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15569
-
- 注册时间2012-08-21
- 最后登录2024-12-01
- 在线时间10805小时
-
- 发帖13932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8041
- 道行6543
- 原创84
- 奖券3249
- 斑龄0
- 道券137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15569
- 发帖
- 139324
- 金币
- 8041
- 道行
- 6543
- 原创
- 84
- 奖券
- 3249
- 斑龄
- 0
- 道券
- 137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初级认证
在线时间: 108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8-21
最后登录: 2024-12-01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19-03-18)
—
红楼梦除了描写宝黛爱情,讲述贾府这座百年贵族的兴衰外,还有许多很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小片段,也很值得玩味。这些细节看似一笔带过,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总能不经意间打动人心。 贾府看门人为刘姥姥指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俗语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对于刘姥姥这样的乡下人来说,要想“朝扣富儿门”,自然是再难不过的,可能连那守门的三等豪奴,这一关都过不去。 一进贾府时,刘姥姥好容易放下了尊严,蹭到贾府门前去打听人,却没想贾府的这些三等豪奴,最是不好惹。对刘姥姥的话,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 这些人看出了刘姥姥的穷酸,于是有意要耍她,但总有好心人,就在刘姥姥要放弃时,内中有一老年人说道:“不要误他的事,何苦耍他。”因向刘姥姥道:“那周大爷已往南边去了。他在后一带住着,他娘子却在家。你要找时,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 这些话对已经走投无路的刘姥姥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毕竟她此次进城,为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家人的性命!这个老者的善心之举,救活了刘姥姥一家人。脂砚斋也忍不住批道:有年纪人诚厚,亦是自然之理。 可能这位年长者与刘姥姥年纪相仿,也许他自己就有过类似经历,且看到穿着粗布衣裳的祖孙俩,心中生出恻隐之心,于是很详细地为刘姥姥指路。看似是很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于需要的人来说,却是帮了大忙。只有真正有过阅历,在社会和生活中摸爬滚打过的人,才能深刻地体会到这样的善心有多感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甚至猜想,在刘姥姥二进贾府时,带了那许多瓜果,也许会分一些给那位曾为她指路的老者吧。秦业为秦钟读书到处借钱: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秦业是秦可卿和秦钟的父亲,虽然做了一个营缮郎的官,但秦业却是两袖清风,甚至家徒四壁,在好不容易可以有机会,让秦钟去贾府私塾读书时,他却连二十四两的贽见礼都拿不出。从原文可知,秦业虽然宦囊羞涩,但他对秦钟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 因去岁业师亡故,未暇延请高明之士,只得暂时在家温习旧课。” 从古至今,做父母的一生都在为儿女打算,我们小时候读书,父母常说,只要你好好读书,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可现实时,做儿女的却总是让父母失望,秦钟也不例外。为了让儿子能进入贾府私塾,以后学业能有进益,最终秦业“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由此可知秦业对教师的敬重,对秦钟学业的重视。 他是怎么东拼西凑的呢?定是东家二两西家三两的腾挪转借,一点一点的拼凑,甚至需要他不断地,对那些借银子的亲朋好友低声下气,好话说尽,人家才极不情愿地拿出一些来。然而“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秦钟此时并不真正理解父亲的苦心,他在学堂与香怜玉爱眉来眼去,与金荣等人大打出手,在水月庵与智能儿偷期缱绻,不仅辜负了父亲的殷殷期望,还把本就有病的父亲气死了。 细思秦钟临终前对宝玉说的话:“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这又何尝不是昔日,他的父亲对他最大的期望?秦业把养女嫁到了贾府,又专心培养儿子读书,这样的父亲,不正是天底下所有为人父母者的缩影吗?倪二仗义资助贾芸:仗义每多屠狗辈,从来纨绔少伟男 俗语说,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在金钱利益面前,有时候亲情便成了一文不值的烂白菜,这些大理,走投无路的贾芸比任何人都懂,更有深刻的体会。