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03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德国慕课:顺应教育数字化潮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178
金币
238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2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5-07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锁定操作(2024-02-22) —
            引言

  “慕课”又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 MOOC),其出现与开放式线上教学模式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德国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其慕课教育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目前,德国教育类慕课总体呈现七大平台、四大主体的特点。这七大慕课平台包括:OpenHPI(波茨坦大学)、Mooin-Oncampus(吕贝克工业大学)、Leuphana Digital School(吕纳堡大学)、Mooc.tu9(德国九大工业大学联盟)、OPEN vhb(巴伐利亚州31所高校组成的虚拟大学联盟)五大由高校自主运营的平台,以及Iversity、Open Course World 两大运营商平台。根据运营技术平台的主体不同可分为高校或科研机构自主运营、高校间合作运营、高校下属运营商以及纯运营商平台四大主体。各平台根据其主体性质定位不同,课程类别各有侧重。可选课程种类从本硕课程到职业教育,从高新科技到文学创作等。其他教育领域慕课平台还包括仅提供继续教育类课程的公益性业余大学联盟(VHS)和面向中学生群体的Mooc.House等。

德国慕课的起源与发展动机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教育公平与开放,首次提出了“开放式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的理念。同年,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开放课程平台(Open Course Ware)。 2011年4月,德国首个慕课OPCO11在法兰克福大学推出, 标志着慕课正式登陆德国。为顺应数字化的历史发展潮流,德国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发展、数字技术能力培养和数字化媒体的广泛使用,充分发掘数字化在各教育领域的潜能,增设所需的基础设施,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培养框架,从整体推进德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德国联邦政府自2011年以来举办了两轮以“教育促升迁:开放型高校”为主题的课程竞赛,以鼓励高校提供在线继续教育课程。波茨坦大学、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开姆尼茨大学、吕纳堡大学等率先开设了慕课网络公开课,用于专家培训、各学科间的学习交流和特殊教育的学习。为优化不同教育途径间的“立交通道”,促进终身学习,方便在职人员和职业技术人员接受高等教育,德联邦教研部(BMBF)也在数字化战略的指导下,支持慕课课程与授课平台的建设与开发,建立自己的慕课课程体系。

  “慕课”概念虽源自美国,但德国学术界对慕课的技术和教学模式却并不陌生。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数据处理技术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德国教育界十分注重二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潜力。联邦与各州政府携手各文教机构和基金会,在学研数字化领域出台了多项激励措施。比如,1974年,北威州政府筹建了哈根远程大学(IUBH)。该校学生人数从建立之初的1330人增至如今的76936人,成为德国远程大学的典范。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多个联邦州开始整合州内高校资源,依托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创立了多所“网络虚拟大学”(VirtuelleHochschule)。截至目前,已有约85%的德国高校运行有自己的校内电子学习平台(Learning-Management-System)。

德国主要慕课类型

  德国慕课根据教学方式分为cMOOC(connectivistic MOOC,关联主义开放性课程)、xMOOC(extended MOOC,延伸性慕课)、bMOOC(blended MOOC,混合式大规模在线课程)、sMOOC(small MOOC,小型慕课课堂)和mMOOC(mentored MOOC,辅导跟进式慕课)五大类型。此外,还有根据慕课内容特征的分类方法,如学术型慕课(aMOOC academic MOOC)、职业型慕课(pMOOC:professional MOOC)、健康类慕课(fMOOC: fitness MOOC);以及以制作机构命名的分类方法,如九所工大慕课(TU9-MOOC)、国民大学慕课(VHS-MOOC)和艾伯贝格促进协会慕课(Efi-Mooc)等。其他受到德国学术界关注的还有以强化学习型慕课eMOOC(enhanced MOOC)和个性化公开课程POOC(Personalized MOOC)等。在课程选择上,目前最受欢迎的课程是信息科学,其次是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伦理学以及物理学等学科,人文学科的课程相对少见。

  (一)cMOOC侧重基于关联主义的知识建构来促进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与创造。心理学家乔治·西门思(Siemens)指出,在cMOOC中知识是网络化联结的,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其核心包括关联主义、知识建构、师生协同、分布式、多空间交互、注重创新、同步与共鸣、学习者自我调节等。

  (二)xMOOC又称哈佛慕课模式,更接近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讲座,因被哈佛大学以x标记区分常规课程而得名。一般以课程网页的形式存在,在这个网页下,有讨论区、影片、作业等等,整个课程大致而言还是由授课教师来引导课程走向,课程的开始、进行、结束都不脱离课程网页,这一以授课教师为中心点的学习行为被定义为xMOOC。Open HPI、Iversity和Open vhb平台上的课程多为xMOOC。

