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在哪里?春运开始了,紧张吗?
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就只想去个人少的地方,比如——纳米比亚。

人类及现代文明只是偶然出现的插曲
位于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拥有广阔的原始草原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也是非洲大陆上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它的诞生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这个被 CNN 评为「此生必去之地」是一片辽阔蛮荒之地,焦黄色的沙漠蔓延无边,天地茫茫,你可能会被突如其来的色彩惊艳:深蓝的大西洋,白色的盐田,粉红色的沙丘,还有全身涂满红泥的原始部落族群。
但更多的时候是沁人身心的沉静景色,长时间开车在这样的荒漠上行走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敏锐,一沉不变的景色中可能隐藏着长颈鹿、斑马或者象群,野豹和犀牛结队成行,火烈鸟在路边翩然起舞。
动物才是这片大地的主人,人类以及现代文明是偶然出现的插曲而已,它们会好奇地看一会儿,又转眼忘记,继续为自己的生存抗争忙碌。




这片形成于 8000 万年前的沙漠显然是一片干燥枯竭的土地,与它相比,形成于 250 万年前的撒哈拉沙漠就像孩童一般稚嫩。
大多数河流的河道在纳米比亚只能很短暂地存在,甚至不到二十年就会改道,这些脆弱的河流支撑着整片地域的生态环境,寥寥生长的野草与老树顽强不屈地挣扎求存。



远离人群的原始部落
在纳米比亚北部的深处,生存着一个行将消失的原始社会族群 —— 以游牧为生的辛巴族人 是纳米比亚最具特色的传统部落,维持着 500 年前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现今仅存不到 2 万人口。
这支 17 世纪从安哥拉高原迁徙至此的部落,曾是非洲大草原上最富有和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如今为了抵抗现代文明的侵蚀,保持着自己民族的独特文化,他们倔强地拒绝搬迁,躲在人烟稀少的荒漠深处,远离人群。
辛巴人最大的特点是: 部落里的女人终生不洗澡,取而代之的是每天不断往身上涂抹鲜艳的红色稀泥。


辛巴族人常年袒露上身,涂在身上的红泥由当地产的红色石头磨着粉,再和着牛乳里提取的脂肪制成,细滑油腻就像乳液一样。不仅可以抵御暴晒的烈日,还能防止蚊虫叮咬,以及夜间保暖。
他们还会编上传统发辫,小男孩的向前梳,小女孩的向后梳;当女孩来了第一次月经之后就要换成多条辫子的发型,自己的头发夹杂着羊毛,再涂满一层层混着羊油的红泥,只露出尾端的发尾。光滑又粗如树蔓一般的发辫,配上她们艳红色的皮肤和繁冗的装饰,乍一看像是科幻片里的类人外星种族。


因为一种神秘遗传基因的缘故,许多辛巴族的男孩不到 15 岁就夭折了,导致部落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虽然男女比例小于 1:11,但辛巴族仍然是父系社会,他们对性的观念相对开放,没有结婚的女子也能和情人生育小孩。
但当他们要结婚时,就是一件极为郑重的事,男方需要按照严格的标准送两头母牛一头公牛作为彩礼:牛一定要健壮高大,黑色,牛尾要能垂落至地。辛巴族的男性一般都要娶 3、4 个妻子才能保证村落的人口繁衍。当父亲兄长去世后,他的财产和老婆都由弟弟代为接收。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他们不是真的不洗澡,只是不用水洗澡而已 —— 这可以理解,干旱的纳米比亚严重缺水。
辛巴族女人的沐浴方式很特别,她们每天 5 点起床,用一种当地特有的植物叶子点燃熏体,直到出汗为止。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去除体味、保持身体清洁,还能像蒸桑拿一样放松身体。
这样净身完后她们再全身按摩,重新拿红泥涂抹身体,一天会在美容护理上花好几个小时。辛巴姑娘非常爱美,成年后拔掉下门牙是美的标志,全身点缀着首饰和流穗儿的裙摆,走起路来摇曳生姿。


跟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的所有早期部落一样,老人在家庭里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们的所有知识都靠口口相传,老人就是活着的百科全书。每当一个高龄老人逝世,关于部落的历史就会丢失一些。
因为远离现代文明的光污染,纳米比亚和辛巴族人还拥有目前地球上最纯净的星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围着篝火唱歌舞蹈,孩童坐在老人腿上听着古老的故事。

一半沙漠,一半海水
在我们吃着外卖的食物,听着摇滚乐,用手机或电脑刷新闻时,辛巴族人依然坚持在那片纳米比亚的半沙漠地带,靠着放牧牛群和种植玉米顽强的坚守着自己数百年来未曾改变的传统。
这里的景色随着太阳东升西落而流光回转,未知景色的期待、神秘生命和真实的生存斗争每天都在轮番上演,就如同他们自古以来崇拜的火一样,生生不息。
纳米比亚这片大陆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此,除了秩序与草野,现代文明与原始部落,甚至连这里的景色是割裂的 —— 荒凉、贫瘠和满目金黄不是它的全部 —— 纳米比亚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海水。

纳米比亚西部的沿海一带是沙漠性平原,同时也是全境最高点。完全符合那样的景象:我们古老的祖先费尽周折穿过丛林,越过大山,攀上悬崖,然后看见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令人震撼又绝望。



新疆幅员辽阔,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是许多游客喜欢去的目的地。新疆的吐鲁番有一个很特别的景区,许多人都听到过名字,叫做火焰山。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景区有一个巨型的金箍棒温度计,显示实时温度。2017年曾经测量到最高的地表温度为89度,在地面上可以轻松把一个鸡蛋烫熟。

这是当地最知名的旅游景点,特别是通过小说《西游记》的传播,让火焰山名声远扬,虽然《西游记》中的火焰山跟吐鲁番的火焰山并不是一回事。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当地人称它为“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

每年火焰山地区超过38度的酷热天气就有30多天,堪称是中国的“热极”。这里降水量极少,甚至终年都不下雨也不足为奇。

火焰山的炎热干燥,皆归因于此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火焰山为天山支脉之一,千万年间,地壳横向运动时留下的无数条褶皱带和大自然的风蚀雨剥,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

当地人为了躲避酷热的天气,把房子建成半地下式,就如同住在地窖里,散热快的土坯一直是当地主要的建筑材料。

因为太热而成了知名旅游景点,吐鲁番境内还有不少特色旅游景区,如葡萄沟、交河故城等,也具有民族特色和人文历史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