他父亲去世的早,孤儿寡母生活有多不容易可想而知,本来想着指望舅舅能够,在困难时帮扶他们母子一把,却没想到卜世仁,却对外甥的事不闻不问,推的干干净净,简直就不是人。 处处碰壁的贾芸,正在感叹人心不古,渐渐绝望之时,从舅舅家出来的半路上,碰到了邻居喝醉了酒的醉金刚倪二。贾芸知道“倪二虽然是泼皮无赖,却因人而使,颇颇的有义侠之名。”也正是倪二,让处于人生谷底,几乎绝望的贾芸再次看到曙光,也正是倪二的慷慨相助,让贾芸这条咸鱼有了翻身的机会,以至于最后成了王熙凤手下的得力干将,而这一切,都源于当日倪二的解囊相助。 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从来纨绔少伟男。也许贾芸自己都没想到,他觉得最可能帮他的人没有帮他,而最不可能帮他的人,却伸出了援手。生活其实本就这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人在难中才知心肝长短。 脂砚斋批倪二:今写在市井俗人身上,又加一“侠”字,则大有深意存焉。又曰:余三十年来得遇金刚之样人不少,不及金刚者亦不少。可见,人生之友,不在多而浅,在真而深。贾母救下小道童:常怀仁慈之心,多念生命之贵 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是史侯家的千金小姐,一生生活在高处,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她并没有很多富人“为富不仁”、“一毛不拔”的习气,反而对穷人很是关怀,从她对待刘姥姥可知,从她在清虚观救下小道童,更看出她的仁慈之心。俗语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然王熙凤管理者荣国府,但若论气度和格局,她显然是不能与贾母相提并论的,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童,还是个孩子,因为不小心撞到了她怀里,她扬手就是一个巴掌,把那孩子打的翻了一个筋斗,可知下手不轻。 贾母得知后,就赶紧阻止了,并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这一句可知,凤姐与贾母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贾母心存善念,而王熙凤心怀恶念。贾母深知,即便再是穷人家的孩子,但在他父母的眼里,依然是最疼的宝贝,甚至一个手指头都不舍得动他,但王熙凤却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打,可知她的歹毒和严苛,连一个孩子都不放不过的。这也是她的恶业。 贾母不仅救下了小道童,还让贾珍带到跟前安慰了他,又让贾珍“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这样的细心令人感动,贾母知道那孩子,一定被王熙凤的一巴掌打懵了、打怕了,又担心自己不交代清楚,其他人还会为难这个孩子,于是吩咐的清清楚楚。 猫儿狗儿是一条性命,善心之人尚且不忍加害于它,更何况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这个世界有贫富,但爱却不分高低。在这个小道童的眼中,在一个孩子只分对错好坏的世界里,也许王熙凤就是个坏人,而贾母则像是奶奶一样亲切慈爱的老人。湘云叮嘱宝玉记得接她过府: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西晋时期的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陈情表》里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个经历与“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的湘云很像。对于从小失去父母的孩子来说,一生有多孤独悲苦心酸,只有自己知道。湘云虽然表面上贵为史侯家的千金小姐,但自幼生活在叔叔家的她,却不得不做着丫鬟一般的活计,甚至不如贾府一等丫鬟袭人、鸳鸯等体面有闲暇。 她喜欢贾府,不是因为有贾母这个姑祖母,而是因为她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针线活,躲开那一双双监视的眼睛,享受一下真正的,“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千金小姐生活,从灰姑娘做一回白雪公主,哪怕很短暂。没有父母的孩子,就是这一世的折翼天使,没人真正可以为她挡风遮雨,她要自己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很多无奈和苦楚她从不说,每次进贾府都像个没心没肺的孩子。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个一出生就没了父母的孩子。 俗语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一到叔叔家里来人接她回去时,她又不得不收拾的齐齐整整的,与宝玉宝钗等人泪眼挥别,却又怕被家里人发现,又悄悄地叮嘱宝玉“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一句话,道出了湘云在叔叔家生活的心酸,这是一个孤儿最真实的心声。一如黛玉看到大家的欢聚场面,时长一个人暗自堕泪,因为她亦是孤儿,触景伤情,怎一个苦字了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