哗”的成员,就是那个有吴宗宪(点这里)、刘畊宏(点这里)和小马(倪子钧)的组合,团体解散后,小钟以冷笑话、“蹩脚”魔术走跳在各大节目当通告艺人。显然,男人配不上她。 ▲ 面对曲老师给面子的示好,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还一再推托自己的爸妈会想要生小孩(暗指女方不能生)……真的蛮失风度的。事到如今十年已过,小钟还是未婚无孩状态。但偏偏能从他们的交集里看出那么一点CP感…… 这样的CP感是曲老师给的,是曲老师的真诚、真挚将爱推进、点燃…… ▲ 她夸赞小钟是演艺圈的达芬奇,没有任何人能取代。 ▲ 就算违背妈妈意愿也要上节目和他同台。也正是因为在节目上掏心掏肺、敢爱敢恨的态度,让她在两岸三地华人圈子里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 ▲ 还曾代班主持过康熙。但清醒如曲老师,早就意识到娱乐圈的热闹喧嚣像是一场注定会谢幕的表演。在康熙尚未停播之前,她就已经萌生了退意。 ▲ 2020年底《人物》关于她的专访,她在自述里说道,综艺消耗了太多能量,她想要及时撤离。于是乎,推掉大量通告,她把自己放回到了校园,回归创作: ▲ 2019年在苏州的个展(图源:一条)。也花更多时间陪着母亲到处旅行,找寻过去的回忆。 ▲ 社交平台都是分享陪着妈妈到处走的照片。 ▲ 偶尔只会上上《小燕之夜》,分享带妈妈旅游的心情。即使年过半百,有妈妈在身边,永远都可以做一个小孩。大众依旧会好奇她的私生活状态。 ▲ 随便一条po文都能引发议论纷纷,害得她得立马澄清强调“纯友谊”。 ▲ 她不需要婚姻,但不得不说,她身穿婚纱的模样又真的很美,是一种最适合她的,独自绽放的美。 终于说完了曲老师的故事。很多人不理解,为何一位富家千金要频上电视混成综艺咖,像我们之前写过的康熙小咖们(这里可回顾)、罗妹妹(这里可回顾),还有Makiyo(这里可回顾),她们有的出身贫寒,有的演艺事业没太大的进展,不得已靠在综艺里出现混个脸熟,拿点微薄的通告费。本来像曲老师这个阶层的人一定是不屑为之的,但是她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坦坦荡荡高高兴兴上了综艺,成为我们熟悉的康熙综艺咖之一。最大的原因,曲老师自己说了,是为了彩衣娱亲。她说上节目聊东聊西,很大程度是希望住院的父亲百无聊赖间转转遥控器能看到她,博他一笑罢了。 因为在她三十六七岁的时候,当时已经年逾八十的老父亲在一次跌倒后受伤严重,加上后续手术不顺利,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基本上无法再自我行走,需要一直坐着轮椅。 ▲ 出自曲妈妈前两年摔倒后曲老师更新的社交平台内容,回忆了当年往事,生怕会重蹈覆辙,幸好曲妈妈康复得当。用她的同事,也是同科系主任谢大立(实践大学创始人谢东闵第三子 )的话说,曲老师很长时间里做的事本质上都是为了取悦爸妈,渴望得到爸妈的认可。 她也想用自己的活力、能量去感染病榻上的父亲。这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节目上的她,自信的,直白的,坦荡的,豁达的。 ▲ 她敢说自己当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纽约东方一枝花”。 ▲ 没有任何包袱地跑来卸妆,被笑说像郑中基,像午马…… ▲ 拿她找不着对象开玩笑,给她配了“寂寞寂寞就好”的专属BGM,也没有生气,而是一笑置之。 ▲ 她带着收集的二手娃娃上节目,说了那个最著名的“交换青春”的故事:在新泽西州一户人家的自家周末甩卖上遇到了这个“Dancing Barbie”,她用27块美金从想要买卷发器的小妹妹手里买下了这个娃娃,她说,“我不想长大,而她想长大,所以我们在台阶上交换了青春”。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她的一本书名。其次,她也想用这样的方法,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更用自己的遭遇去感染他人。她很坦诚,在节目上分享过历任男友,帅的、艺术范的、满身肌肉的,她曾有过太多次坠入爱河的心动瞬间,每一次都一往无前,每一次都义无反顾,每一次都遍体鳞伤: ▲ 大学时期的帅哥…… ▲ 抢了她著作署名的那位。 ▲ 还有她心甘情愿为他刷马桶结果惨遭劈腿的…… ▲ 被质疑眼光时,她会振臂高呼,“你们是没有得到他才这么说的”,哈哈哈……实在效果十足。世间奇人千千万万,很多厉害的人不为人所知,正因为曲家瑞主动出现在大众熟悉的综艺里,让很多人认识了她,很多人都爱她,爱她的文字,爱她的表达,爱她的通透,爱她的洒脱。外人眼里的她,富家千金,走路有风,说话大声,嬉笑怒骂,充满自信,她却很坦诚地表示,这是为了掩饰心底的自卑。  ▲ 就连学生也说,她收藏来自世界各地的娃娃,不过是填补空虚寂寞的方式。但充满自我冲突又如何呢?人本来就是个错综复杂的矛盾混合体。