  (三)bMOOC类型的慕课相对较少。它将相对封闭的大学课堂与开放的参与人群结合起来,参与此类课程的人群不再是传统的参与研讨课的高校内部学生,而是扩展到高校之外的公共群体。该类型的代表有德国吕纳堡大学与图宾根大学两所大学的课程体系。

  (四)sMOOC是指参与人群相对较少的开放性在线课堂,概念类似大学里的研讨课。这种形式侧重于参与者的个人特征,并试图在亲密,信任,支持和安全方面体现面授课那种面对面学习的优势,尤其鼓励参与者与专家之间的紧密关系。由于这种慕课强调因人而异的学习,所以这种方式特别适合艺术工作者和继续教育培训者。

  (五)mMOOC是指学习者可全程获得授课老师或其团队处的指导。其概念核心内涵包括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视角、小组式的辅导支持和跨文化能力培养。代表课程有吕纳堡大学数字学院为难民开设的预备性课程“起航学习(Ready for Study)”和其与歌德学院共同推出的“艺术品管理(Managing the Arts)”课程。

德国慕课的主要特点

  德国的数字化战略方兴未艾,慕课的到来引发各方对课程内容开发和平台建设的空前热议。斯坦福慕课的创始人之一吴恩达(Andrew Ng)曾指出,相对于此前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慕课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开源性、可扩展性和社交互动性。因此德国各高校也在欧盟和联邦层面出台的政策框架内,通过参与联邦州政府、科学促进者协会(Stifterverband)等机构发布的奖励性竞赛、招标措施等推进自身慕课建设。多所高校更是在短时间内便创建了自己的慕课平台。慕课在重视教育平等且具有丰富数字教学经验的德国后来居上,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德国是联邦制,各联邦州享有文教政策的自主权,德国高等教育系统并未形成针对慕课统一的战略部署,加之大学高度自治,德各高校根据现有资源自愿推行。所以德国慕课总体体现出百花齐放、立足德国、面向世界的特点。

  (一)百花齐放,主题多样,参与高校众多。一项调查显示,约有1/6的德国高校开设了一门或多门慕课。在受访的152所高校中,约有42%表示密切关注慕课发展并已将慕课列入战略发展计划。其中,按照高校种类划分,综合性大学中和应用科学大学中密切关注慕课的比例为50%和44%,艺术类院校则仅为7%。此外,私立大学(55%)又比国立大学(39%)和教会大学(30%)更有积极性;在校生人数超过4万人的大型院校(80%)比拥有1万至3万学生数的小型高校(41%至42%)更愿意发展慕课教学。在执行力方面,60%的大型院校和30%的中小型院校正积极支持教师开展慕课工作。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德国各高校水平发展均衡,但慕课发展也出现明显分化。随着德国高校外部竞争愈加激烈,联邦政府出台了“精英大学战略”,以增加本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入选“精英大学”的高校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政策资金和第三方资金的倾斜,为慕课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在文化自治权背景下,高校经费依赖各州财政,经费充足的联邦州或地区对数字化推进的支持力度更大。此外,大型高校的资金渠道则更为广阔,能够通过雪球效应,逐渐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反映在慕课领域就形成了巴伐利亚高校独大的局面。虽有部分小型高校的单门课程也获得了巨大反响(如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的“故事叙事”慕课),但整体而言,小型高校财力有限,普遍仅能依靠赢得单项竞赛或师生团队的志愿性投入来实施慕课计划。

  (二)立足德国,协同合作,形成集聚效应。绝大部分德国高校的慕课课程以本国国内学科需求为导向,以国内学习者为目标群体,课程语言也多为德语。为形成德国慕课发展的集聚效应,德国高校还自发组成联盟(如巴伐利亚31校联盟VHB,德国9大工业大学联盟TU9),实行资源共享,共同推进慕课计划实施。此外,小规模、小范围、单一项目的合作也不胜枚举。除了高校间合作,德国高校也与本国科研机构、经济界和政府部门等积极合作。通常情况下,慕课成果会在高校官网公示,标注合作单位和资金来源,并链接到相关德国慕课平台。但是与Coursera和Edx等世界慕课平台相比,德国慕课平台的体量还十分有限。

  (三)面向世界,招优宣传,加强国际合作。德国慕课将成果国际化、团队国际化和平台国际化三种战略融合应用。各高校及其慕课研究团队积极努力,致力于人员组成国际化和成果推广国际化,不断加强与世界大型慕课平台的合作。如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大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选择在Coursera国际慕课平台发布成果,较小,或较为偏远的院校也希望能够通过慕课项目促进国际合作,进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吸引优秀生源。对于德国本土的慕课平台而言,其所展示的课程制作团队的国际化能够有效推动平台的海外市场。例如,吕纳堡大学通过国际合作,该校的网上课程包括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知名教授的课程,为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A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