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64阅读
  • 2回复

[猎奇]没到过这几条胡同,就不算你懂北京[5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178
金币
238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2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18-11-27) —

曾经,胡同是老北京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若把北京比做一个人,那么胡同就是这个人的“血脉”。如今,北京的胡同仍然不少,它们蕴藏着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礼俗好尚、珍闻逸事、人事变迁。但是,要说窥见老北京胡同的真貌那还得从下面这几条说起……

北锣鼓巷
到北京旅行的人都知道南锣鼓巷,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在巷子的对面还有一个北锣鼓巷。

从人潮如涌的南锣鼓巷走出来,穿过鼓楼东大街就是北锣鼓巷,然两巷子仅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別。北锣鼓巷与南锣鼓巷相比,更像一个守望者,努力地在繁华都市中守护着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

巷子里不大见游人,多的是街坊邻居熟悉的身影:几乎听不见商贩的吆喝声,更少有冠以“老北京”名称的商铺。但因北锣巷的地理优势,总含有一些充满好奇心的游人到访。他们的造访给这里带来了商机,不知从何时起,巷子里也出现了一家家咖啡店、餐厅、小店,很快店铺在主街上一家家蔓延开来,看到此情此景难免想到当年的南锣鼓巷。

在它的古香古味消失之前,建议大家都能到那里打卡老北京生活。

府学胡同
在张自忠路北边,有一条与之平行的胡同,叫作“府学胡同”, 因顺天府学坐落于此而得名。

胡同很安静,少有游客光顾,更少有小店和餐馆。只有在早晨和傍晚能听到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话语声, 或是欢快明朗的笑声。之所以这样,原因很简单,这座明清两代北京士子们进修、学习、考试的顺天府学,如今已是府学胡同小学了,虽不能进入参观,但站在外围依然能看到内部的建筑。

而旁边的文丞相祠更值得一看,想想凛然豪气的《正气歌》,用一句时髦的话说,真是“浑身充满了正能量”,由此,怎能不到这里瞻仰一番呢!

砖塔胡同
如果要说起胡同的历史,大家都把目光聚在砖塔胡同上,原因就是这条已有七百余年历史的胡同,实在太古老了,在元朝就已存在,是“迄今为止自元大都时期有文字记录并沿用至今的胡同”,有着“北京胡同之根”的雅号。因此,若想了解北京胡同,定要到这条胡同走走看。

站在胡同口往里看,觉得与北京其他胡同没什么不同,灰砖灰瓦,门当、门墩一应俱全,但想到这条胡同在元朝就有了,历经明、清、民国,直至今日名称未变,让人的好奇指数瞬间飙升。

慢慢悠悠地往胡同深处走着,胡同很长,越往里面越安静。几经沧桑,饱经风雨的砖塔胡同,里面已经不止有平房和四合院,还出现了一些俄式红砖楼和一些新的楼房,一路走下来我感悟到这里不仅仅是“北京的胡同之根”,更是北京时代变迁的见证。

三眼井胡同
三眼井胡同在清朝属于皇城区域,因胡同里有一眼三个井眼的水井而得名。后来人们嫌这眼井阻碍交通,将其毁掉了,所以走在这条充满了家长里短的生活气息的胡同中,看不到水井。

但和坐在大树下摇着蒲扇乘凉的大爷聊天,上岁数的人都清楚这事。一位大爷说, 这条胡同乾隆时候就有了,但没什么景点,其实就是正常的民房,没什么。

但是正是因为平淡无奇且历史悠久,所以才更能体现老北京的生活!
烂缦胡同

烂缦胡同与南半截胡同相平行,虽然胡同的名字让人觉得浪漫、但这是一条非常低调的胡同,灰培器瓦,走在这里察觉不到任何繁华的端倪。据说,烂缦胡同以前叫“烂面胡同”,在《燕都丛考》里有“烂面胡同亦作懒眠”的记载。

作为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如今胡同内有六座会馆遗址,分别是65号的水月底、89号的湘乡会馆、97号的济南会馆、101号的湖南会馆、131号的东莞会馆和133号的常熟会馆,除了湖南会馆之外,其余五座会馆荡然无存,清一色变为大杂院。

一路找过来,如果不是看着门牌,肯定会自然而然地走过。因为即使走到这些院子前,也看不到一丝半点关于“这里曾经是座会馆,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的只言片语。只有在和当地住户聊天的时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才能说出“在清朝,胡同西有水月庵,东有广仁堂……”
西砖胡同

这条胡同里没有名人故居,没有会馆,更没有拿着相机的游人。平淡无奇的胡同里,两边绿树成荫,难得的是有一小段路竟被树荫遮挡着,几个小孩就在这一方阴凉中玩耍,银铃般的笑声打破了胡同里的安静,让人不禁想起童年时光。

