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与 星球研究所 联合制作
在中国的西部
有一片“冰冻星球”
厚厚的冰体覆盖了
51776平方千米的土地
(普若岗日冰原)

48571条“冰河”
肆意倾泄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雅弄冰川)

庞大的冰储量
可以装满114个三峡水库
(请横屏观看,祁连山八一冰川上述比较按体积计算,不考虑冰水转换)

这是冰川的王国
风雪不休、冻结不化
至少存在了成千上万年之久
(中国冰川分布,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即便放眼整个星球
也再没有如此巨大规模的冰川
能发育在中低纬度地区
(请横屏观看,世界主要山地冰川分布)

为什么是中国?
冰川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
它们还能存在多久?
01
诞生
6500万年以来
青藏高原持续隆升
高原内部及周边的
降水量、温度
出现显著分异
三种不同类型的冰川
开始了各自的生长
①
高原西北部及中部的高山
因为深处内陆而
气候干燥
年降水量仅有200-500mm
但是这里即便是
夏季
平均气温也低于-1°C
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降雪
可以年复一年不断堆积压实
很少消融(慕士塔格峰的积雪,本文中涉及冰川的降水量及气温,均指冰川平衡线附近)

结构疏松的新雪受压
变成了致密的
粒雪
粒雪又重新结晶变成更紧致的粒状冰
粒状冰进一步受压
孔隙基本闭合
历经数年到数十年
形成了一种浅蓝色的物质
冰川冰
(冰川冰的形成示意)

当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
冰川
便诞生了
这种降水稀少、成冰温度较低
累积时间漫长的冰川
被称为
极大陆型冰川
它积累慢、消融慢
运动速度也极为缓慢
平均每年仅移动数米到数十米
是冰川中的敦厚长者
其面积约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32%
(中国极大陆型冰川分布)

在高寒的
昆仑山脉最西端
7000米级的
公格尔峰
发育出了面积高达115.16km⊃2的
极大陆型冰川
可拉牙依拉克冰川
比北京市东城西城之和还要大
(公格尔峰周围冰川)

再往东
以海拔7167米的昆仑峰为中心
连片的高海拔山地
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冰川作用区
也是中国巨型冰川最为集中的区域
中国22个面积超过100km⊃2;的冰川中
有8个分布在此区域
包括237.46km⊃2的中峰冰川
236.77km⊃2;的多峰冰川
199.09km⊃2;的昆仑冰川
166.08km⊃2;的崇测冰帽
135.00km⊃2;的玉龙冰川
120.51km⊃2;的西玉龙冰川
111.37km⊃2;的古里雅冰帽
108.18km⊃2;的弓形冰川
(请横屏观看,古里雅冰帽,摄影师@邬光剑;
上述数据依据刘时银等《基于第二次冰川编目的中国冰川现状》)

其中的崇测冰帽、古里雅冰帽
这些被称为冰帽的冰川
就像一顶巨帽一样覆盖山体
冰雪之下很少有山坡裸露
雪没山顶、冰舌四溢
(古里雅冰帽的边缘)

而在深居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高原
地形更为平坦
数个冰帽型冰川
又组成了一个大冰原
普若岗日冰原
覆盖面积高达422.58km⊃2;
(普若岗日冰原,注意下方的车辆,摄影师@姜曦;注意:在冰川编目时,会将普若岗日冰原计算为多条冰川,所以并非中国面积最大的冰川)

山峰在庞大的冰原上
只能露出尖尖一角
人称“冰原岛峰”
(普若岗日冰原上的岛峰)

②
但青藏高原不全是干冷的气候
它的隆起改变了行星风系
来自太平洋的东亚季风
以及来自印度洋的南亚季风
携带着大量水汽
进入高原的东南部群山
高山上
虽然夏季平均气温在1-5°C之间
冰雪快速消融
但是年降水量却高达1000-3000mm
消融快,补给更快
融水渗浸到粒雪周围
再冻结成冰
这种冰川被称为
海洋型冰川
面积约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22%
(中国海洋型冰川分布)

海洋型冰川运动速度较快
平均每年可达100米至500米
活跃的状态让它往往直接深入
温暖的绿色地带
与森林、灌丛同框
堪称冰川中的萌动少年
(米堆冰川)

正是这种特性
让海洋型冰川成就了中国最靠南的冰川
玉龙雪山冰川
它位于北纬27°
几乎与贵阳平行
(玉龙雪山上的冰川)

也正是这种特性
让海洋型冰川快速补给快速流动
在贡嘎山奔流直下
形成中国已知落差最大的冰瀑布
海螺沟冰瀑布
落差高达1000米左右
(贡嘎山海螺沟大冰瀑布)

最震撼的海洋型冰川群
则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
南迦巴瓦峰周围
以及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
这里正好面对着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西南季风携带着大量水汽
穿越大拐弯汹涌而来
形成大量降雪
各处发育的冰川不断汇流
造就了一个个充满运动旋律的大型冰川群
(航拍西藏南迦巴瓦峰周边的冰川)