曲老师愿意拿她的亲生经历出来分享,给太多身处相同困境的年轻人以榜样力量,鼓励他们不要踟蹰不用彷徨。 她教他们要成长就必须要学会直面痛苦的记忆,学会诚实接纳自己。原生家庭的“重男轻女”、父母有意无意的打压,真的很容易让孩子变得不再自信,怯懦自卑,就算长大后名利双收,依旧需要用尽全力去弥补看不见的裂痕。 ▲ 曲老师曾在节目上红着眼眶说,那些心底的痛从没有因为时间流逝、因为掌声鲜花就被轻易覆盖,夜声人静的独处时分,回忆和伤痕席卷而来,吞噬着她……不被爱的小孩,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努力向父母,向这个世界证明自己值得被爱,最明显的体现便是讨好型人格。对待友情,她耍尽百宝,散尽钱财,千方百计想要融入,最后猛然惊觉自己不过只是依附在他人身边的跟班。 对待爱情,那些曾经出现在生命里的爱人,总是毫无保留地付出,但真要谈婚论嫁时,又异常清醒恐惧。她穷其一生都追求真正极致的、纯粹的爱,宁可和良缘擦肩而过,也不想有朝一日因为破碎而心生后悔。 对待亲情更是如此,她在创作上的崭露头角,在节目里的肆无忌惮,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今非昔比,自己值得被爱。 ▲ 父母才是情感上勒索她最多的人。 ▲ 父亲在世时对外人介绍,总是更愿意提她是老师,而不是画家…… ▲ 去年,她荣升了副教授,特意把证书放在了爸爸的书桌上。家庭教育衍生出的巨大不安,伴随一生。这种不安当然也有好有坏,好的是即便身处五光十色的娱乐圈,浮华之下,也能居安思危;坏的是,自卑自负混合,往往活得相当辛苦,内耗极大。 ▲ 曲老师在《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4月的一篇文章里自述。也正因为敏感细腻,置身于嘈杂的人世间,更要学会正视自己的内心,去找寻真正想要的答案。这便解释了最后一个原因,艺术家当综艺咖也是艺术家不按常理出牌的一部分,更重要的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工作是为让她“找到自己”。曲老师在很多采访里都反复提到一个关键词,“找自己”。 ▲ 这显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问题,是伴随一生的课题,即便50了,即便有所成就,她还在找自己。相较于太多人,机械性地重复劳动,曲老师是幸运的,她找了自己热爱同时也是擅长做的事,艺术家创作最重要的部分不就是颠覆么。绘画是她的职业,是她和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 ▲ 她通过自画像探索、寻找自己,不是那个镁光灯下被鲜花掌声包围的自己,不是美颜相机滤镜加满看不清纹路的自己,而是画出最真实的容颜,表达当下最切实的心境。她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娃娃,跟它们对话,同时也在跟自己对话。 包括后来上节目走红,玩跨界,挖掘了不曾被看到的无限可能,也用她的影响力感染其他人,何尝不是迎难而上,“找自己”的结果? 人生啊,注定是在自我寻找的路上,无论你是贫家小孩还是富家小姐,生存下来,是第一步,然后自我突破,自我修炼,自我愈合是第二步。这条路那当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于是就有了第三步,要懂得坚守,耐心等待。曲老师说过去的自己一直在等,等着机会的到来,等着慧眼识珠的人…… 她渴望被重视被注意,她也会惶恐会害怕: ▲ 这些细碎的情绪只能通过画笔流露进作品里。而康永哥在很多很多年前的一句话点醒了身处迷茫中的她。 人生只活这一次,一定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用面面俱到,不用在乎周遭世俗的眼光,甚至不用去计较结果,请遵从自己的内心,为自己而活!回看曲老师研究生毕业后在纽约的七年,庸庸碌碌,常被笑说荒废时光。又怎样呢?每个人的花期不同,大器晚成的比比皆是。 四十岁五十岁,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看看曲老师,不管是身材还是状态,早已将年龄这个数字抛之脑后。 ▲ 她健步如飞,她雷厉风行。 ▲ 她说她在追赶自己的人生。三毛曾在书里写道,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57岁的曲老师,正在实践着这句话,在坚持做自己的路上,自信潇洒,也用她的魅力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这短短的一生,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啊,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