单纯的快乐,简单的满足,一切就如同这条胡同一样。走在胡同里,碰见最多的是推着自行车的老人,他们应该就是这条胡同的主人。他们有的人车筐里放着青菜,有的人车后驮着小孩,熟人碰见相互打声招呼。

胡同里大多是简单的院子,有些人家的大门依旧是木门油漆剥落,木头暴露出来,被抚摸得光滑发亮。有的人家还开辟出一块小天地,搭起一座小菜棚,结满葫芦、丝瓜。菜棚下还摆着一盆盆常见却叫不出名儿的花草,自然随意,悠然自得,就如静好的岁月。

五道营胡同
沿着雍和宫大街往北走就到五道营胡同。早期钟情于胡同文化的人,经常出没于此,零散地开设几家小店,渐渐地知道这里的人多了,胡同慢慢火起来了,两边分布的小店也日益增多。

尽管如此,五道营与游人如织的南锣鼓巷、后海相比,还是低调了许多,没有音乐声,没有三轮车铃声,没有旅游团,少了沸腾的喧嚣,多了醉心的安逸。

清朝都已经没了百年,北京早已经没有当初京城的模样,还好有这些胡同可以让我们追寻北京百年的历史与文化!下次到了北京,别忘了去这些胡同走一走!

文:葛维屏
8月份的时候,去北京,这个时候天气很热,不是适宜爬香山的时间,但终于决定去一回香山。
因为什么?
因为北京的日程还多一天的余暇,必须为最后的一天北京日程寻找一个合适的旅程。那几天,正好下雨,北京的很多的景点都关闭了,周口店那儿发生了山体滑坡,道路也中断了。还好,打了香山旅游处的电话,说香山没有关闭,于是,便选择了去香山。
其实这段回忆应该回来之后就速记下来的,但是这一次北京的旅程,我对中国猿人的遗址印象太过深刻,遮蔽了对其它游访之地的记录兴趣,直到时间逐渐淡化了对中国猿人处留给我的强烈的震撼的印象,我才能把香山的记忆提取出来,转化成文字,留作一份备忘的纪念。

但是,遗憾的是,同时这一份记忆也已经开始模糊消遁,但毕竟还残余一点,这刺激了我以更加快马加鞭的速度,来记录下对香山的一天的走马观花。
因为我把行李先送到了北京火车站,寄存在那儿,所以,我的起点,应该是北京站。我在车站那个永远人潮汹涌的售票处,买了一张去巴沟的地铁票,一路转车,到了巴沟。因为我查了一下资料,2017年年底的时候,西郊线正式开通了,这极大地方便了去香山的路线。因为乘公共汽车,太过繁琐,首先找公汽的站台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在地铁线路里转来转去,非常的直截了当,即使会走弯路,但线路简捷,略去了候车的时间,实际上是大有裨益。

到了终点站,走出尽头的出口,看到有一个售票机,稀里糊涂地买了一张票,还以为是到香山的。走上地面,顺着路向前,看上去面前的设施完全是新建的,有一点空旷与简陋,或许暴露在阳光之下,显得有一些一目了然,反而失去了地铁里的厚重与神秘。

看到右侧有铁轨,应该是西郊的进站处,想用那张票进入,被检票员挡住,告知必须另外买票,不解刚才那张票买的是啥。买票上了车,车内没有多少人,空位很多,最后选择了靠前面的座位,车厢内保安不少,隔几节车厢就有一个,来回巡视,让人稍有不自在。
车子开动,经过颐和园,可见还在市区位置,经过了颇长的一段时间,上上下下的游客也不多,终于到了香山终点站。

出了站,跟着下站的人流,出站,然后沿着前面的大路,向右侧进发,走不多远,道路分岔,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思考了半天,究竟哪一个是奔香山的?路上也没有什么坐标,经过的车子,反而多向右侧开去。终于忍不住,问了一个路人,他告诉我向左侧走。我开通了百度地图,但地图上显示的,并不是香山的真正入口。所以,走起来颇为迷茫。
往前走不多远,来到一条横行的长街,这是否就是去香山的路?不得不再次问路人,一女沿街向下行,头也懒得抬,我问,前面是到香山吗?她瞧也不瞧地点了点头,估计出景点的人,都是这副表情,一副生无可恋的疲惫失望状。
沿着街向前走,渐渐地开始落雨,后悔没有把伞带出来,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在路边的一个小店里买一把伞。十二元一把,是最丑的一种。然后打着伞,心里安宁了不少,再往前走不多远,便看到了香山的大门。