在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
204.36km⊃2;的恰青冰川
面积位列全国第6
179.59km⊃2;的雅弄冰川
面积位列全国第9
167.05km⊃2;的夏曲冰川
面积位列全国第11
122.33km⊃2;的那龙冰川
面积位列全国第16
(恰青冰川)

天地洪荒
(念青唐古拉山脉雅弄冰川)

巨龙蜿蜒
(念青唐古拉山脉夏曲冰川)

喷薄张扬
(念青唐古拉山脉依嘎冰川,下方是道路)

③
第三类冰川
亚大陆型冰川
则位于前两类冰川之间的过渡地带
年均降水量约500-1000mm
夏季平均气温0-3°C
积累与消融速度、运动速度
也都居于两者之间
其面积约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46%
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冰川类型
(中国亚大陆型冰川分布)

其中
天山山脉
随着青藏高原隆升而加速隆起
西风及来自北冰洋的水汽
成为它的主要降水补给来源
其冰川面积和冰储量
仅次于昆仑山和念青唐古拉山
在中国所有山系中排名第3
(请横屏观看,天山博格达峰的冰川)

天山以北的阿尔泰山
因为纬度高温度低
以及较丰富的降水
发育出了中国末端海拔最低的冰川
喀纳斯冰川
末端海拔仅有2416米
(请横屏观看,阿尔泰山友谊峰下的喀纳斯冰川)

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和西段的北坡
还有一种特殊的景观
冰塔林
(珠峰的绒布冰川冰塔林)

由于冰川各部位运动速度不同
造成冰川表面出现裂隙
而中低纬度地区直射的阳光
又不断将这些裂隙加深
最终发育出一个个冰塔
(冰塔林形成示意图)

当冰塔大面积分布
从空中俯瞰
仿佛是一条由锯齿组成的冰河
(希夏邦马北坡野博康加勒冰川冰塔林)

而在喀喇昆仑山脉
并不太长的范围内分布着
4座8000米级山峰、25座7000米级山峰
如此高密度的极高山分布
让这里形成了一条
众多冰川沿河谷分列的
“冰川走廊”
克勒青河谷冰川群
面积高达359.05km⊃2;
中国最大、最长的冰川
音苏盖提冰川
就位于此处
(喀喇昆仑山乔戈里峰的冰川)

就这样
22%的海洋型冰川、32%的极大陆型冰川
以及46%的亚大陆型冰川
组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冰川家族
但是
不要以为冰川仅仅拥有漂亮的外表
事实上
它们是地球上宏伟的力量之一
拥有改天换地的能量
02
创造
冰川
首先是地表的塑造者
作为一种流动的固体
冰川可以劈山裂石
(冰川的侵蚀、搬运)

它在山坡上不断刨蚀
形成围椅状的洼地
是为冰斗
(冰斗的形成示意)

各个方向的冰斗
向山体溯源侵蚀
冰斗后壁不断后退
山峰越来越陡峭
山脊也变成了刀刃状
这便是角峰和刃脊
(角峰、刃脊形成示意图)

(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的刃脊)

当庞大的冰川群
批量制造出数不尽数的角峰和刃脊
中国西部的雪山
就成了世界上最凌厉的雪山画作
群山“狰狞”、云海壮阔
(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群峰)

一众造型美得“令人发指”的神山
贡嘎、萨普、缅茨姆
南迦巴瓦、央迈勇、夏诺多吉
冈仁波齐、乔戈里、纳木那尼等
纷纷塑形完毕
蔚为大观
(雅弄冰川附近的山峰)

(央迈勇雪山)

(萨普的卫峰)

而当巨大的冰流贯穿山麓
还会塑造出开阔的冰川谷
因其横剖面呈U字形
又得名U形谷
(冰川谷形成示意图)

其谷底宽缓、谷坡陡峻
与周围的凌厉山峰
交相辉映
大大丰富了中国西部的景观层次
(巴松错U形谷)

此外
在冰川侵蚀山体的过程中
大量碎屑随冰川流动
碎屑在冰流两侧聚集形成侧碛(qì)垄
在冰川末端聚集形成终碛垄
(终碛垄、中碛垄、侧碛垄形成示意,碛字意为浅水中的沙石)

侧碛垄、终碛垄
是冰川进退的重要标志
而当冰川融水下泄时
它们还是天然的堤坝
(山南浪卡子县卡鲁雄峰枪勇冰川与强宁错)

那些被冰川研磨得更细碎的物质
则会发育出罕见的
“冰川沙漠”
在普若岗日冰原
海拔5200-5600米之间
数十米高的新月形沙丘连绵起伏
冰川与沙漠相伴相生
颇为独特
(请横屏观看,普若岗日冰原的冰川与沙漠)

