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通宵”等字眼,紧紧地和猝死、死亡联系在了一起。在所有人都在为之年轻而感到惋惜的同时,也给正在打工的年轻人狠狠地敲醒了警钟。面对猝死,我们能做些什么?或许,正在拼命奋斗的年轻人,才更应该多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一、那么,猝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哪些疾病容易引起猝死呢?
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死亡者,以心脏性猝死(SCD)最为常见。冠心病、主动脉夹层、严重的心力衰竭、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暴发性心肌炎和遗传性心律失常等都可能导致发生猝死,其中,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
心脏性猝死每周一的发生率最高,早晨6:00至中午这个时间段是高峰期,冬季的发生率最高,常于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
而非心脏原因引起的猝死,常见于脑出血、肺栓塞和哮喘等。
医生表示,无论有没有基础疾病,过度地透支自己的身体,特别是让心脏功能超过极限,都有可能发生猝死。特别是在长时间熬夜后,血管变得脆弱,如果这时再去健身运动就会让肌肉充血,血管扩张,加大心脏泵血压力,进而增加猝死的风险。
二、猝死前都有哪些信号?
1、突然胸闷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的胸闷,休息一段时间可以缓解,这种现象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突然出现的症状表明冠脉内的斑块不稳定,随时有可能破裂,发生急性的心肌梗死症状。
2、心慌
不定期出现心慌、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心律失常的结果,如果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可能发展为室颤的风险症状。
3、心跳过缓
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可以引发心脏的停搏。
4、突然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脏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5、眼前发黑、肢体麻木
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
6、胸部出现压榨性疼痛
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症状中最容易被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突然出现剧烈紧缩的压榨性疼痛,且感觉透不过气时,就要高度警惕。
三、猝死能预防吗?年轻人如何避免猝死?医生给出了7点建议
1、每天要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至少6小时)。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都会增加猝死风险,如果感觉到疲倦,就停下来放松一下,没有什么比生命还要重要。
2、避免过量饮酒。过量喝酒易诱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饮酒时兴奋激动,易导致血压升高,诱发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3、尽量避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长期高热量、高盐、高脂饮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就会悄悄找上门,不知不觉在身体中埋上了定时炸弹。建议清淡饮食,适量吃鱼,少吃牛羊猪肉,多吃豆制品和新鲜的果蔬,每天一小把坚果。
4、别不把感冒当回事!感冒虽很常见,但感冒病毒会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炎、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因此导致的猝死病例也不在少数。感冒后1~3周内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浮肿或晕厥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看心内科医生。
5、打鼾不可忽视!打鼾医学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有诱发猝死的可能。平时要注意控制体重,打鼾也是病,必要时也要及时就医。
6、千万不要小瞧普通的便秘!用力排便时血压升高,也会诱发脑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平时要多运动,多食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果蔬,少吃刺激性食物。大便困难可局部用开塞露,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切忌太过用力,以免发生意外。
7、关注气温变化。秋冬和夏秋交替时节,气温下降,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主动脉夹层等危重症发生率增高。
医生提醒,心脏病患者,应注意定期复查各项指标,严格遵照医嘱用药;而健康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