买了门票,进了大门,看到景区内的浏览图,考虑下山的时候,再去毛泽 东曾经居住过的双清别墅。

上午决定先把山下的景点游逛一遍,看到图上,右侧景点较多,便确定先向右侧也就是北边的方位横扫而去。

先进了勤政殿,一组很大的建筑,依次逛了一圈,里面介绍了香山的主要景点及历史渊源,这些介绍在其它的地方都有换一个侧面的介绍。

再往前走,经过眼镜湖,走桥上过,两边皆是水,犹如眼镜,过桥之后,就是一段索道的起点处,但没有开通。后来爬山的时候,才知道,无索道的香山行,实在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跋涉考验。

然后前面有一个大门,以为要出公园了,走出门,发现那一边是碧云寺的大门。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去一逛,于是沿着空无人迹的大道,向寺中而行。

走到寺门前,发现有一个售票处,四处无人,孤寂异常,买了一张票,进去,发现里面的人还是不少。

寺庙顺着山而建,向上爬一段,就是一座建筑。山门上的一层,是大雄宝殿,再向上是孙中山纪念堂,当年孙中山去世之后,遗体有一段时间是放置在这里的。再往前,也就无法前行了,前面陡坡上,一座高高耸峙的建筑,阻挡了前路,而可以上去的台阶前,是封着栅栏的,因此,游客被阻挡在这里,仰头上望,介绍这里是“金刚宝座塔”,只能远观,而无法近前。仰望上面的树木,可以看到松鼠在台阶上跳到松树之上,自由自在。

无法再上,只得循原路而回。从孙中山纪念堂那儿,走到旁路上去,在这里碰到了碧云寺最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给人神秘而惊悚之感的罗汉堂。我是从面向中轴线的侧门进去的,立刻陷入黑暗中,只见朦胧光线中,可以看到一条狭窄的巷道中,两边立着一个个面目模糊的罗汉,几乎看不清的面容。

然后,顺着那巷道往里走,发现四通八达,于是,择着空隙,往里走,然后碰到了墙壁,墙上开着窗户,透过微弱的光线,照见了里面的罗汉露出了峥嵘,但是想想这里离大门处可是最远的啊,还是感到浑身的神经高度紧张。没有人,没有声音,借着暗淡的光线,看着那些几与人高的形色各异的罗汉们,好像穿越到另一个神秘的非人间的世界。

我沿着墙壁走,大致地把整个区域兜了一圈,而它的中间,则是十字型的通道,整个看起来,应该是田字型。然后终于又回到了起点,看了介绍,里面共有五百座罗汉,这就是我刚才挂一漏万看到的那些面容肯定不是中国人的众罗汉们。
整个罗汉堂的外面,也异常的清冷,况且还下着霏霏小雨,异常的安静。这种体验是那些人来人往的佛寺难以传递给人的。

看看时间不早,加速撤离。从大门出来,然后又回到了香山公园内,真担心回到大门是否要再一次购买门票,但值班的保安没有阻止,便继续回到了公园内,来到了刚才经过的眼镜湖边,这里,有一个小店,买了便餐,看到有香山的手绘图,如获至宝,买了一张。坐在小店边上的桌椅上,消灭了午餐,雨从顶棚上依然不绝地流下,但却感到能够带来凉爽,觉得环境还算满意。

吃饱喝足之后,准备上山。拿着地图,准备逐一扫山,不一会,就来到了“见心斋”,中间有一个小池塘,沿池塘而建,临水有一座亭子,上书“见心斋”,后面还有一座更高的亭子,颇有江南林园的婉约与精致。

然后从侧门出来,前面便来到了正面看颇见辉煌的昭庙了。它的意义,旅游攻略上记载甚详,就不去多说了,从正面看,确实雍容华贵,豪华厚实。

它就像前台的布景,给人一种无限豪华之感,但后边是什么?看着整座建筑边上有一条山路上山,那么,虽然昭庙大门紧锁,但路边傍着它而呈上升布局的小路,或许能看清它背后隐藏着的真谛吧。
正是这么一股好奇,诱使我走上了爬香山的一条偏锋之路,导致尝尽了为什么香山又叫鬼见愁的真滋味。

沿着侧翼的小路上行,发现昭庙的背后,一座高塔耸起,这就是被称着香山标志性建筑物的“琉璃万寿塔”,站在高高的塔的基座上,朝尽收眼底的昭庙的后半部分看去,里面空无一物,围墙围住的是隐约的地基,可以想见当年那里是有建筑物的,只是1860年的时候,被英法联军给一把火烧掉了,所以想想那些洋人,真不是好东西。虽然那时候中国很弱小,但还是比美洲的原土著居民要强悍得多,所以洋人在这里烧杀抢掠,但并没有灭绝我们的民族,所以我们的祖先的作出的牺牲,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昭庙是乾隆皇帝迎接六世班禅进京而兴建的,相比之下,中国人还是友善的,对八方来仪的来客,敞开了欢迎之门,建起了如此的代表着尊崇的豪华建筑,但是洋人却斩断了中国人的友谊良善,空留下这份今天依然耐人寻味的历史记录。