冰斗、角峰、刃脊、冰川谷
侧碛垄、终碛垄、冰川沙漠
运动的冰川成了地表的塑造者
而当冰川消融时
它还将成为“江湖”的源头
和人类文明的哺育者
冰川末端消融
形成巨大的冰洞
(请横屏观看,念青唐古拉山脉东嘎冰川的冰洞)

融水在冰面汇流
形成冰面河
(念青唐古拉山脉东仁龙巴冰川上的冰面河坠入裂缝)

之后或注入冰斗
形成冰斗湖
或注入冰川末端的冰碛垄围合中
形成冰碛湖
我们才能在高原上得见
各种各样美丽的冰川湖
(雅拉香波冰斗湖)

(曲登尼玛冰川与下方的冰川湖)

著名的喀纳斯湖
也是由冰碛垄阻塞冰川谷后
积水而成
(喀纳斯湖)

而更重要的
这些融水又汇入不同的河流
成为大江大河的重要来源
其中
164条冰川融水汇入黄河
469条冰川融水汇入湄公河(澜沧江)
1528条冰川融水汇入长江
2177条冰川融水汇入萨尔温江(怒江)
2401条冰川融水汇入印度河
12641条冰川融水汇入恒河
(天山山脉博格达冰川融水)

我们每个人身体中
几乎都有着冰川融水的滋养
它与其他水源一道
共同构成哺育亚洲人类文明的
亚洲水塔
(亚洲水塔示意)

尤其是
28912条冰川的融水
汇入亚洲的内陆干旱区
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的冰川融水
占到塔里木河水量的40%左右
河西走廊的疏勒河
冰川补给率也在30%以上
(沙漠中流淌的塔里木河)

可以说
有了冰川融水
才有了中国西北的一个个绿洲
才有了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与新疆的绿洲文明
从这个角度看
绿洲文明同时也是“冰川文明”
(航拍西天山南支冰川和塔里木盆地的河流与绿洲)

但是
塑造地表、哺育文明的同时
冰川命运的转折点也已到来
在人类文明日益发展的时代
冰川的大退却正在上演
03
退却
2019年6月24日
青藏高原上
拉萨、贡嘎、尼木、加查4个气象站
日最高气温分别达到
30.8℃、31.0℃、30.1℃、32.6℃
均突破当地历史年极大值
2019年6月25-29日
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
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C
按照气象学的标准
这标志着自有气象记录以来
拉萨人民首次“成功”迎来了夏天

青藏高原的加速变暖
引发冰体温度升高
冰川消融量大增
(古里雅冰川冰舌末端的消融)

与此同时
人类排放的大气污染物
悬浮在大气层
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至印度洋上空
形成厚达3km的大气棕色云
(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棕色云)

云层中的吸光性杂质
包括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
被季风、西风带到青藏高原
降落到冰川表面
洁净的冰川表面原本可以大量反射阳光
而这些杂质却对太阳辐射有着强烈吸收作用
于是冰体温度进一步升高
消融加剧

中国科学家曾做过两次系统的冰川编目
两次数据对比发现
数十年间
中国冰川储量减少约20%
面积缩小约18%
从区域尺度来看
喀喇昆仑山的冰川面积
在1978~2015年间锐减了237.5km⊃2;

唐古拉山的冰川面积
从1990年至2015年
减少了336km⊃2;
长江源所在的唐古拉山脉最高峰
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东峰
有数十条冰川完全消失
其中
岗加曲巴冰川退缩最为迅速
在2001-2012年
平均每年退缩85米
最大退缩距离达4660米
还有25条冰川完全消失

祁连山的冰川面积
在近50年间减少了21%
海拔4000米以下的冰川已完全消失
(祁连山八一冰川)

天山的冰川面积
在近50年间减少了18%
由于冰川快速退缩和减薄
一些大冰川逐渐分化为多支小冰川
冰川的碎片化加剧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于1993年分离为东、西两支完全独立的冰川)

喜马拉雅山的冰川面积
更是从1990年的8878.0km⊃2;
减小到2010年的7594.0km⊃2;
减少近1300km⊃2;
(喜马拉雅山脉拉轨岗日冰川融水)

科学家的模拟结果显示
在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下
到2045年
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冰川
将强烈消融直至消亡
在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下
这一时间会提前到2035年
从现在起
你将在余下的数十年时光中
与许多条冰川
逐一告别

若干年后
许多雪山也许将不再是雪山
它们将摘下白色的帽子
变成普普通通的山峰

若干年后
干旱的内陆
也许将失去冰川融水的补给

若干年后
我们也许只能告诉下一代
这里曾经有条冰川
如何壮阔,如何宏伟

为了改变这一切
为了更多地了解冰川
为了更多地留住冰川
2017年起
中国启动了第二次青藏科考
冰川
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众多科研工作者
奔向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