离开了高塔,继续向上攀登,遇到了一座亭,叫“碧云钟”亭,里面有几个人坐在那里休憩,亭也很平常,便擦着它而过,继续向上而走,这条路边有一道围墙,应该是香山公园最边缘的地方了,看不到一个上山的游人。我意识到走上了歧路了,但是已经无法回头,只好硬着头皮往上爬。两边时而闪现过索道巨大的高架,但现在正处于停顿期,可想而知,这条上山的道,就是依着索道而上的,道路狭窄而陡峭,望着前面连绵不绝的山路,不知何处是尽头。

空气非常闷热,中午太阳蒸烤后,水气弥漫,感到热气窒人,几乎没有一点风,不得不用手中的地图,扇出一点微乎其微的风,以缓解满头是汗的炎热。终于来到了一处平台,看到前面一位近乎是六十岁的游客,坐在那里憩息,看样子很够呛。他问我还有多远,我自然也不知道,坐在石凳上,喘着粗气,心跳激烈跳动,令人有不堪重负之感。此刻,有一种身处半山腰、上也不得、下也不得的骑虎难下之感,心里想,难道这一回要栽在香山上了么?

以前爬山从没有觉得如此难爬,即使爬泰山、黄山、庐山也没有如此艰难,当然,爬前述山的时候,有一半是索道,而这次爬香山却是从山脚下往上爬的。而更为关键的是,对香山有一点太为小视了,从一开始,就放开腿脚,直奔顶峰,没有保留一点能量,慢慢地释放。现在到了这个不知是不是半山腰的地方,才终于觉得气力不支,后劲不足了。

那位老者先走了,他说他是笨鸟先飞,我坐在凳子上培养苟延的气息,渐渐地觉得这样逗留也不是办法,便继续开始上行。从这里往上爬的路,似乎两边更多的是巨大的山崖,不像之前一段路径是傍着围墙而走的,好像这条路移到了山的偏中间部位,草木葱笼的岩石,压挤着小路,高高地凌驾于小路的顶上,我想到时常雨天滑坡的恐怖景象,真担心这些身边的岩石会在一瞬间倒塌下来,而这里的周边看不到一个人迹,不由得加快步伐,早一点离开这一处处不绝如缕的危险的地方。

终于看到前面下来的一群男女,前面的一个中年人问还有多远,那群青年人说还有十分钟,然后他们自己就相互议论起来,女孩们笑着说:哪里有十分钟啊,你就不要吓唬别人了。
其实他们是从山上下来的,自然走得轻快,而这时往上爬,都是非常陡峭的石阶,抬头望,前面的路,高高地跃在头顶,无止无境。我也失去了耐心了,以前爬山还从来没有孤苦无依地向下来的人问前面还有多远,这一次,我彻底地服输了,向下来的一位啃着玉米的年轻人问还有多远。他说没有多远了,还安慰了一句:没关系的。让我觉得还是挺舒心的。
就这么爬了好远,好远,终于爬到了顶峰,看到了那一座巍然屹立着顶楼,也就是名为“重阳阁”的建筑。顿时,浑身一下子松软下来,找了一个地方,把自己的身子放下来,让急跳的心,有一个缓解的时间。

终于,我来到了香山之巅,但累的程度,超过了历次爬山的纪录。
休息一会,上了重阳阁,里面是卖吃的东西,人还挺多,大家在此休息。我穿过阁内的空间,从另一处出来,再向前走不多远,便是香山的最高峰期——香炉峰。正是中午时间,人很少,有一对小夫妻带着孩子在这里拍摄,我也请他们在这里留下一个影。

山上也没有什么地方,远处雾气朦胧,隐隐约约看到青山起伏,实无可观,毕竟不是看红叶的时节,山上的颜色是非常单调的。我沿着一条小道,向山的另一侧走去,便来到了“观景台”处,这里有一个圆圆的平台。

朝四边张望,可以看见山脚下一条公路如带,缠绕在山腰之间。四周也没有什么人,一般人也走不到这里来。就在这里四处乱望的时候,下面的一条小路上,走上来一对男女,擦过我所在的位置,继续向上爬去,他们应该是从这条小路上上来的。
后来我下山的时候,就走了他们上来的这条道。

下山又走错了路,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热心的登山者,把我拨乱反正,那一段,留在日后有空再写吧。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8-11-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6166
金币
1003
道行
12540
原创
906
奖券
1369
斑龄
0
道券
1231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60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11-23
南锣鼓巷 实在没啥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543
金币
6462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33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43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2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11-26
就去过一个胡同,惭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